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花湖机场炼成记——
“不服周”的鄂州抓住历史机遇
鄂州花湖机场。鄂轩摄
襟江带湖、交互南北,地处中华版图的地理原点,货资畅达、惠利天下的执政理念,融入鄂州一代又一代主政者的血脉。当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摆在面前,鄂州毫不犹豫牢牢抓住。
如果一个城市机场的飞机,1.5小时飞行距离能覆盖全国80%的人口、90%的经济总量、全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那么这个城市,很有可能就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但再加上“紧临长江黄金水道,周边有7大深水港、4条高速和6条高铁线”的条件,那便仅有鄂州。
“10年前,我们就在跟顺丰接洽了。” 鄂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吴文华,见证了鄂州花湖机场诞生的全部过程。
早在十数年前,坐拥水路便利的鄂州为寻求突破,把目光放在了通用机场上,请来专家对鄂州进行评估,认为鄂州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适合建机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落地,直到2013年,顺丰的到来给这场“航空梦”带来新的契机。
2014年11月的一个雨天,吴文华陪同时任鄂州市领导迎来了顺丰的第二次选址考察。正是在那个雨天,让顺丰更深刻地了解鄂州。葛店国家级开发区坐拥唯品会等多家电商企业的仓储基地与快递行业天然契合;毗邻光谷所带来的医药、光电子等高价值产品对空运的需求量;临近武汉可以吸纳的百万高校人才;国家地理几何中心位置的便利以及未来将纳入临空经济区规划的学校、医院、公共服务设施等。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研究员韩涛说,机场需要建在轴辐式航线网络的主要节点,将来能够提供大规模航空货运集散、中转,以及铁空、公空、海空等联运服务的大型航空物流中心,且支撑起航空物流体系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
“鄂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顺丰集团一位负责人说。
2014年10月,临近退休的鄂州日报社干部尹新年,被调往了鄂州花湖机场建设的“前线”,成为项目工作专班的一员。从加入专班的第一天起,他就感到,这是一场时间紧迫、竞争激烈、专业要求极高的硬仗。
在他看来,鄂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是首先要让企业充分了解这些优势。“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企业意愿。”他解释说,对项目的争取,市委始终坚持“三尊重”的工作原则。
为此,鄂州组织8次专家组现场踏勘,近百人次的到访,从资料汇集、行程安排、接待细节,每一次都一一仔细斟酌,切实做到不出任何瑕疵。在这个过程中,建设机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取得空域使用的批准——这也是城市竞争机场项目最重要的一张“门票”。“其他兄弟城市早在一年前就已着手开展工作,最少的也用了半年。留给我们鄂州的时间有多少呢?只有27天啊!”尹新年说。
在尹新年的回忆里,那是决定性的27天。他在出差路上踩掉过皮鞋;经历过吃闭门羹,被门卫拦住去路的尴尬;也经历过一起吃夜市小摊,“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一块乐”的激情。专班小组以“拼命三郎”般的精神,拼命为鄂州抢着时间。
可直至5月初,尹新年接到电话——“门票”仍不明朗,即将到截止时间,正在吃饭的尹新年急得磕掉了门牙。“那一刻,我们真是沮丧到了顶点。”
但鄂州和鄂州人身上有一股子“不服周(气)”的脾气。“如果鄂州错过这么一个发展机遇,我们怎么对得起父老乡亲?”尹新年说。
距离顺丰集团设定期限仅剩最后几天,专班仍然坚持不放弃,他们决定继续准备好材料,前往北京。接连几天的挑灯夜战后,那份准备格外充分详实的材料起了作用。5月7日,尹新年和专班拿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重要件。
随后,时间几乎以秒计算。顺丰集团得知专班已经获得批复后,要求当天必须拿到省政府的函。
此时,尹新年一行仍在北京南郊,几乎赶不上飞机。“我们不肯放弃啊。”尹新年回忆当时路上的情景,“我们是边订机票,边用手机起草内容,再马上传回市里制作文件,最后在关舱门前一刻惊险登机的。”那天下午,在专班从北京抵达省政府时,市政府给省政府的报告也几乎同时到达。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无望变成希望。回忆那27天,“就像无时无刻在看不见的战壕里摸爬滚打,在闻不着的硝烟里勇往直前,在听不见的枪声里冲锋陷阵。”尹新年总结说。而在鄂州整个筹备机场项目的7个月中,专班21次上北京、8次下广州、2次到长沙,行程7万公里,相当于走了5次长征路。
地利只是鄂州的优势之一。在面对其他城市的竞争之时,鄂州孜孜不倦、不懈努力,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不断丰满专业货运机场的硬件和配套条件,并且用真诚和行动,让对方不断增加对鄂州禀赋,以及营商环境的了解。正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这种开放开明、敢闯敢试的精神做支撑,才最终促成城市“航空梦”的实现。(刘刚 曹财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