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武汉公安织密巡控网 为假日筑牢平安屏障

2025年09月28日09:48 |
小字号
武汉公安织密巡控网 为假日筑牢平安屏障
武汉公安织密巡控网 为假日筑牢平安屏障

​国庆假期临近,黄鹤楼前游人渐密,江汉路步行街霓虹初上,武汉这座城市正酝酿着节日的热闹。为守护这份祥和,武汉公安提前部署,将巡逻防控的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村湾角落,从干道上的公开查缉,到商圈里的立体巡控,再到社区中的应急快反,藏蓝身影穿梭在城市的每一个需要守护的地方,用脚步丈量平安,用行动温暖人心。

精准查缉,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师傅,请出示下身份证,并打开后备箱配合检查。”9月的夜晚已带凉意,府河检查站的灯光却格外明亮。民警彭立新指尖在警务通上轻划,目光仔细核对屏幕上的信息与驾驶员本人是否一致。身旁的两名辅警弯腰查看后备箱,手电筒扫过行李箱缝隙、备胎凹槽,“重点查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违禁品。”彭立新一边提醒,一边接过另一位乘客的证件。

府河检查站是武汉的“北大门”,每到节假日前后,车流量便陡增。夏季日均5万辆车从这里驶过,高峰期可达14万辆,而3个执勤点位、9名警力组成的“防线”。

快速响应、精准打击,除检查站外,警务站也是公开查缉震慑的重要力量,警务站警力全面纳入快速反应体系,科学划分巡区巡段,设置必巡线、必到点、值守点,分类划定“1、3、5分钟”快速反应圈,一旦发生警情,多警种联动处置。

“警官!我忘记锁车,回来发现包里的手机、蓝牙耳机全没了!”8月31日凌晨5时,天还没亮,市民时先生冲进武昌区分局第三警务站报案。接警后,武昌区分局立即启动一体化合成作战机制,警务站路面车巡警力5分钟内赶到案发地,调取周边监控;合成作战中心民警紧盯屏幕,很快锁定了一名穿红色上衣的男子。

“看,他4点47分拉开车门,得赶紧追!”民警叶俊、黄欢带着时先生,沿着嫌疑人逃跑的方向驶去。当行至一处山坡时,叶俊突然停住,一个红色身影正蹲在地上,借着手机光翻查被盗的手提包。“别动!”两人迅速上前,将还没反应过来的嫌疑人赵某控制住。

从报警到抓获嫌疑人,仅用了30分钟,时先生拿回失而复得的物品。“本来以为找不回来了,没想到你们这么快!”目前,赵某已被批准逮捕,涉案财物全部发还。

智慧巡控,科技赋能服务群众

“妈妈你看!机器狗警察!”9月2日上午,在武商广场,5岁的小朋友琳琳拉着妈妈的手蹦跳着,不远处,带有警用涂装的机器狗正跟着民警巡逻,头顶的警灯闪着蓝光,4米每秒的速度刚好跟得上民警的步伐。遇到台阶时,它轻轻一跃便顺利通过,自主避障传感器灵活地绕开驻足拍照的游客。

这是武汉公安首次在重点区域启用“空地一体化”巡逻模式:空中,警用无人机从机巢起飞,沿着预设的100余条巡航线路掠过商圈、江滩,实时传回高空画面;高点,视频监控24小时紧盯人员密集场所的薄弱部位;地面,机器狗、巡逻民警、警车组成“立体防线”,让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见警车、见警灯、见警察,不仅是“看得见”,更是“帮得上”。9月9日晚上10点,长江二桥上的风带着江水的凉意,特警支队驻江岸大队的巡逻车突然发现,一辆白色轿车违规停在桥边,车主王先生正对着手机大声争执,酒气里带着委屈。“警官!代驾跟我吵了一架,把我扔这儿就走了!我喝了酒没法开车啊!”

