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16757平方公里

十堰市郧阳区清水河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十年来,湖北省立足实际,打好水土流失控增、减量、降级“组合拳”,坚持不懈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以丹江口库区、三峡库区、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等水土流失防治区为重点,统筹水利、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抓好具有水土流失治理功能工程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及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十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757.7平方公里。
2021年湖北省水土流失面积为3.11万平方公里,比2011年下降0.58万平方公里,强烈及以上等级占比下降到9.34%,水土保持率达到83.28%。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趋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
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工程实施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控制入河泥沙及面源污染,加强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打造景观优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一百余条,先后打造了蕲春龙泉庵、郧阳清水河、夷陵墩子河、远安鹿苑河等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
制定了《湖北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审批、监督检查、监理监测等进行了规范。采用遥感监管、“互联网+监管”、现场检查、书面检查等多种方式,实现对生产建设项目全覆盖监督检查。
湖北省十年来开展监督检查5万多次,下发检查意见近4万份,接受生产建设项目验收近4千个,近4年复核扰动图斑2.5万个。
实施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优化布局与升级改造,完成投资资金约4600万元,建成了由1个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14个监测分站和42个监测点组成省级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黄冈石桥铺等35个监测点进行了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开发了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平台,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标准、功能完备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
持续开展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管重点监测,及时精准掌握全省水土流失状况及变化情况,连续16年发布《湖北省水土保持公报》,发挥了监测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支撑作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推动湖北北斗产业突破性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 4月11日、13日,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宁咏在武汉市进行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专题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斗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找准我省北斗产业对标世界第一发展目标,打造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明确发展路径和推进举措,全力推动我省北斗产业突破性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宁咏先后前往梦芯科技详细了解公司重大专项进展情况,在武汉大学认真听取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珞珈实验室工作汇报,在中科院精密测量院深入了解科技成果转化及原子钟建设情况,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与大家一同分析产业发展形势,研究针对性政策措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