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北频道>>新闻中心

【非凡十年看天门】转型、提质、改革 踔厉奋发谱新篇

2022年06月20日12:50 |
小字号

十年巨变,十年传奇。

当时间的脚步站在2022年的节点,回望十年前的天门,清晰如昨。

这是赓续奋斗的十年。一二三产全面转型、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改革创新释放活力,2012年至2021年,湖北省天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315.52亿元跃升至718.89亿元,“天门作为”风生水起,激荡荆楚。

转型升级 重构经济新版图

徐工环保二期车间内,罐体焊接机器人有条不紊作业,智能涂装工序全自动化,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一改传统装备制造产业附加值低、高能耗的印象,徐工环保聚焦高端环卫装备品质和能力提升,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智能化改造,年产智能环保专用装备从1800多台套增至4000台套,自主产品从8种增至200多种,朝着打造全国智能环保装备标杆企业的目标阔步前进。

装备制造是天门市4个百亿主导优势产业之一。从制造迈向“智造”,截至2021年,该市机械制造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8%。

曾经,“百万担棉花”造就“楚天第一县”的骄傲,然而,随着产业政策及市场变化,“棉乡”荣光一度成为沉重包袱。

转型,迫在眉睫!

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发展支撑,天门聚焦构建“4+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融圈步伐、做强特色农业等工作,在“转型”发展上狠下功夫,加速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构筑工业硬支撑。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4大主导产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智能化生产、绿色化转型,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徐工环保、鸿硕精密电工、芯创科技等优质企业相继落户,“4+1”现代产业集群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超过8成。

夯实农业大底盘。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重点打造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4大农业产业链。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8.6万亩,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

培植服务业新动能。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首店、首牌,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商圈;培育壮大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聚焦流量经济、网红经济,发展生鲜电商、直播电商,提升电商发展水平。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十年来,天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到21.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调整为14.6:43.4:42.0,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5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笃定谋与动,迎战难与险,拼出进与变。今年初,在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及县域经济会上,天门提出加快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提速的背后,是勇气与担当,更是底气和信心。

摆脱“转型焦虑”,回望来路,天门收获的不仅是经济指标的上升,更是科学发展的理性与智慧。

发展提质 绘出幸福新画卷

初夏五月,位于竟陵街道办事处的北湖公园,阳光灼灼,草木葳蕤,清波荡漾拂人醉。

一有空,住在走马岭嘉苑小区的魏先生总喜欢到公园里走走逛逛,“以前这里都是鱼池和农田,2018年,北湖片区开始综合改造,我看着它一天天变美,来休闲游玩的人可多了。”

黄潭镇七屋岭村,柏油路平坦宽阔,房前屋后干净清爽,田野上,樱桃、桑葚、小番茄等特色蔬果挂满枝头。五一假期,知青农场负责人姚蓉忙得脚不沾地,“这几年搞农旅融合,来村里打卡的人络绎不绝,村民荷包都鼓起来啦。”

发展提质,落脚点在增进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城市顶层规划,还是百姓身边“小事”,无不诠释出市委、市政府人民至上的施政情怀。

这是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

脱贫攻坚,久久功成。全市784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19个贫困村如期出列,广袤田畴,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挑起“金扁担”。

就业饭碗,越端越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规定的5.5%以下。

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养老金待遇连年上调;城镇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笔笔救助资金暖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优质教育,触手可及。仅近五年,全市累计投入14.8亿元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增城区学位2.2万个;北湖教育园拔地而起,教育布局调整迈出坚实一步,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有序向城区聚集。

这是群众“幸福感”持续累积的十年——

路通了、景多了、城市加速蝶变。天门南站建成通车,沿江高铁建设正酣,国省干线纵横全境,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350公里;体育中心、侨乡文化馆等10多个城市公共场馆拔地而起,“四湖六河”全线连通,一批精品主题公园、游园闪亮登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茶圣故里园、胡家花园升级A级景区,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芳容初绽。

天更蓝、水更清、环境越来越美。推行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投入14.5亿元开展天门河综合治理,天门河水质总体达到Ⅲ类;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彻底整治,新增造林绿化21.49万亩,城市乡村,“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

曾经,天门棉乡、侨乡、文化之乡“三乡宝地”美名扬,如今,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蒸菜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生态魅力市等诸多“国”字号光环一揽入怀,续写新华章。

改革创新 蔚成发展新优势

今年2月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天门市召开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动员大会,开启逐梦“国家队”的新征程。

刚好是十年前的2012年,天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实行“一区三园”管理模式。多年来,“一区三园”产业特色不明显,存在支柱产业层次不高、创新基础薄弱等问题。

去年9月,天门市部署17项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对经开区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产业布局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力争实现园区经济规模大幅提升、创新创业体系趋于完善,到2023年底跻身国家高新区行列。

窥一斑而知全貌。纵观历史,每一次发展进步的背后力量,无一不是改革创新。

雄关漫道,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十年来,壮士断腕,刀刃向内,“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打造“天天顺”政务服务品牌,“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工作质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率先实现“跨省通办”。

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累计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减负83.5亿元。从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到“店小二”式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做加法,审批做减法,努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十年来,不畏涉险滩,勇趟深水区,全市上下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街道管理体制、行政村(居)合并调整等改革事项圆满完成,园区体制改革、乡镇供水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政银保”合作模式、商事制度改革、“多规合一”试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十年来,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升腾发展大气场,蔚成发展新优势——

一体推进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建设,主动对接湖北实验室及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实施高企科小倍增工程,主攻“飞地研发”,并首次将科技创新纳入镇域经济考核,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新路径,高企、科小数量创历史新高。

波澜壮阔的篇章里,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节节攀升的数据,更有一个个饱含时代温度的发展故事。

天门纺机40年深耕并条机领域,坚持科技创新,由“跟跑”变为“领跑”;益泰药业不断优化老产品工艺,同时开展抗病毒等新品研发,在细分领域占得一席之地;庄品健打造智慧农业环境监测和可视化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建立“AI”大数据中心和大米“数字名片”,成为当仁不让的“米老大”。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十年筚路蓝缕,一路的磨砺早已沉淀成前行的磅礴伟力,一身的荣耀已构筑成奋进的坚强基石。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在新征程上,160多万天门人民将始终保持奋斗之志、奋进之势,奋力谱写新时代天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吴述明、彭丹、陈飞)

(责编:郭婷婷、关喜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