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山区:积极探索老旧住宅改造创新模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3年《武汉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出台,全市未来3-5年将按照“成片推进、单元更新”的总体思路,打造一批体现武汉特色、代表武汉水平的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持续完善优化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武汉市青山区是武汉首个总建筑师制落地实施的区域,青山区二十一街坊是武汉城市更新行动方案中的代表项目。该项目响应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住宅合作社”理念,积极探索老旧住宅改造创新模式,将最新的居住设计理念融入到更新改造中,打造环境优美、健康舒适、生活便利、全龄友好、功能适用的宜居社区。着力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完善老旧小区各类配套设施,补齐短板,优化功能,提升环境,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吴晨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率先在国内开始了“城市复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出“人民城市”的核心是人本精神、人文情怀和人居理想。吴晨作为武汉市青山区总建筑师,人民网专访吴晨,看其团队如何紧扣武汉城市发展战略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真的把“人民”放在最高处,真切了解“人民”的需求,结合地区实际问题,为青山区持续提供全要素、全生命周期、伴随式的专业技术咨询,加强决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其重要特征是倡导全过程、动态性管理,助力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行“总建筑师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合作社”模式
记者:吴教授您好,2016年,您本人提出“人民城市”的核心是人本精神、人文情怀和人居理想。您作为青山区总建筑师,结合“二十一街坊”项目建设,谈谈如何更好突出“人民性”?
吴晨:推行“总建筑师制”,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山区二十一街坊是武汉首个总建筑师制落地实施的项目。我们和团队以“人民建筑师”的责任担当为最高理想,“让更多的市民住上好房子”是总建筑师团队重要的工作目标。二十一街坊设计基于居住者的视角,探究居民的真实需求与感受,从居住者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心理感受、幸福体验等切实需要为切入点,立足百姓需求,实现项目的人居理想目标。总建筑师团队在设计过程中,从居民切实的使用需求出发,考虑不同户型的特点,做到“一户一方案”,每套户型都有自身的亮点,从平面布局、功能分区、通风采光、视野朝向、流线组织、保温设置、飘窗赠送等多方面做了全面研究,并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与联合社保持密切对接,积极听取居民的意见,对方案进行反复研究、打磨,经过总建筑师团队多轮的不懈努力,最终交出了令各方满意的答卷。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合作社”模式,组建联合社。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在湖北多次强调、主张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权益。“住宅合作社”模式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实现住房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性,是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模式有力抓手。联合社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或施工单位建设房屋。社员由小区全体不动产登记权利人组成,制定联合社章程,经政府同意后,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为非营利法人社会团体。实践中,通过自荐、群众推荐等方式,选出8名政治素质好、群众评价高的理事会成员组建联合社,全程参与试点关键环节的讨论研究,确保了信息对称、同频交流。通过3轮入户调查,2次社员大会,持续磋商章程、优化资金测算、打磨改造方案,最终形成了联合社章程,选定了代建公司,确定了改造方案。
21街坊项目改造后效果示意图
二十一街坊保留历史记忆与文化特征 与城市风貌协调统一
记者:方案提出,青山区“二十一街坊”项目设计充分结合武汉地域、气候、文化等特点,与城市整体风貌和环境相协调。项目如何设计保留片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征,与城市风貌协调统一,让城市“有机更新”。
吴晨:一是项目完整保留了原居住区134户的社区居住模式,社区关系、邻里关系、社会属性均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和延续,以134户居民原址安置为本体,融入106户商品房新居民,实现“共生”的设计理念(居民共生、文化共生、建筑共生)。
二是深入了解武汉市、青山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从中汲取提炼可利用的设计元素;
三是将提炼的文化元素通过建筑外立面材料、色彩等手法在项目中进行表达,如通过局部等点缀红铜色金属板,呼应青山区“青山绿水红钢城”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征;
四是通过地面景观、商业配套屋顶景观、空中架空层景观打造项目立体的绿色景观体系;
21街坊项目改造后效果示意图
在“住宅合作社”模式基础上、将“好房子”、“完整社区”理念融入到城市更新改造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中
记者:武汉市青山区二十一街坊作为武汉城市更新和危旧房改造的首批试点项目,这对全国城市更新,有何意义?
吴晨:青山区二十一街坊响应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探索老旧住宅改造创新模式,我们通过多方参与、民主决策、总建筑师制等方式,实现新时代“住宅合作社”模式。对标“完整社区”与“好房子”设计标准,突破传统老旧小区改造的设计壁垒,在最经济的改造成本上实现高品质的居住空间,为百姓切实解决的居住环境问题,使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全国首个“好房子”理念落地实施的项目。2023年,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好房子”的建设理念,树立了鲜明的为民导向,以让人们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号召大力提高住宅品质,全面推动住房建设转型升级。青山区二十一街坊作为全国首个“好房子”的武汉实践项目,全面贯彻“好房子”设计的指导思想,落实“好房子”的十大设计要素。具体包括协调美观、生活便利、环境宜居、全龄友好、功能适用、健康舒适、安全耐久、灵活可变、绿色低碳和运维经济。
打造可持续运营的“完整社区”。住建部在202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青山区二十一街坊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面临诸多问题。我们提出运用“完整社区”的理念整体统筹社区建设,重点解决社区居民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摸清设施配套、环境建设、服务治理等问题短板,制订“完整社区”建设项目清单,补齐养老、托育、健身、停车、充电、便利店、“小修小补”点等设施短板,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
“完整社区”不仅是设施上的完整,更须考虑运营的可持续性问题,以“完整社区”为代表的城市更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开发,而是在政府监督管控下,企业兼顾一定社会使命,从运营管理着手,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资产管理,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核心,从“好房子”到“好街区”,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城市更新。
社区是构成城市有机体最基本的单元和细胞,住房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更多的市民住上好房子”是青山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在新的宏观环境和房地产发展态势下,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也都是各参与方与总建筑师团队需面对的课题。从建设“好房子”到营造“完整社区”,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建构功能完善的城市基本细胞,从而优化调整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有效解决城市病问题,推动城市复兴和转型发展,这对危旧房改造、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建设高质量“好房子” 推动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
记者:您作为武汉市青山区总建筑师,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以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时效性为指引,全面开创城市复兴新局面的工作建议。以“二十一街坊”项目为代表,以“人民建筑师”情怀为责任担当。谈一谈,如何更好持续推动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工作?
吴晨:以五大系统,四大目标推动武汉城市复兴工作。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发展的新阶段,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积累,我们提出城市复兴是城市更新行动“高级阶段”和“顶层设计”,包括产业经济、文化传承、空间环境、社会活力、以及科技创新五大系统,实现积极保护、整体创造、有机更新、全面复兴四大目标。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合作社”模式。在青山区二十一街坊改造过程中,通过系统化顶层设计,组建联合社、民主决策、实施总建筑师制、共建共管等工作方法,探索新时代“住宅合作社”模式。以区委区政府引领,街道工作专班统筹,总建筑师设计团队支持,当地居民参与的模式,形成居民具体组织、政府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机制。
以人民为中心,建设高质量“好房子”。“好房子”概念的提出符合新时代住房高质量发展方向,贯彻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体现了住宅设计前瞻性和先进性。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居住需求、注重新的住宅设计理念和方法,以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全面提升人民居住满意度、住宅设计水平与居住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青山区二十一街坊作为全国首个“好房子”的武汉实践项目,全面贯彻“好房子”设计的指导思想,落实“好房子”的十大设计要素。该设计理念值得在武汉全面推广,切实提升住宅品质。(张沛 青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