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安:以科技赋能支撑“派出所主防”
“巡逻警力注意,有三人在防汛纪念碑临江水区逗留,请迅速前往劝离。”8月26日晚,武汉江滩边凉风习习,纳凉戏水市民引起了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王家巷派出所指挥室民警的注意,他们迅速调警赶到现场劝离江边戏水人员。派出所能提前感知安全隐患,这得益于武汉公安新装备的有“夜视”功能的无人机,通过该无人机每天定时巡飞、并联动巡逻警力处置,今天暑期,汉口江滩区域没有发生刑事、治安案件和溺水事故。
近年来,武汉公安强化公安信息化技术、应用以服务实战、服务基层为导向,助力“派出所主防”各项工作更加智慧便捷,为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水上分局民警操作无人机智慧巡控平台。成顺摄
大数据支撑基层提能
武汉是一座高校城,83所高校130万在校学生是武汉人口的一大特色。和过去不一样,有部分大学生没有将户口转到学校,即使转到学校的学生,要做到“人房合一”也是个不小的工程。今年,围绕新“一标三实”和校园安全管理要求,武汉公安在高校铺开了“人房合一”的精准信息采集。
“按传统操作,民警需要逐院系跑,逐班级登记、汇总、上传。”洪山区公安分局马房山派出所社区民警潘雪莎介绍。
今年初,武汉市公安局大数据应用支队联合洪山区公安分局,协调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管理、保卫、后勤等部门汇集多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梳理,又快又准地完成了“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任务。
这些点滴数据从采集到汇总再到应用形成闭环,虽然过程繁琐,但能发挥奇效。在今年7月,一名留校研究生疑似遭遇电诈,民警潘雪莎在宿舍快速找到他,原来民警是通过前期采集的精准信息,由地址码找到其住所,上门劝阻避免了该生的经济损失。
民警潘雪莎开展校园宣防。罗维舟摄
据统计,在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公安展开“编地址、对数据、核重点、造流程、建模型”等系列规范动作,全校21564个地址全部生成21位标准地址编码,人地对应,为基层警务赋能提供了快捷途径。
“我们按照编地址、对数据、核重点、视频知、造流程、建模型‘六步法’运用大数据支撑推进‘一标三实’快速落地,也为派出所夯实‘主防警务’提供了有力支撑。”马房山派出所所长吴鹏说。
据了解,当前武汉警方正全力推进新“一标三实”工作,并努力实现全市1500万实有人口今年年底前全量上图的目标,实现“房址关联、人址一致、查址知人”动态精准管理,为社区民警插上智慧的翅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
权责相适破题一线痛点
8月15日,蔡甸区公安分局玉贤街派出所民警在班集村两处私房内先后抓获两名涉电诈洗钱600多万元的逃犯,村民议论纷纷。嫌疑人刘某某交代,自己为了避风头特意找了个偏远郊区,没想到还是没躲过。
“分局‘情指行’一体化专班和所里综合研判室有了各类信息化系统支撑,就像拿着放大镜在辖区搜索,让警务前置、预警精准成了我们守护辖区平安的利器。”玉贤街派出所张玉博说。
近年来,武汉警方紧盯数据应用多但权限审批繁琐这个难点寻求突破,武汉公安科技信息化处坚持实战先导,实战需要如何支撑,一线需要如何服务,信息化就如何推进。这种基层优先的“用户思维”,使得信息应用的“网路”更加通畅起来。
2021年4月起,湖北公安启动新一代“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警务信息全量汇入“主航道”,武汉公安科信部门反复权衡利弊推出的“权限动态化管理”,在实战中得到检验。
科信民警在机房工作中。徐飞摄
“夏季行动”开展如火如荼,今年8月18日晚,武昌区惠安路上一家烧烤店两千余元营业现金被盗,余家头派出所副所长张小金带队调查,发现嫌疑人作案后驾车逃离现场,通过系统支撑,动态授权,4小时便追踪到嫌疑人下落并抓获归案。
“审批流程加快,侦查权限提升,让我们掌握先机,打处效能大幅提升。”张小金说。
权随案走、因事提权让办案更高效。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动态赋予派出所民警获得高级权限1.3万余次,让信息共建共享效果真正在实战效能中体现。
此外,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处推动新警综平台与110指挥调度、人员一体化采集等39个系统平台对接,打造从接处警到收押的办案闭环,实现移动警务同步查询及审批,支撑服务一线办案。
小程序助社区警情快接快处
“张警官,孩子的电话手表弄丢了,对方捡到要我给300元,我到底该不该给?”8月26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茅店派出所社区民警张文昌的手机收到提示,辖区有一条求助类警情需要处置,他立即“接单”,并和辅警杨爽前往处置,最终在张文昌的劝说下,捡到手机的王先生从外地将电话手表寄还给了谢女士。
“你看,从接警、处置、回告,手机里都能完成,现场的图片、视频等可以同步到分局指挥调度平台。”张文昌介绍的是东新分局基于省厅“警辅通”平台下开发的“警情派发”程序模块。原来,警情从110报警台到分局,由派出所指定民警处置;如今分局接警后,根据警情类型和事发部位,通过平台直接“派单”给社区民警,分局一竿子插到底,让处置更迅速,也让社区民警牢牢“沉在社区”。
派出所除了掌握警情外,综合研判室还会对警情进行分析,如涉及刑事警情,除了社区民警先期到达,还会调度案件办理队增援,“两队一室”形成合力保障社区平安。
除了接处警外,社区民警的日常围绕“主防”开展。民警对辖区人员、单位、场所开展安全检查是工作重点,但是由于社区工作复杂琐碎,导致检查的周期、项目、成效没有完全形成标准化。
社区民警张文昌通过系统开展研判。周继昌摄
今年,东新分局开发的“安全检查”程序模块上线后,为社区民警“找堵防”提供了有力支撑。
“举个例子,我们对辖区的娱乐场所,至少每两周要检查一次,如果临期,系统会自动提示,让我们的社区警务工作实现标准化。”张文昌介绍,信息系统的运用对于辅警和新警很友好,比如检查的内容、检查的标准、法律依据等系统都对应列举出来,不仅进一步规范了民警的执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了解,今年东新分局上线了“巡逻防控”“警务工单”“社区警务”“人口登记”“警情派发”“安全检查”六个社区警务模块,社区民警共接处警1.3万余起,就地调解纠纷1.1万余件,帮助市民解决7千余件急难愁盼,用科技化力量助力基层基础治理。
万警创新,全警应用。近年来,武汉警方紧盯建立现代化警务运行机制,促进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新时代英雄城提供有力支撑。(徐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