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湖北竹山:千年炼石术撬动全球九成市场【4】

2025年05月12日14:24 |
小字号
湖北竹山:千年炼石术撬动全球九成市场【4】
湖北竹山:千年炼石术撬动全球九成市场【4】

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千年古县正书写着“点石成金”的现代传奇。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凭借储量占全球50%的绿松石资源,通过政府规范治理与电商创新驱动,培育出5600余家经营主体,年综合产值突破80亿元,带动6万余人就业,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90%。从无序开采到全产业链发展,这颗“成功之石”正闪耀璀璨光芒。

千年玉脉新生

从“白菜价贱卖”到百亿产业集群

初夏时节,竹山县国际绿松石博物馆前汉白玉雕琢的女娲像手持绿石,凝视着这片寒武纪地层孕育的珍宝。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竹山绿松石开采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越王勾践剑镶嵌的绿松石、当代奥运冠军郑钦文佩带的手串,都见证着这份跨越时空的玉缘。

“2009年前,漫山遍野的矿洞就像蜂窝煤,珠宝卖成了白菜价。”竹山县矿产资源管护发展中心主任陈卫回忆道。彼时私挖滥采导致近万吨原矿流失,恶性竞争频发。转折始于政府铁腕整治:封禁185个矿点,仅保留4家规范开采企业,所有毛料经公盘交易,市场价格从2012年起稳步攀升。

国际绿松石城集产品设计研发、鉴定、销售于一体,国际绿松石工业园打造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竹山县麻家渡镇绿松石特色小镇构建数字贸易高地,竹山县绿松石产业发展渐入佳境。今年十堰市委印发的《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绿松石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体目标,力争到2027年,全市绿松石市场主体突破1万家,从业人员15万人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500亿元。竹山县同步推进“六个聚核”工程,吸引检测机构、交易平台、标准制定等全要素集聚,构建不可替代的产业生态。

电商“云翅膀”

从大山深处飞向全球市场

在麻家渡镇营盘河村,“叮咚”的订单提示音取代了往日的凿石声。这个中国首批“淘宝村”里,1100余家店铺沿街林立,每家商铺都架设着直播设备。“宝子们,看这款果绿如意牌,限量开抢!”主播的吆喝声此起彼伏。2024年,该镇电商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

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的数据更显震撼:1922户商家入驻,450万单成交量,35亿元交易额。返乡创业者罗晶晶的团队堪称缩影:从2013年的淘宝小店到40人组成的直播团队,年销售额激增百倍至千万级。“我们设计的手串,通过直播能直达欧美消费者手中。”他展示着后台的跨境订单。

传统企业也在转型突围。华周壹兰调整产品线,开发适合直播的轻奢款。“高端定制走线下,时尚单品攻线上。”总经理杨其顶指着新推出的星座系列产品说。这种“双线作战”模式,让这家龙头企业线上销量3年增长300%。

国际珠宝交易中心

打造全球绿松石产业新标杆

5月1日,竹山国际珠宝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这座占地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交易平台,以“世界绿松石之都”为支点,开业首日就吸引600余家商户入驻,现场交易、展示、直播三区联动,为全球绿松石产业开启国际化交易新通道。

作为国内绿松石核心集散地,竹山县麻家渡镇依托该中心的落成进一步巩固产业优势。开业首日,游客占比超四成,成为另一大亮点。来自陕西安康的张先生表示:“市场氛围火热,想淘几件精品收藏。”重庆游客周女士则一次性购入两件绿松石摆件:“这里资质齐全、专业性强,买绿松石放心。”

“世界绿松石看中国,中国绿松石看竹山!”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李厚霖介绍,竹山绿松石储量占全球50%,其质地、色彩饱和度、磁密度等指标均达国际一流水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绿松石之都”。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山绿松石”已通过国家权威检测认证,市场内设专业鉴定机构,实现“一物一证”保真体系。

目前,竹山绿松石年产值突破80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竹山国际珠宝交易中心负责人张磊透露,未来将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设立工艺研发中心,攻克染色优化等技术壁垒,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30%。

“我们将以交易中心为引擎,把竹山绿松石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张磊表示,未来将重点推进品牌建设与工艺升级,助力绿松石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悉,该中心计划整合设计、加工、检测全产业链资源,进一步强化竹山县麻家渡镇的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吸引更多国际买家与游客,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随着这一国际化平台落地,竹山绿松石产业正以品质为基、品牌为翼,加速闪耀全球舞台。

