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北频道>>热点专题(2022)>>一城碧水 厚泽绵长

生态治水绿色发展打造“最美东湖”

2022年03月15日10:22 |
小字号

春日暖阳,微风拂过,前来武汉东湖踏青的游客络绎不绝。远山淡影朦胧,近水纯净如新,令人沉醉不已。

襟江带湖的武汉,坐拥丰富的水资源,缘水而生,因水而兴。东湖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城市中央,熠熠生辉。

近年来,武汉坚持还绿于城,还湖于民,在东湖探索出一条生态治水之路。

从截污控污到排口整治,从退渔还湖到生态修复,不断强化的水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取得实效——东湖迎来40年最好水质,成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实践典范,迈上了生态绿色发展的历史新台阶。

东湖子湖郭郑湖的“鹅咀”岸边

形成自净能力 重现“水下森林”

成群的越冬候鸟,跨越秦岭,来到东湖,其自然肥美的沃土,给候鸟带来稳定的生存环境。这一切,都来自于人们对东湖水环境的努力。

上世纪60年代,东湖多个子湖被划到周边村场,用于经营性养殖。围栏养殖要向水中投放大量鱼苗和肥料,导致物种分布失衡。

全域取缔经营性养殖后,东湖实行科学配比、自然生态养殖,进一步利用“生物操纵”技术,优化东湖水体内的“菌群落”,将养鱼变成东湖水环境治理的一项“生态武器”,实现水体内自我净化、修复、平衡。

漫步于东湖子湖郭郑湖的“鹅咀”岸边,可见阳光直透湖底,一条一条水草随波摇曳,鱼儿穿行其中。

据了解,东湖打破传统污水治理换水透析的理念,在不违背自然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借由人工辅助,恢复湖泊生态性结构和功能,形成自净能力。

在东湖实施的水生植被和湖边塘水生态修复,让140公顷水域重现“水下森林”,60.77公顷、共计42个湖边塘水质显著改善,部分湖边塘治理后水质达Ⅱ类标准。

通过促进水质自我修复,使东湖水域“免疫力”得到提升。“湖边湿地—湖边塘—子湖—主湖”的梯级水质生态净化体系,为永续东湖之水的生命活力提供助力。

治理方式和治理水平同样关键。东湖加密水质监测点位,设置了14个水质自动监测浮标站,使水质监测覆盖了所有子湖和港渠;同时,建成了智慧水务平台,整合共享相关业务信息,为生态治水之路提供科技支撑。

全长101.98公里的东湖绿道

东湖绿道锁定岸线 打造“生态绿心”

东湖绿道的建成开放,让武汉市民的旅游休闲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周围车水马龙,步入绿道则置身一个清幽的乐园,得以远离机动车远离噪声尾气。

全长101.98公里的绿道充分依托山、林、泽、园、岛、堤、田、湾等自然风貌,将东湖变成市民亲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绿心”,既是市民徒步、骑行的好去处,又是锁定湖泊岸线生命线,终结了“侵湖占湖”,减少面源污染。

百公里绿道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利用原有湖边坑塘、沟渠、林地、草地和湿地,通过岸坡的生态化改造,有效地削减强降水对岸坡的冲击,又起到了净化初期雨水的作用。

很难想象,昔日的东湖曾是周边地区的天然污水处理厂,导致其水质迅速恶化,一度降至劣V类。

武汉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下大力气截污控污。2017年8月,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武汉大东湖深隧开工建设,2020年9月正式投用。这条平均埋深超过30米的污水隧道,将污水收集并传输至郊外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有效减轻了东湖周边的排污处理压力。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在湖岸上,全面取缔村湾1700余座旱厕,新建120余座环保移动装配式公厕,完成全域521个排口的排查整治,实现村湾污水“零直排”;在湖面上,启动游船清洁能源改造,盘踞东湖水面持续数十年的小游船乱象被一朝拔除,一条精修美化后的湖岸景观线显露真容。

在东湖风光村生活了30多年的张先生记得,以前,这里的水域常常出现污泥向水面上泛的现象;自从大规模截污后,湖水变得清澈,难闻的气味也随之消散。

增添经济动力 生态文明成色更足

武汉东湖樱花园的早樱正在绽放,静待八方游客。20多年来,东湖樱花每年春天如约绽放;新增的2.25万平方米赏樱区,高空俯视形似“爱心”,为今年的赏樱之行再添几分浪漫。“相约春天赏樱花”的约定,又为东湖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围绕东湖与绿道的种种举措,换来了绿水青山;而绿水青山,真正换来了金山银山。2022年春节假期,东湖风景区七天接待游客72.5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31%,实现旅游收入1523.05万元,同比2019年增长85.1%,成为春节武汉最热门地之一。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大美东湖不断绘出新画卷。春赏樱、夏赏荷、秋赏桂、冬赏梅,四大花节传扬东湖赏花胜地美名。“来武汉,游东湖,逛绿道,品文化”成为经典旅游线路。

山揽翠、水涵青,绿色发展还造就了美丽赛场。

东湖绿道连续举办四届武汉马拉松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在这里纵情奔跑,共同见证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华美与蝶变。

军运会上,东湖承担了帆船比赛、公开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等项目比赛。以天地为场馆,以山水为赛场,运动员驰骋于天地,竞技于自然。

东湖的治水经验,彰显自然生态、谋划休闲人文、打造城水共生。东湖已逐渐成为武汉的“会客厅”与“城市名片”,在迈向“世界级城中湖典范”的道路上,驰而不息。

(责编:王郭骥、关喜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