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启幕【2】

9月15日,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湖北省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暨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治理集中宣传活动,在武汉市民之家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北金融监管局联合人行湖北省分行、湖北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委网信办等十部门共同举办,汇聚全省银行、保险、证券期货、支付等百余家金融机构力量,通过多层次服务、立体化传播,为荆楚百姓打造一场“金融暖心行动”,普及金融知识,守护消费者权益。
多方联动聚合力,立体宣传求实效
此次启动仪式创新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线下+线上”联动模式,以武汉市民之家为主会场,同步在宜昌市、红安县设分会场,全程线上直播,充分发挥监管系统省、市、县三级联动优势,实现金融宣传同频共振。
会议指出,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要以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为己任,向非法中介乱象亮剑,强化协同监管、合规经营和宣传引导,为湖北战略支点建设夯实金融安全基础。
会议表示,将通过多样化金融知识宣教活动强化公众教育,“标本兼治”化解矛盾纠纷,协同各单位深化非法中介乱象治理,合力优化金融生态,共同营造公平公正、诚信有序的良好金融环境,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打击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的行动中来。
启动仪式现场,各金融机构精心布置金融知识宣传展板与咨询台,图文并茂普及金融常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集中围绕“防范金融诈骗”“识别非法中介”等热点问题现场讲解,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咨询、互动学习。活动还引入湖北大鼓、快板等湖北非遗文化,以及由金融机构自编自导自演的金融普及节目,持续为民众带来丰富精彩的金融知识普及盛宴。
案例警示强意识,风险提示筑防线
为帮助金融消费者精准识别非法中介风险,筑牢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防火墙”,湖北金融管理部门在活动现场集中发布了一批典型非法金融中介警示案例。案例覆盖“职业背债”陷阱、非法“债务优化”、非法代理退保理赔、虚假“银行助贷”、“征信修复”陷阱、非法荐股等常见诈骗类型,以真实案情揭露不法分子的套路伎俩,为公众敲响风险警钟。
同时,针对当前金融市场复杂风险形势,湖北金融监管局联动各金融监管分支局组织指导辖内各级金融机构,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风险提示体系:线上依托官方网站权威发布系列消费风险提示,详细拆解分析“零首付购房套路”“金融投资类电信诈骗”“职业背债陷阱”等骗局的表现形式与危害后果;线下组织各金融监管分支局、金融机构深入县域基层,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行动,工作人员走进公园、社区、学校、商超,结合典型案例为不同群体深入讲解,有效提升消费者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获得广泛认可。
实事惠民暖人心,金融服务显担当
活动现场同步发布了湖北金融业为民办实事示范案例,涵盖惠民便民、惠企利企、提振消费、防灾减灾、助农兴农、社会公益等多个领域,生动展现湖北金融业在支持实体经济、改善民生、防范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为与显著成效。
——助企纾困加速度。湖北银行运用“301”小微企业服务模式,实现“3分钟申贷、0抵押0担保0人工干预、一键式提款”。此前,一家处于研发关键期的科技企业面临资金紧张困境,通过该模式当天便获批500万元信用贷款,助力企业成功攻克研发难题并完成产品市场推广。企业负责人感慨:“这笔‘及时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让我们能全心投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稳收益。长江期货联合中华财险推出“农业保险+期货”项目,为农户搭建市场风险“防护网”。以大豆种植户为例,当市场大豆价格下跌时,农户可通过保险与期货市场获得赔付,稳定基本收益。参与项目的李大叔坦言:“以前种大豆就怕价跌白辛苦,现在有了这份保险,心里踏实多了,相当于给收成上了‘兜底保障’。”
——权益保护见实效。湖北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效显著,全省已建成覆盖省市县的三级金融纠纷调解组织78家;针对小额金融纠纷多发的特点,推动黄冈、襄阳等地将小额同质同类纠纷快速处理机制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试点,探索信用卡失联修复调解、道路交通纠纷调解等新模式,形成多元共治格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受理金融纠纷调解案件1.37万件,同比增长12.9%;辖内金融投诉量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实现“纠纷化解效率提升、投诉数量下降”的“一升一降”良好态势,切实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湖北金融监管局将与各单位协同共治,扎实推进金融教育宣传和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治理工作,以高水平金融安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质金融服务助力民生幸福,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金融力量。(图/文 金翧)
(责编:周倩文、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