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昭君故里育青春 校地合作谱新篇【5】

2025年07月05日16:28 |
小字号
昭君故里育青春 校地合作谱新篇【5】
昭君故里育青春 校地合作谱新篇【5】

盛夏时节,昭君故里花正艳。日前,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5名师生深入湖北兴山县,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热土上,一场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的生动实践正在展开,不断凝聚挺膺担当的青春力量。

寻根昭君文化,厚植共同体意识沃土

“昭君出塞不仅是一段历史佳话,更是中华民族追求和谐、促进团结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王昭君纪念馆,指导教师何倩倩这样告诉同学们。师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深刻体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让昭君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在走访中,同学们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了解昭君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昭君村村民自豪地介绍着村里的昭君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实地体验,师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体会到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深厚底蕴。

深入基层一线,记录乡村振兴新故事

“大家一起发展特色农业、开展乡村旅游、建成了光伏发电站,日子越过越红火。”昭君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娥向同学们介绍村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师生们以小组形式深入昭君村、陈家湾村和古夫镇龙珠社区,开展入户访谈,记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陈家湾村,同学们重点关注了产业融合发展和互助养老等民生课题。81岁的王奶奶高兴地告诉同学们:“现在村里变化太大了,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我们老人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幸福。”

通过沉浸式社会调查,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当地坚持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用脚步丈量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将所见所闻升华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性认知。

以赛促团结,谱写两岸亲情新华章

6月29日,第二届“同舟共济朝天吼 携手同行向未来”漂流友谊赛在兴山燃情启幕。来自台湾苗栗县的26名参访团成员与中南民族大学的65名师生以体为媒、共叙亲情、共话团结。

比赛特别设置混合编组环节,两岸选手随机组成29支队伍。在闯险滩、越激流的过程中,紧握的双手与相视的笑颜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最生动的实践注脚。台湾参访团领队谢文福与中南民大大二学生马凯初次搭档便默契十足,获得比赛冠军。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而这种文化的互通与互鉴要靠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来自台湾的60后曾锦溪话语朴实而深刻。通过漂流友谊赛,两岸同胞在体育竞技、文化交流、旅游互动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构建起跨越海峡的情感联结,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包容。

红心向党献礼,青春实践育新人

清晨的兴山高铁站,昭君雕像前响起《大中国》的激昂旋律。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中南民大学子与兴山县干部群众一起脸贴国旗、手持党旗,以一场青春洋溢的快闪活动点燃现场氛围。动人的歌声吸引众多旅客自发加入,共同抒发对党的深情祝福。

在随后举行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校地双方近百名党员共同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响彻会场。兴山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舒芹系统介绍了当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师生们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兴山实践”。

2名同学以“新征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年行动与思考”为题讲授微党课,用青年话语诠释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深刻内涵。4名同学分享了在兴山调研的丰硕成果,从昭君文化的创新传承到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到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担当。

校地共建聚合力,民族团结谱新篇

“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作为民族院校学生,我们要当好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南民族大学铸牢宣讲团成员、大二学生巩宇佳的话语铿锵有力。

在昭君故里这片热土上,校地合作让各族青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加深理解、增进感情。“在走访调研中,我们亲眼见证了兴山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从群众幸福的笑脸上真切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温度。”带队教师陈云激动地说。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的升华,更在心中深深烙下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两岸交流的印记。

活动期间,师生们还深入了解了兴山县在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探索,感受当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的创新举措,这些生动实践让各族青年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据悉,今年是中南民族大学师生第二次来兴山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未来,校地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搭建更多实践合作平台,促进各族青年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昭君故里常开长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文/图 赵琦、杨扬、龙华)

(责编:王郭骥、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