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武汉晴川学院:固本培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润心

2025年10月16日16:21 |
小字号
武汉晴川学院:固本培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润心
武汉晴川学院:固本培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润心

乘坐国内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光谷空轨”,穿过武汉新城科创文旅休闲区腹地,步入4A级龙泉山风景区,素有“诗意大学”之称的武汉晴川学院于此立学传薪已近廿载。

历历晴川,满目盛景。漫步校园,“国学大讲堂”里书声琅琅,诗意盎然;京剧演出现场唱腔优美,水袖蹁跹;社团嘉年华上琴韵悠悠,笔走龙蛇;晴川艺术团排练室中舞若惊鸿,余音绕梁;孝德文化节上古训新说,孝道育人……一系列饱含传统意蕴、凸显晴川特色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流光溢彩、活色生香。

近年来,武汉晴川学院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三有三能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搭平台、建载体、拓资源、强支撑、塑品牌等措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着力打造以“仁爱.尚美”为内核,以“美丽晴川、大爱晴川、魅力晴川、特色晴川、平安晴川”为特征的一流校园文化,努力构建“大美育、全育人”多维度文化育人新格局,切实引导青年学生筑牢信仰根基,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搭平台、强美育,传承传统文化红色基因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在武汉晴川学院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85周年专场音乐会现场,来自晴川艺术团合唱团的百余名师生,共同演唱自行编排的《黄河大合唱》全本八个乐章。该校校长汪彬教授登台指挥并以《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艺术经典<黄河大合唱>纵横谈》为题,为晴川学子生动地讲述了一堂融学术性、艺术性、理论性为一体的“大思政课”。恢宏的乐章、雄浑磅礴的旋律,激荡着每位观众的心灵。

汪彬校长表示,“在校园里唱响红色经典,不仅能激励晴川学子深刻感悟经典旋律中饱含的革命激情和音乐力量,对于传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同样意义重大。”

2017年4月19日,晴川艺术团正式揭牌;艺术指导委员会同步成立。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印大师韩天衡,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王志怡、薛亚平等20余位艺术名家纷纷加盟,志愿成为学生们的导师,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

以“传承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为初衷,近年来,晴川艺术团共选拔了500余名学子参加全国、省市的专业比赛和展演活动;以五四、中秋、国庆、元旦等节庆日为契机,共组织专场演出150余场,其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节目占80%以上。

2024年,在湖北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艺术盛会——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上,武汉晴川学院获32项大奖,其中既有取材自青年革命情侣袁学群和李若茜书信的朗诵节目《风雨里的一双乳燕》,也有生动演绎传统文化魅力的古典舞《纸扇书生》,还有行腔流畅、令人惊艳不已的京剧剧目《卖水》……将红色基因与传统意蕴融入以文化人全过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中焕发时代光芒,点亮晴川。

诵经典、品书香,领略传统文化诗词美韵

四月的晴川,樱花未远,书香已浓。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武汉晴川学院多功能报告厅里,正上演着一场千人齐诵经典诗词的传统文化盛宴。这是由国学名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晴川书院院长李敬一教授带来的“国学大讲堂”《春天的故事——世界读书日,吟诵春之诗》专题讲座。

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跟随春的脚步,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领略春的情意,再到“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遵循春的嘱托,李敬一教授以古典诗词为脉络,带领晴川师生共赴春日诗书之约。吟诵到精妙之处,场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听李教授的讲座,不但能沉浸式领略中国诗词之美,还能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传媒艺术学院学生李欣在讲座结束后,立刻发微博赞道:“感谢李敬一教授,感谢晴川书院‘国学大讲堂’,让我真正爱上了传统文化。”

被李欣和一众晴川师生大为推崇的“国学大讲堂”,是武汉晴川学院晴川书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金字招牌”。2018年6月28日,武汉晴川学院成立晴川书院,聘任李敬一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开设“国学大讲堂”。自此至今,“国学大讲堂”共计举办29场,涵盖屈原、司马迁、曹操、欧阳修、李白等多位历史名人专场,传诵经典诗词逾千首,观众达25000人次。

以“国学大讲堂”为载体,晴川书院开设了系列国学课程,将课堂搬到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自然风景区等各种场所;同时,通过组织周末诗会、国学知识竞赛、古典诗词朗诵比赛等一系列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令传统文化摆脱固有的艰涩深沉形象,在校园里变得鲜活起来。

如今的晴川,“诗云”“子曰”声声不断,唐诗宋词的韵律时时回旋。在晴川书院日复一日“今天,你背诵经典了吗?”的经典一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心灵,沁润晴川。