刀刃上的艺术

5000余名工匠雕琢产业未来

在国际绿松石工业园的雕刻车间,秦黎鹏正指导学徒雕刻藏传佛像。“每尊需7次抛光,花费两天时间,价值3000元。”这位“天工奖”得主来自“中国玉雕之乡”河南镇平,像他这样跨省而来的工艺师,竹山县已汇聚5000余人。

人才短板始终制约产业升级。“培养一名雕刻师至少要5年。”国际绿松石博物馆馆长陶冲坦言。为此,竹山职校2019年开设绿松石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培养设计人才。玉雕大师定期驻校授课,学生作品直接对接企业需求,首批毕业生已成为本地企业的技术骨干。

更宏大的蓝图正在展开。按照十堰市委、市政府“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部署,坚持龙头牵引、集群发力、项目支撑、园区承载,以供应链思维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力实施“九大行动”,推动绿松石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由标牌、品牌、名牌向王牌迈进,建设“世界绿松石之都”,建成世界绿松石集散地和交易中心,致力打造十堰城市名片,为服务支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竹山县围绕全市总体目标,按照珠宝化、时尚化、精品化、国有化、品牌化方向,推进绿松石市场主体、全产业链要素、市场交易、检测机构、标准等级、人才培养“六个聚核于竹山”。今年5月1日,竹山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在麻家渡绿松石小镇正式启幕。力争到2026年,全市绿松石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2027年达到500亿元、2030年突破1000亿元,向着“世界绿松石之都”稳步迈进。

核心引领

迈向千亿级集群之路

行走在封育多年的矿山,曾经的千疮百孔已复绿成林。政府创新“开发式治理”模式,要求开采企业同步实施生态修复,建成4个绿色矿山示范基地。在罗家坡村,废弃矿洞改造的科普教育基地,正讲述着“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这种转型智慧更体现在产业链延伸。陶冲提供了一组数据:原石销售仅占产值15%,而雕刻工艺品占45%,珠宝首饰占30%,文旅衍生品占10%,“我们正开发矿物颜料、养生概念产品,让每克石头产生最大价值。”

去年,市委将绿松石产业纳入市级战略,在市委的牵头推进下,国有化开采成效显著,县属国企兴竹集团凭借35%的股权入驻巴山绿松石公司,并成功拿下双包寨采矿权,开启国有化开采新篇。

在市场建设上,县城绿松石精品展示中心落成,麻家渡“一街两园六中心”蓬勃发展,绿松石溯源体系上线,供应链平台汇聚1300多家企业。品牌打造也多点开花,举办原石公盘交易,积极参与2024中国国际服贸会、南京矿博会等,成功举办“竹山绿松石产业发展大会”,吸引7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客商代表,声名远扬。

为实现目标,全县规划实施“九大行动”。原石入堰行动,在竹山县成立中国绿松石行业协会,吸引多地企业集聚,鼓励商贸企业引进全球原石,定期开展公盘交易及拍卖会,构建全球性交易中心。市场培育行动,实施政策引导,扶持商户升级,打造多样企业矩阵,丰富交易活动,形成宝玉石交易中心。人才振兴行动,深化校地合作,吸引工艺美术大师等来竹山县创业。数智赋能行动,完善供应链平台,鼓励市场主体与直播平台合作,培育电商从业者及示范带头人。诚信建设行动,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争取修订绿松石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地方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文化创意行动,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开发绿松石+武当系列产品,创作文艺节目及影视作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玉旅融合行动,依托通用机场,推出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主题旅游线路,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吸引游客。品牌提升行动,完善公共商标管理机制,推荐优质企业申请双标授权,争取国家驰名商标认定等荣誉。资源保护行动,推动矿山企业复工复产,加快采矿权办理及矿业盘活,打击违法盗采,保障矿山安全。

当巴黎时装周的模特佩戴竹山绿松石首饰款款走来,当电商直播间每秒成交百单,这座深山小城完成了从“资源输出”到“价值创造”的华丽转身。在“千亿冲刺”的征程上,竹山县不仅打磨玉石,更雕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中国方案。正如女娲补天的传说在此延续,绿松石产业正在书写新时代的“点石成金”传奇。(文/图 向继华、吴建国)

(责编:王郭骥、张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