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头人工繁养雌性江豚“小久久”满周岁啦!
去年6月27日,武汉白鱀豚馆的江豚妈妈“福久”,生下一头幼豚“F9C22”(昵称“小久久”)。“小久久”是第一头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出生的雌性江豚。它为人工繁养长江江豚带来了新的希望。二代江豚“小久久”,今天1周岁啦,小公主生日快乐!
“小久久”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孙晓东摄
“小久久”一出生就是“网红”
2022年6月27日,长江江豚“F9C22”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出生,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被昵称为“小久久”。
“小久久”代号为“F9C22”。爸爸是江豚“淘淘”,妈妈是江豚“福久”,去年亿万网友通过网上直播集体围观了它的出生。
2021年夏天,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的科研人员为江豚“福久”做常规B超检查时,发现它的到来。江豚的妊娠期大约为12个月,估算江豚宝宝的出生时间在2022年6月中下旬。“福久”怀孕以来,食量稳定增长。为了满足妈妈的营养需求,训练员为她增加了新鲜的饵料鱼比例,并补充了维生素、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
在2022年6月27日16时,训练员发现妈妈“福久”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呼吸间隔变短、漂浮等行为,并且生殖裂区域出现有色液体溢出。这都是江豚分娩前会出现的典型行为和生理特征。当晚21时35分左右,妈妈顺利分娩,“小久久”出生啦。
这也是全球首次公布长江江豚分娩全过程,超过2亿网民在线陪产“江豚宝宝”。“小久久”一出生就成了小“网红”。
“小久久”和妈妈“福久”一起畅游。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一家四口开启幸福“豚生”
目前,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内共饲养有11头长江江豚,其中4头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分别是“淘淘”、“e波”、“汉宝”和“小久久”。
江豚爸爸“淘淘”2005年7月5日出生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是世界上首例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而江豚妈妈“福久”于2011年从鄱阳湖迁入白鱀豚馆,正值壮年。
“小久久”两位同父异母的大哥哥“e波”和“汉宝”吃的太好,体态丰满,行动迅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鱼雷兄弟”。现在两位哥哥都已经长大成豚,都能够独当一面并且有能力去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啦!
“小久久”在水池中嬉戏。孙晓东摄
据介绍,“小久久”出生后,江豚妈妈“福久”一直积极主动跟随看护,引导它深潜水并与之伴游。在出生后第二天4时30分左右,“小久久”终于吃到第一口母乳。
出生时的“小久久”体重6.5公斤、体长70厘米,现在已增重5倍,变成35公斤、体长1.1米的小胖丫了。
白鱀豚馆训主管王超群介绍说,一年来,这对母女豚很是亲密。“小久久”能吃能玩,又很聪明,学东西也很快。不仅是捕捉活鱼的小能手,还会配合训练员吃添加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冰鲜饵料鱼,每天的进食量能稳定达到两公斤。
“小久久”开心地吃小鱼。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豚丁兴旺,未来可期
中科院水生所鲸类学科组负责人王克雄研究员介绍说,去年10月24日,国际淡水豚日暨长江江豚保护日,武汉市7家爱心企业为“小久久”家族捐赠了20000斤新鲜活鱼。训练员们也开始了混合喂养的计划。直到今年的2月25日,“小久久”第一次捕捉并吃进去一条小活鱼。让训练员们兴奋不已。
现在“小久久”跟着妈妈在水中学会了好多泳姿,是个能吃能玩的乖宝宝了。
王克雄介绍,雄性幼豚一般跟随妈妈2年左右就会分开另过,雌性幼豚则会跟随妈妈4年左右,学习各种技能,尤其是哺乳、抚养孩子等技能。雌性江豚的性成熟年龄大约在6龄。6岁后,“小久久”作为人工环境下自然繁殖的第二代,有望为江豚第三代个体繁育提供机会,这对长江江豚人工繁养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指标意义。
“小久久”吃小鱼。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据介绍,今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1249头。
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王丁研究员表示,“过去四十多年的监测显示长江江豚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次的结果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长江江豚种群数量首次呈现止跌回升态势。”这得益于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等政策的实施落地,以及全社会对长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关注。
今年4月25日,湖北长江洪湖新螺段和石首天鹅洲4头长江江豚(3雄1雌)放归长江,这是国内首次尝试将迁地种群放归到长江中。
“这一步我们走了30多年。”王丁表示,“这是长江江豚保护一个新的里程碑,也将完成长江江豚保护技术体系的最后一个关键的技术闭环。”
2022年5月22日,在武汉市政府的支持下,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在白鱀豚馆成立“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武汉鲸豚保护科教基地”。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将继续做好江豚保护的科研创新和社会力量支撑,推动江豚保护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长江和谐共生,让“微笑天使”生生不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