践孝行、润德心,弘扬传统美德赤子情

五月的晴川校园,孝心与温情交融。2025年母亲节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孝德文化节在这里展开,手绘贺卡、编织手链、“夸夸墙”告白等创意活动让传统孝道焕发青春光彩。校长汪彬教授在文化节开幕式上寄语晴川学子:“以‘孝’为根,以‘德’为魂,在知行合一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课堂内外,孝德教育蔚然成风。《孝文化经典导读》课程带领学生品读经典,“数字孝道”微课以动画演绎传统故事;孝道模范进校园、素质导航大讲堂等品牌活动中,主讲人的动情分享让学子潸然泪下。漫步校园,孝悌文化长廊、家风家训墙、石刻孝道语录处处彰显文化底蕴。

学子们将孝心化为行动:每周赴“助老志愿服务基地”陪伴老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乡村开设孝道课堂,“智慧助老”“银龄数字课堂”等双创项目依托“互联网+公益”模式孵化。毕业季,手写《致父母的一封信》与学位证书一同珍藏,成为最珍贵的毕业礼物。

从“墨香孝语”书画展到“孝声入心”演讲赛,从“孝德之星”评选到“为父母做件小事”打卡挑战,孝德文化已深深融入晴川学子的日常生活。在这里,千年孝道不再是古籍中的文字,而化作了青年学子温暖人心的实际行动,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

赏京剧、品国粹,唱响传统文化阳春白雪

锣鼓铿锵传古韵,水袖翩跹舞新声。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京剧专场演出又一次走进武汉晴川学院。国家一级琴师、武汉晴川学院董事长、校长汪彬教授与国家一级演员江峰、尹章旭、易艳、李兰萍、于晓云、郑雪莲、王小蝉、杨帆、吕蒙等20多位京剧名家,携《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泗州城》等佳作名段,为晴川师生上演了一场艺术盛宴。丝丝入扣的文戏和繁难火爆的武戏,赢得600余名师生赞叹不已。

“今晚的演出,我最喜欢《智取威虎山·深山问苦》选段,如金戈铁马,三擂战鼓气吞虹,气宇轩昂,撼人心魄。”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张艺龙,点评起各个曲目头头是道,“我特别喜欢京剧,可以说是‘资深票友’。”

在晴川,和张艺龙一样热爱京剧这门国粹艺术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持之以恒地推广。近十年来,学校持续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引导师生认识、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年迎新晚会、新春联欢会上,武汉晴川学院都有京剧艺术家云集,流派传人齐聚一堂。来自湖北省京剧院的京剧名家、学者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讲授戏曲审美、解读戏曲文化。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汪彬校长认为,经过历史的沉淀,京剧蕴涵着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我们可以从京剧中学习如何拓宽胸襟、涵养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经过多年的扎实推广,京剧文化现已融入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一颗颗京剧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田悄悄生根发芽。由爱好京剧的学生们自发组成的晴川戏曲团,排演了近二十幕京剧经典选段,在省市级大型文艺展演活动中多次亮相;其中的《卖水》在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上屡获大奖。在唱响阳春白雪的国粹艺术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植根晴川。

聚同好、共传承,焕发传统文化盎然春意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每到花朝节,随着樱花如云般绽放,武汉园博园都会迎来声势浩大的汉服巡游。千余名汉服同袍身着形制考究的历代华服,头戴簪花,裙裾飞扬,列队穿行古色古香的汉口里,和明媚春景共同组成一场流动的传统文化盛宴。其中,年年都有武汉晴川学院晴梦华衿汉服协会成员的身影。

“接到主办方邀请,大家都很兴奋,凌晨5点就起床开始精心妆造。”来自晴梦华衿汉服协会的孙乐乐从小就是个“古装控”。进入晴川后,她惊喜地发现,有晴梦华衿汉服协会这个聚集了一帮“同好”的社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领略传统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孙乐乐说。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晴川学子共组建了晴雨诗阁国学社、竹韵笛箫协会、墨缘书画协会、晴天棋社等10多个学生社团;参与成员达两千余人。学校为每个社团配备专门的素质导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还积极通过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地熏陶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求真、向善、尚美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乘着“社团+传统文化”的浩荡春风,晴川校园四时之间,月月有节会,季季皆精彩。

春天,“品国风、扬华韵”中华传统文化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书香满晴川”读书月活动,尽展花朝文化节风采;夏天,大学生合唱节、“挑战杯”系列赛事、“毕力同心,爱尚晴川”主题活动,尽显青年文化节活力;秋天,金秋迎新晚会、“阳光杯”体育节、“十佳歌舞”大赛、“爱尚晴川”摄影大赛群星闪耀,尽彰红色文化节激情;冬天,“乐创”IT程序设计大赛、“蓝海无限”创意设计大赛、迎春文艺晚会缤纷绚丽,尽呈科技文化艺术节韵味……一幅“美丽晴川、大爱晴川、魅力晴川、特色晴川、平安晴川”的校园文化建设锦绣长卷正泼墨写意,徐徐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日常生活,花开晴川。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汪彬校长表示,武汉晴川学院将始终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底色,建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品牌;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心育人体系,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引导全体青年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切实做到以文化人、以美培元、铸魂润心。(文/图 姚瑶 刘蕾)

(责编:周倩文、张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