武汉首个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在蔡甸区沉湖湿地稳定运行

人民网武汉12月28日电 12月26日,武汉市蔡甸区,湿地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正对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进行实时监测。据悉,该区打造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通过声音识别、视频识别、环境指标、物种追踪、调度指挥等功能,对湿地进行全方位科技呵护。
据了解,沉湖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是武汉市首个“智慧湿地”建设项目,于今年9月开始试运营。通过在监测区域布设自运行、自供能、低成本、易维护的全要素感知设备,实现监测数据全区覆盖、实时回传,使监测过程从以人工采集为主进入以自动化采集分析为主的阶段。同时,将AI深度学习技术用于物种、人类活动的声纹图像识别,实现对沉湖物种和事件的自动精准采集与识别,建成并不断完善沉湖声纹及图像数据库。
沉湖湿地智慧化信息系统技术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是通过声音来分析鸟类鸣叫的平铺图,从而识别到鸟儿鸣叫的种类,现在已经识别出来40几种鸟类鸣叫的声音,获取到86万条的声音数据。通过视频识别,我们每半小时扫描一次湖里的场景,这样基本可以覆盖湖里核心的鸟类栖息地的分布情况。
同时,该智慧监测系统还可以实现对沉湖湿地保护区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监测,通过声纹识别、图像识别、多模态计算、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与物联设备深度融合,能够全天候采集、分析、存储保护区内的数据,做到鸟类识别、环境监测、物种追踪,实现对巡护人员的实时调度指挥,完成各类生态数据实时分析和生态预警,为保护区的生态监测、科学研究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升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并为在线服务、智能分析与智慧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据悉,该系统目前正在调优和交付阶段,正式运行后,最终可实现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表达,实现生态系统仿真、全要素监测和决策推演,协助管理者精准感知、智能响应和科学治理,也为生态感知与监测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助力沉湖国际重要湿地建成国际领先的一流智慧湿地。(方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