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税务:干好税务 润荆泽楚谱新篇

聚财力、抓改革、优服务、兴科技、谋共治。干好税务砥砺奋进,服务发展润泽荆楚。
在税收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湖北税务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有力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向着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稳健前行,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税力量”。
依法征税 守护经济发展“基本盘”
湖北税务部门坚持依法征税,统筹把握“收”和“减”的关系,在高质量组织税费收入的同时,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任务,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十年来,湖北税务人聚力征税主责,担当国家和地方财力的坚定保障者。
各级税务机关始终聚焦主责主业不动摇,坚持依法依规征税收费,构建多维立体的收入质量风险管控体系,守住“不收过头税费”底线,确保连年量增质优圆满完成预算收入任务。
2012年以来,湖北省税务部门组织征收的税收收入规模,逐年壮大到2021年的7842.1亿元,地方级税收收入达到2499.85亿元,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质量齐升是湖北发展的鲜明特征,税收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湖北二、三产业税收结构由2012年的54.5:45.5调整为2021年的46.1:53.8,第三产业发展更快、体量更大。“一主两副”以外的14个市州占全省税收比重也逐渐上升,区域税收逐步呈现协调并进。
2018年后,社保非税收入征管职责逐步平稳划转,湖北税务部门树立“税费皆重”理念,进一步探索推行税费一体、税费协同、税费共治的征管新路径。2021年全省社保费收入规模达2337.5亿元,共征收非税收入380亿元。
——十年来,湖北税务人聚力减税降费,担当宏观调控的有力执行者。
退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从2012年“结构性减税”到2013年“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从2015年“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到2019年“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湖北税务系统闻令而动,扛牢扛实责任,确保一项项税费优惠政策在荆楚落地。
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湖北税务打出“精准辅导、简化流程、直达快享”组合拳。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前三季为6.3万户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785亿元。
稳健医疗(崇阳)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戴徽表示,各项税费优惠加速了企业资金“活水回流”,有力助推了公司抢占产品研发先机。近10年来,稳健累计享受各项税收减免优惠上亿元。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减税降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出台,起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效果,经济发展基础更牢、成色更亮。2021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13.97万户,同比增长51.56%,实现历史性跨越。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2021年湖北企业增值税销售开票金额增长26.2%,首次突破10万亿元。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45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一万家、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突破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2%。“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已加速迈向万亿级。
——十年来,湖北税务人聚力以税资政,担当服务地方发展的高效推动者。
站在全国经济“一盘棋”的角度,湖北税务部门加大税收分析力度,重点攻关中部六省、长江经济带、湖北区域发展、减税降费成效等课题研究,打造“税收眼睛看经济”分析品牌,充分发挥以税咨政作用。仅2020年,湖北税务部门向党委政府提供企业复工复产分析报告445篇,获得党政领导批示159篇,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021年7月,湖北税务深挖税收大数据“富矿”,联合省政府研究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磅推出“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税收指数”。省政府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指数从市场活跃度、产业质效、税收贡献、发展动力、循环融通5个维度综合评价发展质量,在服务省委、省政府研判经济形势和进行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坚决落实好各项退税减税降费举措,把该收的收到位、该减的减到位,全面释放政策红利,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上充分发挥税收作用。”湖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钟油子说。
改革兴税 下好税收治理“先手棋”
在国家决策部署下,湖北税收领域各项改革落地有声,始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频共振,税收调节作用不断显现。
税制改革蹄疾步稳、层层深入——
