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湖北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加速度”

风雨中的守护者 家门口的平安盾

2025年07月01日10:41 |
小字号

6月18日暴雨来袭前,石首市桃花山镇九佛岗村党支部书记秦勇巡查村里地灾点。邓莉摄

6月18日暴雨来袭前,石首市桃花山镇九佛岗村党支部书记秦勇巡查村里地灾点。邓莉摄

6月18日16时10分许,风急雨骤,笔者在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九佛岗村委会“扑了个空”,村党支部书记秦勇不在办公室。“他肯定又去巡山了!”桃花山镇应急办主任、镇应急服务驿站站长袁道志看了看屋外雨幕笼罩的连绵山峦,笃定地说。

驱车在湿滑山路上颠簸十余分钟,笔者终于在株树港水库边不远处的一处山脚下找到了秦勇。雨水浸透了他的外衣,他的目光扫过山体,查看有无裂缝,检查土质松软程度,确认毗邻山体民居的沟渠是否畅通。“全村十几处地灾点,每逢暴雨或是持续干旱后落雨都得走一遍。”他指着山脚下村民陈正奎家屋后的挖掘机——那里曾发生滑坡,如今政府正治理。

山雨仿佛带着重量,砸在秦勇的身上,也砸在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山岭的人心上。秦勇的身影,是桃花山众多守护者的典型代表。

风雨无阻 一线守护者的不眠夜

“6月14日起,我们村干部全体上山,在各自包保点位巡查几天了!”秦勇说。

6月14日暴雨突袭,山洪预警刺破黑夜,袁道志和桃花山镇镇长赵辉向险而行,在株树港水库边蹲守,彻夜观察水位。23时43分,袁道志仍在应急联络群中发送着实时水情图片。

6月18日17时,赵辉匆匆与笔者道别,他还要到山里巡查。

“今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看着越来越大的雨点,袁道志的感慨道出了基层应急人“风雨无休”的常态。桃花山镇建立的干部“五天四夜”值守制度,在极端天气时如一道无形但坚固的“安全堤坝”。

“镇上有了应急服务驿站,我们老百姓心里更踏实了。每逢大雨来临前,干部开车接我们下山,转移到安全位置,政府还免费为我们提供食宿。”九佛岗村村民秦月香感动地说。

今年4月8日的一场暴雨中,九佛岗村组织村里的应急救援队伍,连夜转移地灾点附近10户19人;5月22日,又提前转移19户35人到政府安置点。在不可测的灾难面前,基层应急救援队员们用“人防”堤坝,守护着乡亲们的生命线。

小站大安 “五有”驿站织密安全防线

基层防灾力量薄弱曾是石首市应急管理的“硬伤”。石首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坦言,过去农村应急管理常面临人力不足、物资短缺的困境。2024年起,石首市以“小驿站”撬动“大安全”,在4个点位先行先试建立应急服务驿站,最终目标覆盖全市192个村(社区),将应急服务的根须深深扎进最末梢的泥土。桃花山镇正是试点之一。

石首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应急服务驿站建设因地制宜,严格按照“五有”(有队伍、有场所、有装备、有机制、有特色)标准,主要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建立。如李花山村定位“景区门户+防火前哨”,组建3支队伍,实现“30分钟应急响应圈”;官田湖社区则依托物业组建60余人的应急小分队,每日巡逻,织就了一张守护“三多”(人多、楼多、商铺多)社区的日常安全网。

在桃花山镇应急服务驿站物资储备库看到,风力灭火机、水枪、油锯等装备一应俱全。去年国债项目更充实了无人机、消防摩托车等利器。

驿站更是风险防控的前沿哨所。官田湖社区建立风险隐患“一张图”,预警信息通过应急广播、短信直通网格责任人。2024年10月,应急小分队巡逻时发现野泳小学生遇险,当即用救生竿将其救上岸。

平急结合 守护万家灯火平安

“建在家门口的驿站,让我们安全感满满!”居民的赞叹是机制有效运转的最佳注脚。“平”时,驿站是安全科普基地、隐患排查前哨;“急”时,则化为生命通道与救援枢纽。石首市“平急结合”机制,让安全防线真正延伸至老百姓家门口。

应急服务驿站强大的“平急转换”能力在实战中熠熠生辉。3月22日13时29分,九佛岗村突发山火。起火点位于鄂湘交界300米高陡坡,消防车“望火兴叹”。桃花山镇森林防火指挥部通过驿站指挥系统紧急调度,20分钟内镇、村两级灭火队集结到位。队员们肩扛森林消防泵建立输水带,手持油锯开辟隔离带,鏖战5小时终将“火魔”降服。为防止复燃,24名队员分三班彻夜值守,直至晨光熹微。

石首市前置在驿站的森林摩托车、水带、阻燃服等装备功不可没。“今年清明期间,依托驿站前置物资,我们成功打赢了4场山火攻坚战。”袁道志说。

得力的应急救援能力来自“勤练实训”。清明假期前,桃花山镇联合林场及李花山村应急服务驿站举行森林防灭火演练:模拟火情触发即时预警,护林员与应急分队3分钟抵达现场控制初期火势——训练有素的协同作战,是直面灾难的底气。

石首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已构建“县级统筹+应急落实+镇村建站+村民第一响应人”的“大应急”格局,整合护林员、地灾观察员、驻村警力等网格力量,组建应急抢险突击队,常态化开展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训练。

暮色四合,风雨未歇。秦勇、袁道志的身影,再次消失在巡护山林的路上。桃花山镇应急服务服务驿站的灯光穿透雨帘,如星辰守夜——这些扎根村头巷尾的驿站,将安全防线延伸至千家万户。(邓莉 刘伟松 罗昭彦)

(责编:周雯、张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武汉立法规范流域垂钓行为 多元共治守护母亲河
  武汉渔政执法人员巡查长江沿岸钓鱼现象。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人民网武汉7月1日电 (记者郭婷婷)长江十年禁渔以来,垂钓人员的行为如何进一步规范?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以政府规章形式规范长江流域垂钓行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