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与黄冈对口合作:甬黄相照 山海情深【2】

浙江宁波,东南沿海,一座向海而兴的国际港口城市;湖北黄冈,大别山南麓,一方薪火相传的革命老区。
两年前,革命老区与重点城市对口合作,从国家层面开启两地携手同行的“九年之约”。
对口合作以来,两地聚焦“中央要求、黄冈所需、宁波所能”,依托宁波开放优势、港口优势、市场优势、渠道优势和黄冈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好区位的比较优势,以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共践山海之约,走出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合作共赢、注重实效”的对口合作新路径。
全方位结对,“山盟海誓”担使命
前不久,宁波高新区组织14家企业到黄冈高新区开展甬黄软件信息产业对接,即将试运营的黄冈市大学科技园将与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建立科技、人才、运营等合作,拟引进生产性服务业项目10余个。
“双方常态化的交流互访,推进对口合作框架协议落地开花。”黄冈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黄冈市抢抓与宁波高新区对口合作机遇,推动两地优势互补、产业链协同、平台共建等破题开篇。
“只要黄冈有需要,宁波便竭力支持!”
高起点谋划,构建多级结对的合作体系。在强化省际战略和市际合作对接的同时,全面推进县际结对行动。按人文互融、产业互补、经济互促、优势互补的原则,明确宁波10个区(县、市)和宁波高新区与黄冈市10个县(市、区)和黄冈高新区的结对合作关系。
高规格推动,形成“四轮驱动”的合作机制。从黄冈与宁波党政代表团互访与考察,到两地市级联席会;从11对结对区县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到两地48个市直职能部门开展深入合作……两地已形成党委政府抓统筹决策、区县市抓结对合作、市直部门抓行业条线、前方工作队抓协调配合的“四轮驱动”机制。
高频次对接,开启全方位合作模式。宁波黄冈旅游包机航线开航,带动宁波10万余人次来黄旅游;宁波汽车零部件协会等30余家商会、行业协会积极开展80余次对接交流活动;开展黄冈-宁波高端装备产业、农业产业专题、跨境电商产业等对接合作活动,产业协作不断深化;吸纳1400余名黄冈人赴宁波就业……
一次次人文交流接踵而至,一处处合作项目拔节生长,一个个共同愿景如花绽放……
项目支撑,“山呼海应”固根基
走进英山县草盘地镇龙家坊村,修建一新的公路蜿蜒延伸,青翠欲滴的新茶园一派生机,新开发的红灯笼辣椒基地挂满硕果……
“村里的项目快速建成达效,离不开宁波的对口支持。”龙家坊村党支部书记刘选发说,去年,村里项目建设资金最吃紧的时候,宁波市政公司捐赠了30万元资金,使村里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新茶园改造等项目如期建成。
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明确对口合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黄冈强县工程16项重点工作之一。
宁波市设立对口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对口合作项目建设。2023年宁波市共安排对口合作资金3500万元,其中市级1500万元,10个县(市、区)合计2000万元,发挥对口合作资金撬动作用,赋能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红色文旅等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性的共富成果。
位于浠水县南城的芦河港流域,涉及该县3镇22个村13万余人。去年以来,在宁海县对口合作专项资金的撬动下,浠水县投入3亿元实施源头水库及河道清淤、城市污水管网改造、沿线产业配套等项目。随着项目的收尾,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黄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充分发挥宁波市县两级对口合作资金的撬动作用,黄冈投入1.5亿多元,实施34个对口合作项目建设,助力强县工程。
优势互补,“山欢海笑”强产业
如果说直接的经济支持是“输血”,那么对工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黄冈来说,更需引进产业项目进行“造血”。
一根根手指粗细的铜杆通过拉丝机,变成发丝般的铜丝,再在束丝机的作用下,铜丝穿上绝缘的五彩“外衣”,又变成规格不一的电线电缆紧紧地盘在一起……在位于麻城的湖北卡倍亿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一派繁忙。
总投资5亿元的卡倍亿汽车线缆项目,投资方是上市企业宁波卡倍亿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主营新能源汽车线缆,用在宝马、奔驰等知名品牌汽车上。
“项目全部达产后,年销售可达12亿元以上,年纳税8000万元以上。” 麻城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卡倍亿项目落户投产补齐了麻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关键一环,助力该产业产值去年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一边是产业转移,一边是产业承接。甬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找准交汇点、对接融合处,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黄州区与江北区携手打造首个“红绿融合”生态产业合作项目——范家岗村月季花海基地,今年4月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为村集体创收33余万元。
宁海企业投资27亿元的宁海绿色智慧产业园项目落户浠水;宁波舟山港与武穴市共享资源、拓展铁水联运业务、发展港口经济……
截至目前,涉及光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绿色建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纺织服装等23个产业项目落户,总投资近67亿元。其中,6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红绿相映,“山恩海义”代代传
当“大美黄冈”邂逅“海滨宁波”,注定会上演很多美丽故事。
“去年到黄冈旅游时,就对蕲艾、罗田板栗、红安花生等农特产品印象深刻。没想到,黄冈特产店就开在了家门口。”宁波市民吴舒在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会展路的黄冈地标优品馆挑选黄冈好物产。
这里有从黄冈地标优品名录中精选出92家企业的600余种产品,蕲艾等产品在宁波走俏。
黄冈农副产品供销“销地仓”已开仓,20余款农特产品已入驻“832平台”宁波销地仓。宁波三关六码头与黄冈地标优品开展共建供应链合作,让黄冈好物产走出大别山。
宁波市委党校组织69名青年干部在红安开展培训。
两地探索打通“红色资源”向“红色文旅”的转化通道。共建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平台,开发“大美黄冈·此心安处”系列研学路线,开通甬黄直航包机……目前累计接待宁波红色旅游、红色研学、职工疗休养8万余人次。
两年来,甬黄两地坚持人才引领驱动。
2023年7月,经组织选派,宁波市对口合作黄冈工作队6名干部来黄冈挂职。
“宁波干部勇立潮头的工作理念、敢闯敢拼的务实作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黄冈市19名赴宁波挂职的干部感叹道。
虽相隔千里,但心心相印。如今,山海情深的故事还在继续,宁波与黄冈对口合作,正翻开新的篇章。(文/图 沈红星 郭斯 周鹏 夏小俊)
(责编:周倩文、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