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漳:逐梦陡山间

清晨七点,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长坪镇陡山村二组,白自强已开着三轮车,载着肥料和农膜赶往烟田。“这几天起垄二十多亩,手都磨起茧子了,得趁着墒情好抓紧覆膜。”这个皮肤黝黑的年轻烟农动作麻利,言语间透着干劲。
陡山村是一个老烟区,也是襄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乡村振兴驻点帮扶村,近些年在地方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帮扶下,村里的水、电、路、网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昔日的土路变成了油路,连片的抛荒田被利用起来,种烟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种烟也变轻松了。“家乡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烟叶,而且烟草部门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我觉得这是个机会。”白自强说。
2023年,白自强回村流转了20亩烟田种植烟叶当起了“新农人”。刚起步时,面对“五关十二环”,白自强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长坪烟站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每次“田间课堂”都不忘喊上他,并安排他参加职业烟农培训,学习绿色防控、半斩株烘烤、生物质烤房调制等技术。
到了关键的采烤季,烟叶技术员深入烟田、烤房,耐心指导白自强成熟采烤和分类编烟上炕技术,还帮助他聘请工人;职业烘烤师定期上门查看烘烤设备运行情况,手把手地教白自强如何调整烤房的温湿度,分享提质节能的小窍门……
驻村书记走村入户做好采烤培训
“现在从育苗到烘烤全程无忧,生物质燃料烤烟不用熬夜了,还有烘烤‘110’服务队员的帮助,种烟心里定板(踏实)得很!”在烟草部门的帮助下,白自强靠着吃苦耐劳精神钻研种植技术,很快在烟地里“站稳脚跟”,成为长坪镇最年轻的烟农。
村民召开集体会议研究烟叶创新技术推广
“90”后的白自强不只体力充沛,还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近些年受小气候的影响,地处荆山余脉的南漳烟区容易遭遇“卡脖子旱”,对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2025年,烟草部门在适宜烟区推广“水囊+滴灌”技术,白自强听到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每个5吨水囊补贴500元,滴灌每亩补贴70元,核算下来我自己每亩只用出一百多元,烟叶田管期不但可以抗旱,还方便打农药,算上省下的人工费和增产收益,我预计当年就能回本。这个划算得很!”他兴奋地算起经济账。
随着技术的提高和种植规模的扩大,白自强带动了周边很多农户就近务工增收。同时,他还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如愿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被纳入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在夕阳的余晖下,白自强望向那覆膜后的烟田,新翻的泥土泛着油光,一条条笔直的田垄向远处延伸,如同青山间铺展的画卷,这正是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我是陡山村最年轻的返乡青年,但这只是开始。烟叶、旅游、药材……我们村还有很多宝藏等待着大家挖掘,乡亲们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对未来,白自强充满信心。(文/图 侯广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