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石榴花开武昌城 各族青少年武大赏樱研学

2025年03月16日17:50 |
小字号
石榴花开武昌城 各族青少年武大赏樱研学
石榴花开武昌城 各族青少年武大赏樱研学

在武汉大学樱花盛放之际,各族青少年齐聚珞珈山,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这场由武昌区精心策划的“石榴花开武昌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活动,通过文化浸润、学术启迪与情感交融,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春心田生根发芽,为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写下了生动篇章。

3月16日,来自武汉市东湖中学以及全国各地众多高中学校的4万余名各民族青少年,在杨红梅志愿服务队多民族青年学生志愿者的引领下奔赴赏樱研学盛会。

樱花为媒 共悟团结之道

青少年漫步在武大校园,与百年学府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人的民族团结画卷。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学生们发现樱花树“同根共生”的奥秘——看似独立绽放的每朵樱花,实则共享同一根系,“就像我们56个民族,虽然文化习俗不同,但都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樱花树下,各族青少年手拉手围坐交流家乡的春日习俗和风土人情,彼此的距离在交流中不断拉近。而精彩纷呈的社团展演,为各族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与艺术盛宴,茶艺、书画、武术、京剧……大家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场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情谊。

学术为桥 赓续中华文脉

在万林艺术博物馆,“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以跨越时空的千年丹青生动诠释了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创新,每一件画作都是文明的密码。校史馆内,抗战时期西迁乐山的办学历程让同学们热泪盈眶——在民族危难之际,武大师生与彝族同胞同舟共济,用知识守护文明火种的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更加具体而鲜活。作为我国测绘遥感领域的泰斗,李德仁院士通过“遥感卫星如何守护山河安澜”生动案例,以《爱我中华,科技报国》为主题,为学子带来了一场兼具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精彩讲座。知名院士专家的科普讲座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学习,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为舟 携手共向未来

在工创中心、测国重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里,从基础的机械加工到前沿的3D打印技术,从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到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操控,还有卫星导航定位、无人机测绘等等,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科技创新与前沿探索的大门。大家亲眼目睹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前沿的科研成果,感受到了科技探索的魅力,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也在实践体验中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永葆生机的源泉。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忘且意义非凡的经历。他们不仅欣赏到了感受了大学校园氛围,领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汲取了科技知识养分,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包容。并许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巩固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武昌特色精品示范区成果,武昌区谋划打造“石榴花开武昌城”铸牢宣教品牌创新项目,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珞珈山街道建立双向研学实践基地,引入辖区优质高校资源,为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此次武大赏樱研学活动是“石榴花开武昌城”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以三月樱花季为契机,组织引导各族青少年在交流实践中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文/图 郑洁)

(责编:周倩文、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