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湖北鄂州:共护绿水青山 同筑和美乡村

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
2024年06月01日08:24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小字号

温热的微风带着蝉的鸣叫从耳旁掠过,带来夏天独有的美妙旋律。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这片曾经贫瘠、落后的村湾,早已变成人丁兴旺、产业丰富、游人如织的现代化新农村。峒山村,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的一处样板、一抹亮色。

兴产业,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全村60%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10年前,村里70%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前不久,峒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占志启回顾起村里10年来的变化。这10多年来,峒山村发展起一个个优势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村里的人气旺起来。

产业,是致富的关键。2021年,峒山村引入嘉禾特种淡水鱼养殖基地,这个生态农业项目取得了令占志启都没有预料到的好效果。

通过将传统户外鱼塘改为温室大棚鱼塘,指导水产养殖户淘汰低标养鱼池,进行中高端淡水鱼的育苗和养殖等,市场反响强烈,这里正逐步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大的淡水鱼繁殖基地。一条鱼,带给村民的收益更是实实在在。占地近500亩的养殖基地,每年光流转租金就能给村里带来50多万元的收入。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峒山村民走上了农业致富的道路,靠着勤劳的双手和科学有效的指导,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早在2014年,峒山村就组织村民外出学习考察虾稻混养,部分人开启了第一批探索。一次尝试,为村里打开了一扇产业致富的大门。收入高、门槛低,峒山村从事虾稻混养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多。经过近10年发展,虾稻混养成为峒山村的主导产业之一,混养面积超过6000亩。峒山村用过去10年来的持续探索耕耘,实现了超过400万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成功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宽的致富之路。

兴科技,新模式催生农业新赛道

作为一个资源并不丰富,基础相对较差的普通村落,峒山村的成就,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科技的力量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这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的重要“武器”。以村里的花卉种植大户黄联平的经历为例,在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科技助力下,在做强花卉产业的同时,他用三至五年时间在峒山、东港等村推广食用百合+水稻轮作技术,打造出万亩高产高效粮田。花田+粮田的创新模式,让黄联平的收入越来越可观。在不影响粮田种粮的情况下,每亩育种花田可增加3000至5000元的经济效益。过去几年来,在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峒山村成长出多位种植大户、农业能手,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户的种植难点问题,更拓展了思路,让乡村种植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守住了粮食安全的根基。

优环境,落后乡村蝶变旅游目的地

推动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10年前,峒山村破败凋敝,污水横流。现在,这里鸟语花香,路面宽阔整洁,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真正实现了改头换面。

走在峒山村,可以看到,环湾主干道都是柏油路,机耕路也铺设了水泥,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满花草,俨然一副现代化都市田园景观。不少村民感叹:“我们就像是住在花园里一样。”

这些年,随着村集体收入的逐步扩大,峒山村的党员干部们第一时间就考虑提升村湾人居环境,改善村民们的生活质量。近50条道路建设完成之余,沿路的美化也同步跟进。群众主动拆除围栏、鸡棚、猪圈、小菜园、厕所等34处,为美化村庄让路;为了不让修好的路黑灯瞎火,村民们还自发筹资,安装了30多盏路灯,邻里关系在凝心聚力的协作过程中变得更加融洽。

如今,峒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游目的地,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峒山栖客露营基地已建成露营、娱乐、天幕、餐饮4个区域,项目运营团队不断壮大,就近吸纳了10名本村村民来基地就业,每逢节假日,这里“帐无虚席”,需要提前预定。不少鄂州周边城市的游客驱车前来到此小住几日,感受乡村之美。乡村文旅经济也逐渐形成气候,村民们又多了一处致富来源。“现在的日子,真的越过越好啦!”峒山村村民说道。

(责编:王郭骥、张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