车组长宋金鑫一边安抚王先生,一边安排队员王相宜、荣子乾在车后放置警示标志、疏导交通。“您别慌,我来给你当‘代驾’。”宋金鑫绕到车头检查了一圈,确认车况正常后坐进驾驶座,“您放心,我开慢些。”车辆平稳驶下长江二桥,停在沿江大道辅路上时,王先生紧紧握着宋金鑫的手说道,“等来了‘特警代驾’,很紧张也很激动,感谢年轻的特警队员。”

据了解,武汉公安紧贴群众需求,延伸服务触角,巡逻车组立足街面聚焦一线,做到第一时间就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热门景点、车站、商圈等市民游客聚集地为重点,全面落实首接首办和快接快处机制,着力打造集打防管控和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前端阵地。

8月16日,武汉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武汉站东广场地面温度突破40℃。特警在武装驻训岗值守时,突然发现一位老人从公交站台走出,没走几步就踉跄着倒在地上。“老人家,您身体怎么样了?”特警方瑞第一个冲过去,刚想背起老人,老人的胳膊却软塌塌地往下滑,付天晓立刻上前,从侧面扶住老人,两人一步一步挪向警务站,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滴,浸透了警服后背。

到了警务站,特警叶恺霖端来温水,用勺子一点点喂给老人,又拆开面包撕成小块。等老人缓过劲,他们才发现老人手腕上戴着武钢医院的住院手环。联系社区时,工作人员在电话里急着说:“哎呀又是桂爹爹!他儿女不在身边,太谢谢你们了!”

查询警务系统才知道,桂爹爹已有20多次走失记录。当天执勤结束后,三名队员特意绕路,把老人安全送回了家,还反复叮嘱社区工作人员多留意老人动向。这个平均年龄27岁的特警大队,今年以来已救助群众950余次。

动态快反,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李警官!快来看看!店门口吵起来了!”7月27日晚7时45分,青山区恩施街的夜市正热闹,烧烤摊的油烟裹着孜然香飘满街巷,排队的食客从店门口排到了马路牙子。步巡队负责人李新伟刚巡逻到路口,就被饭店老板拉着往店门口跑。

只见一辆轿车和一辆出租车横在门口,两位司机正脸红脖子粗地争吵抢车位。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就窄的街道几乎被堵死。李新伟赶紧挤进去,一手按住一位司机的胳膊,“两位先消消气,天这么热。”他指了指旁边排队的食客,“你看人家等着吃饭,你们堵在这儿,不仅耽误自己赶路,还影响别人生意,多不值当?”几句话让两位司机的火气消了大半。

最终,两人握手言和,轿车缓缓驶离,出租车也顺利接走了客人。“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其实最影响大家的心情。”李新伟说,恩施街步巡队每晚都会车巡、步巡结合,在街头值守近5小时,近年来已调解260余起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里,街区才更热闹,大家才更舒心。”

而在新洲区的村湾里,40辆新配发的警用摩托车,成了巡中快反的“利器”。9月17日上午,凤凰镇李家岗村的小路上,两侧的树林枝叶繁茂,穿过林间时,叶子簌簌作响。村民李先生正和光伏业务员小雷吵得不可开交:“光伏板装在我家院子里,凭啥不归我?”“合同里写了维护归我们,你不能自己拆!”

接到报警后,民警李曦熠骑着一辆小踏板摩托出发了,车把上挂着调解记录册,车身轻巧,刚好能穿过村湾里狭窄的小路。以前开警车来,村民们会围着看,涉事的人家总觉得不自在;如今骑摩托来,村民们远远打个招呼,没了往日的拘谨。

李曦熠把两人拉到院门口的葫芦藤下,从包里掏出合同,一条一条念:“你看,安装位置在你家宅基地范围内,所属权确实是李先生的,但后续维护需要小雷的公司负责,他之前没跟你讲清楚,是他的问题。”又转头对小雷说:“下次谈业务得把条款说透,别让人家误会。”一番话下来,两人都松了气,李先生握着小雷的手:“是我脾气急了,别往心里去。”

街头巷尾又快速又灵活的警力,和警车、步巡力量配合,将覆盖城乡的巡控网越织越密。从喧嚣的夜市到寂静的村庄,武汉公安用“看得见的守护、用得上的帮助”,为城市铺就最坚实的平安底色。(文/图 陈善文 张屾 吴寒 邵乐希 黄若灵)

(责编:周雯、张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