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中南民族大学:暑期家访温暖前行

2024年08月23日12:08 |
小字号
刘义为2024年录取的喀什学子发放录取通知书。学校供图
刘义为2024年录取的喀什学子发放录取通知书。学校供图

“老师,你们大老远来我家,真的让我太感动了!”“我从未想过能在家里见到孩子的大学老师。”这是家访工作组每到一户学生家庭时,听到学生和家长说得最多的感慨之语。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效能。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南民族大学精心组织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校社协同共育时代新人”暑期家访活动。该校领导刘义、李红燕、三郎扎西、蔡琼分别带队,前往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个地区实地家访,走访了30户学生家庭,总行程近23000公里,发放慰问金近30000元。

精心谋划,家访有“精度”。“这份礼物太珍贵了,老师们的到来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的用心。”今年刚被中南民大录取的小波(化名)激动地说道。该校校长刘义带队的新疆家访工作组为该校今年录取的首位喀什学子小波送去了录取通知书,为他佩戴校徽,并送上学习资料及学校文创大礼包。小波及其家人看到录取通知书后激动不已,刘义和他们深入交流,鼓励小波提高适应能力,与同学们共同成长。家访过程中,了解学生家庭及当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情况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在每一个受访家庭,家访工作组都会询问学生父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情况。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建军(化名)的爷爷是一位老党员,提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与各民族同胞共同参与家乡建设的经历。家访组鼓励建军以长辈为榜样,树立更高人生目标,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模范。

真情沟通,共育有“温度”。在家访过程中,许多家长表达了对孩子的牵挂:“家离学校路途遥远,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心里总是放心不下。”刘义表示:“请家长放心、安心!学校开展家访工作,就是要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和现实需求,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公平性,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该校电信学院的浩军(化名)出现学业红色预警现象,蔡琼和工作组决定通过暑期家访全面了解他的情况。交谈中,浩军情绪低落,蔡琼温柔又坚定地鼓励他挺直身板,正视自己的问题。蔡琼结合自身经历给浩军讲解了成长的三个阶段,鼓励他与老师们一起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家访时,工作组深入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老师们暖心讲解,家长们悉心倾听,让家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把关怀和温暖送到学生身边。学生、家长和工作组老师们促膝长谈,交流中充满了浓浓的情谊。

全力解难,联动有“效度”。“近期学习状态如何?对未来有何规划?是打算升学还是就业?有没有需要学校帮忙解决的困难?”在家访家庭中,家访工作组最关心的始终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针对有学业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访组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和成长经历,为学生讲授学习方法,向学生家长介绍学业帮扶政策、课程辅导和导生团队“一对一”帮扶方案,让学生和家长吃下“定心丸”。当工作组走进生科学院一位受访学生家中时,学生开心地表示自己对身边事物充满兴趣,但在英语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李红燕了解情况后,认真地为她分析英语学科的特点,从大学的教学模式出发,与学生探讨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并鼓励她克服困难,不断进步。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贵学(化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父母身体不好,还有弟弟妹妹在读高中。家访老师被贵学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现场为他联系申请了专项助学金,两位老师还以个人名义为他送去鼓励金。三郎扎西表示,家校联合要有情怀,参与家访的每位教师要与受访学生的辅导员及时共享信息,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打好基础,也为增强“三全育人”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据悉,除校领导带队实地走访外,该校各二级学院也同步开展了实地家访、在线家访、书信家访等多种形式的家访,精准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和思想、生活状况,切实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访”润心,携“情”奔赴,与“家”共振,打通教育管理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蔡赵冠宇、卢岚)

(责编:周倩文、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