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生态文艺文化之花在武汉高校绽放【5】
清晨的东湖绿道,跑者与白鹭共享朝露;黄昏的江滩芦苇荡,晚霞与游船共绘剪影。武汉生态之美,美在江湖相拥的天然禀赋,美在城绿交融的多维实践,美在人与自然的温情叙事,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与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滋养着百万莘莘学子。
10月18日,“美丽武汉 志愿有我”2025年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宣传活动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20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代表齐聚一堂,用青春洋溢的活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展演和成果分享,讲述参与节水护湖的动人故事,带来一堂凝聚力量、共筑担当的“青春团课”。
扬帆起航,需要的是方向,更是行动。活动在舞蹈《扬帆起航》下拉开序幕,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团的25名志愿者,以优雅的舞姿、灵动的舞步,尽显江河的大气磅礴,尽展湖泊的灵秀意蕴。“保护传承水文化一直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指导老师向裕坦言道,通过编排生态环境保护的系列主题舞蹈,让大家感受文化力量,在文化浸润中拓宽新视野。
“不仅要做环境的清洁者,更要做环保理念的播种机和创新实践的探索者。”从“地球一小时”到“高校绿色联盟”,从巡湖护鸟到环保教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木森环保协会殷睿晴分享协会创立二十多年来,在水环境保护路上的实践与思考。
“从校园走向湖畔,从课堂走向自然,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实力量。”大家跟随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茹明靖的脚步,聆听华中农大学子扎根大地、守护绿色的担当。“绿色,是生命的底色,也是华农学子融入血脉的基因。”指导老师何超介绍道,绿色协会自2000年成立以来,以“关注生态、节约资源、创设绿色家园”为理念,致力于推动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荣誉。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凝聚社会力量、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重要举措。”“我们每天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排掉的污水,最后去了哪里、如何处理?”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代表刘婷婷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揭开“一滴污水神奇变身”“垃圾焚烧变废为宝”的神秘面纱,帮助大家直观体验“可感可知”的生态环境治理实景。
“我是民间河湖长,爱我百湖巡江忙;民间河湖长在行动,河湖处处焕光芒!”全国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文昌植和他“小伙伴们”打起竹板,自编小段,带来快板表演《楚天汉江 景美河畅》,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守护母亲河的故事!他深情地感慨:“环保公益已融入我的生命,无论前路如何艰难险阻,我都愿奉献余热,与众人齐心守护汉江与月湖。”
“做节水护湖的密切关注者、宣传引领者、积极践行者、坚定捍卫者。”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4位志愿者代表共同发出“践行节水护湖行动 共建共享美丽河湖”行动倡议。作为江城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他们用铮铮誓言鼓励同学们以青春为笔、奋进为墨,共同书写属于生态环境志愿者的新时代答卷。
璀璨灯下,舞台之间,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十名舞者衣袂翩翩,在光影交织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尽现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一脉相承。“《舞绘长江生态卷》项目今年荣获与绿同行一等奖,初衷就是以舞蹈艺术为媒介,通过‘艺术展演+科普宣传+生态实践’联动,将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武汉音乐学院舞韵绿影团负责人唐艺菲分享道。
一面旗帜,传递的是责任,更是希望。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志愿者张淇上台,将这面象征着武汉生态环保事业的青春火炬,生生不息的旗帜,交给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会长王修函手中。队旗在手,责任在肩,接过旗帜,也接过了用青春赞美江城山水的使命。
“水环境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领域。武汉因水而兴,生态地位重要,维护水环境安全,守牢流域安全底线,确保一江清水东流。”武汉生态环境博士志愿服务团团长徐栋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把水资源利用、水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修复等概念、技术讲解得通俗易懂,引导更多同学科学、有效地投身水资源保护行动。
“奉献的青春更有意义,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在汉高校学子既是优美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是建设美丽武汉的行动派。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加入到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绿色事业的广袤大地上。(文/图 王琦珣)
(责编:王郭骥、张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