2012年12月1日,湖北实施“营改增”试点,试点首月全省共减轻试点纳税人税负1.7亿元。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全面推开,营业税告别中国税收舞台。2017年增值税将四档税率简并为三档,2018年、2019年连续降低增值税税率,同时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建立期末留抵退税制度,在基本建立现代增值税制度的同时,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个人所得税改革,连着千家万户的“钱袋子”。2019年1月1日,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施行,湖北全面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2020年,圆满完成了个税改革后首次综合所得年度汇算,186.92万人实际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红利。
个税新政实施后,湖北齐星车身股份有限公司缴税人数下降了37%,缴纳个税21万元,同比下降了75%。2022年3月,随着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纳入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个税附加扣除制度进一步完善。武汉钢铁集团湖北华中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会计李娟说:“这项政策将大大减轻我们抚养子女的负担。”
在为企业和个人减负的同时,湖北税务落实总局部署,推行绿色税制,服务绿色经济发展。自2016年7月1日全面推行资源税从价计征起,环境保护税开征、耕地占用税法、资源税法先后实施落地,促进资源集约利用、节能减排的绿色效应初步显现……
作为国内磷化工行业龙头企业,湖北兴发集团受益于资源税改革,实现减税2700万元。利用这笔税费优惠红包,集团探索节能减排新工艺、绿色环保新技术,成了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全国人大代表、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说:“税务部门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增添了企业绿色发展的信心。”
税收征管改革全面深化,落地生根——
2015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聚焦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的改革要求,全面深化国税、地税合作。湖北率先在全国出台省级实施方案,落实省级自主实施改革事项53项,完成国地税“一窗式”联合办税、全省通办和数字人事管理3项专项改革试点任务,被税务总局表彰为专项改革试点示范单位。
合作全面深化,合并水到渠成。2018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分设24年的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二为一,湖北1个省级局、17个市级局、119个县级局、703个税务分局(所)挂牌,各级机构设置和职能职责进一步优化,初步构建起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
按照成熟一批、划转一批的原则,社保非税征管职责划转有序推进。2019年1月1日起,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目前已有24项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特别是作为税务总局“精确执法”试点单位,湖北税务创新谋划“税案说法”“说理式执法”等14个改革项目,将执法与服务、监管一体推进,聚力构建了“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税务执法新体系。
便民办税 解答营商环境“最优卷”
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减少93%,纳税人报税资料压减50%;
“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事项扩大到233项,常用税费业务100%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财行税十税合并申报、增值税等主附税简并申报,办税时间节约40%;
一项项实打实的便民办税措施出台背后,是湖北税务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担当作为。
在武汉阳逻港,武汉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财务主管熊铮明显感受到十年来办税服务巨大变化。“像办理困难性减免备案事项,只用网上录入,提交备案和证明资料,申报即享受,真是方便快捷!”
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湖北税务疏堵点、消痛点、破难点,实施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试点三年行动,落实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连续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累计推出54类197项579条便民办税服务举措。
通过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跑动,推动办税服务实现了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从窗口延伸到指尖的蝶变,“网办为主、自助为辅、实体兜底”的办税新格局已然成型,办税缴费更省时、省力、省心,税收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只需‘一键确认’就能享受优惠,这个退税‘红包’签收得痛快。”通过“无申请退税”方式收到近一万元“六税两费”退税款,湖北楚网通电力有限公司的办税人员何女士难掩内心激动。这项在全国首创的“无申请退税”办税新模式作为先进典型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湖北税务人倾心打造的创新服务品牌,得到了纳税人缴费人和社会大众的认可。2020、2021年湖北省纳税人满意度在全国排名连续两年实现提升进位,排全国第十位。
骄人的成绩,来自持续的苦炼内功、自我加压。湖北税务系统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办法,连年组织问需走访活动,创新开展“百名税务体验师”行动,主动征求纳税人缴费人需求和问题上万余条,持续推动办税服务优化升级。制发《湖北省税收营商环境建设负面清单》,出台15条禁令,明确62个“不准”,为规范税务执法、优化税费服务立规矩、划底线。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2022年,湖北税务系统又扎实开启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工作,出台8个涉税项目指导意见,对标国内一流标准,继续以“小切口”改革推动税收营商环境“大变化”。
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荆楚楷模、湖北最美税务人,孝感开发区税务局干部刘磊说出了湖北税务人的心声:“我们最在意的是纳税人说‘谢谢你的专业解答,我非常满意!’”
