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风格独具 奇肆开张——魏开功书法评弹

2024年01月22日16:52 |
小字号
风格独具 奇肆开张——魏开功书法评弹
风格独具 奇肆开张——魏开功书法评弹

当代书坛,可谓群星灿烂,名家辈出。然受时代风气之影响,风格接近、面目雷同者亦时有所见。

有一位书家,却与众不同,他以一手风格独具、碑帖兼容的魏体行书和章草卓立于书坛,为人们所熟知,并牢牢记住,这个人,就是湖北武汉的魏开功先生。

知道魏开功先生,源于订阅书法报刊。一来,是他长期供职于《书法报》,其名便时有所见;二来,是他的书法作品常刊布于书法报刊。那面貌独具的书法作品,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笔者的印象当中,魏开功先生是一个低调而不张扬的人。谦虚平和,温文尔雅,全然是一副传统文士的风范和作派。他是媒体人、书法家,也是一位诗人。作为媒体人,使得他具有广泛的人脉和广博的见识;作为诗人,使得他文心独具,学养深厚,具备了很多人所未能具备的文化底蕴。因此,他的书法才具有了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

苏东坡曾言:“学书之法,见狭、识浅,学不足,三者终不能见妙。”学习书法而缺乏修养见识是不可想象的。学习书法绝非仅靠经年累月、对照某碑某帖描描画画即可凑效,这早已是书界之共识。

然,真正能身体力行,以古来贤士之训导而塑造自身者,实属凤毛麟角。而魏开功先生能集三种身份于一身,长期浸淫于璀璨夺目的传统文化之中,于时下这光怪陆离、浮躁喧嚣、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现实生活当中,始终保持了一份难得的坚守和清醒。

故,有人虽在时下书坛暴得大名,却很难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更多的人,往往在时代风潮的裹挟之下,热衷于名利的争夺,进而名缰利锁,最终还是被时代的滚滚洪流所淹没,从而在时间的长河当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段时间,魏开功先生赠送笔者两本书:一本是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为他搞的义拍活动而印制的书法作品集《行方墨海》;一本是《书法报》社为他出版的《魏开功抗疫诗书作品展作品集》。收到图书后,笔者时时翻阅拜读,便有了写点评论文字的想法。

奈何笔者正在持续撰写反映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城乡变迁史和底层书画家的艰苦打拼人生故事的150万字长篇小说《笔落无声》,驰骋已久的形象思维一时之间很难转换过来,便只好搁置了一段时间。完成这部长篇长篇小说后,笔者便为魏开功先生撰写这篇类似于读后感一般的文字。

魏开功先生的两本书并非煌煌巨作,虽是薄薄两册,却素雅大方,很有份量,里边集中收录了他近年来的很多书法和诗歌作品。

他的书法作品全都是素面朝天,在白色和仿古宣纸上写就,绝无时下“展览体”书法那种采用裁剪拼接、染色做旧的制作方法,从而搞得花花绿绿,使人眼花缭乱、头晕目弦的不良习气。有句俗话叫做:“内在不足,外在补充。”时下或者因功力不济而依靠形式装点,借以掩盖;或者为迎合展览而千种装扮、万般点缀。此风渐长,几成恶俗。而看了魏开功先生的这批作品,反而使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切。

看得出来,魏开功先生的书法亦源于唐楷,颜筋柳骨,赫然在目。其康有为一路的行书,虽透着他多年来浸染康氏书法的心路轨迹,然却与康氏书法颇有不同。康氏书法气势开张,奇崛雄肆自不待言,然多粗头乱服,在正大气象之体现上,却有一偏之失。这是源于康氏为倡导“尊碑抑帖”,过度排斥帖学,所导致的结果。正如陆维钊先生晚年所讲,他要是早点接触帖学,其书法造诣,又将会是另外一番境界。

而魏开功学习康有为,却不拘泥于康氏,对汉碑、唐碑、魏碑以及二王和其他历代大家广取博收,因此,他的书法便既有雄肆奇崛的一面,亦有细腻温润的一面,只不过比例大小有别而已。

观其所作,笔法不拘一格,结体因字赋形,章法浑融大气,墨色变化丰富,时开时合,一任自然。信手写来,沉著痛快。于他人以外,立自家门户,实属难能可贵。

他的章草,本于皇象、索靖而经意于王遽常,旁参颜筋柳骨,并融入二王笔意,潇洒自然,拙朴典雅,面貌独具,颇为耐人寻味。

然魏开功先生书法,亦非仅局限于这两种书体,两种面目。不但在行书方面能够写出多种感觉、多种面目,而且亦善篆隶,下笔渊源有自,古拙淡雅,文气芊芊,均与他人迥然有别,此非心志高远,见识广博而学养丰富,功力深厚者,焉能为此也?

“封城渐断行人路,欲锁新冠斩恶魔。一夜关门千万户,艰难过后是欢歌!”

“号角声声赴疫灾,生灵荼毒恶神来。江波滕浪犹吹雪,雾海翻云似掸灰。微信银屏传大义,宏文消息诵英才。一片丹心存志远,春风化雨洗尘埃。”

因此,这样的书法作品,更值得大家多方关注。这样的书家,更值得大家永远记住。(傅德锋)

(责编:王郭骥、张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