科技强税 跑出智慧税务“加速度”
“十三五”开局之年,金税三期工程全面上线,首次实现了原国地税征管平台、应用软件、业务标准的全统一。随后,“互联网+税务”推进步伐加快。
依托金税三期,湖北税务大力建设电子税务局,实现对办税缴费所有业务流程、岗位权限“流水线”式管理,顺利上线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纳税服务综合管理平台、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征管电子档案管理等应用系统,对税收数据实现了实时采集和同步处理,税收征管走向信息化、一体化、现代化。
2021年6月,湖北依托电子税务局推出移动产品“楚税通”,过去分散在不同系统的136项常见高频业务被整合归集,实现一个APP登录、一网办理。推出“码上办”开启“网购式”远程办税,“三台联动”开创集成化办税方式。运用企业所得税智能管理方式,高效驱动减税降费红利直达快享……乘着技术腾飞的金色翅膀,智慧税务建设成果在荆楚大地层出不穷。
“现在真是越来越便捷了,省去了我们人工收发、入账等操作,大大提高了我们财务管理效率。”7月18日,湖北首张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由烽火通信接收,企业财务人员不住称赞。从2015年电子普通发票上线,到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推开,一张张发票见证了从“以票控税”再到“以数治税”的巨大变革。
疫情期间,湖北税务部门利用增值税发票等税收数据,生成“达产税务指数”,实时监测和分析企业产能恢复情况,提供数据辅助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以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系统数据为依托,全面对接产销链,推动省内企业与外省企业达成合作项目6822个成交金额118亿元,促成省内企业供需对接达成合作项目213个成交金额4.82亿元。税收大数据为企业牵线搭桥,让产业链供应链更畅通。
“我们正为资金发愁,就接到税务局电话,通知我们可以申请留抵退税354万元。”湖北盈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张桢高兴地说。在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过程中,湖北税务依托税收大数据平台监控模块,精准把握“给谁退”“退多少”,有效保障了优惠政策“不漏一户”“不错一笔”。
多方协税 拓宽税收共治“朋友圈”
武汉集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实验室仪器设备销售企业,受订单激增和疫情双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不到一周,税务部门帮我们在‘小微易贷’又申请到了300万元的信用贷款!”该企业负责人李波说,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企业连续两年获得信用贷款共500万元,注入了“资金活水”。
“小微易贷”是湖北税银合作众多信贷产品之一。2015年,湖北省税务局加强与银保监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动合作,积极运用“银税互动”平台,帮助企业以诚信纳税换取“真金白银”。2015年至2022年6月底,湖北省税务局已与26家银行签订“银税互动”合作协议,累计已为22万户小微企业争取2274亿元纳税信用贷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除了关键时刻“搭把手”,税收共治的触角也深入日常的办税缴费中。
“联办窗口办事效率真是高,服务又细致,从社保查询、申报、缴款到打印凭证,一气呵成,一个窗口办多事,是真的便民啊!”武汉市仟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对江岸区“一事联办”窗口的税务工作人员赞口不绝。
便捷高效的缴费体验,得益于湖北税务与人社、医保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协作机制,搭建了大数据共享平台,推动社保数据“一家采集,多家共用”,实现了社保经办与缴费“一厅联办““一窗通办”。
“1+1>2”的故事正不断上演:与房管、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增量房与存量房交易纳税、登记“一网联办”;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信息传递、联合控管”机制,实现自然人股权变更“先税后登一事联办”,办理时限进一步压缩……
税收共治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国家税收安全、营造公平公正税收营商环境的力量不断集结。
2018年,湖北省税务局联合湖北省公安厅、武汉海关、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组织开展了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两年专项行动。以此为契机,四部门联合搭建了信息交换平台,共建涉税违法案件模型,形成“护税锏—防范和打击涉税违法数字化共治”机制,连续破获“楚剑6-10号”和“8.31”等6起特大增值税发票虚开案,涉嫌虚开发票54173份,涉案金额1254.49亿元。
2021年,湖北警税协作进入实体化运行,全省第一家实体化办公警税大队在孝感挂牌。截至目前,全省17个市州税务局均与当地公安部门建立税警联络机制,加大了涉税违法案件打击力度。
自2018年以来,湖北警税部门联合查处各类案源7663户,认定虚开发票70.91万份,打虚涉案金额1495.52亿元,骗税挽损金额14.27亿元。挽回国家税款损失的同时,抓捕犯罪嫌疑人739人,有302名犯罪嫌疑人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吕永泽 徐卫兴 苏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