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市
人人都是“護水員”
山中薄霧還沒散盡,50多歲的彭太成已經踩著兩腳泥巴轉了大半個山頭。
“冬天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期,不過來看看不放心啊。”彭太成是湖北省丹江口市牛河林業開發管理區五谷廟村的村民,也是眼前這上千畝山林的護林員,他的職責就是巡山。
山下便是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大水缸”。生態保護不容有失,彭太成的任務並不輕鬆:張貼防火宣傳單、巡查有無偷獵偷伐,在山林裡一圈跑下來,頭頂上冒著熱氣。
“丹江水是我們的金字招牌,不能讓她受半點污染。”彭太成說,五谷廟村是“千島畫廊”風景區的核心村,靠著這一庫清水和遍山林木,村民們都吃上了“生態飯”。
五谷廟村村民大多是2011年因丹江口水庫蓄水而就地后靠上山的移民。上世紀60年代修建丹江口大壩搬了一次,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又搬了一次,彭太成家經歷了兩次搬遷,原來居住的彭家灣、魏家溝如今都淹沒在了水庫裡。十堰市18.2萬名南水北調移民中,很多人搬了不止一次。
搬遷后,彭太成家雖然住進了政府統一建設的兩層小樓,但也成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搬家時政府說要我們以后吃‘生態飯’,大伙兒都不信,好生態能當飯吃?現在我信了,還真能!”一路巡山一路聊,彭太成跟記者算了一筆賬——
憑著“千島畫廊”的好風景,彭太成辦的“畫廊人家”農家樂客源不斷,一年下來淨利潤能有3萬多元﹔在村裡流轉山田建起的7個瓜果大棚,冬種草莓夏種西瓜,僅僅供游客採摘都供不應求,一年也有7萬多元利潤。
“我家2016年就脫貧了,現在是在致富路上奔。”彭太成說,“當護林員,只是為了護好這一庫水罷了。”
站在山頭眺望“千島畫廊”風景區,青山峰巒疊嶂,水面碧波粼粼,五谷廟村白牆青瓦的移民安置房如在畫中。
吃“生態飯”,是當地政府早在建設后靠移民安置點時就有的規劃:把移民安置與旅游開發、生態農業和水源保護結合起來,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游。記者從十堰市水利工程移民服務中心得知,當地南水北調移民中的2.2萬貧困人口如今已經全部脫貧。
在丹江口,人人都是“護水員”。彭太成說得好:“生態,是我們丹江口人的命根子。”
丹江口市環境監察大隊“護水隊”隊長劉枝勇近日經歷的一件事,讓他感嘆丹江口百姓對環境污染事件的高度敏感。
2019年12月18日,劉枝勇接到丹江口市三官殿辦事處居民的連番舉報,稱當地一條小河溝裡水的顏色有異,懷疑是有企業非法排污,劉枝勇隨即帶隊前往排查。“我們沿著市政管網一家家企業查看,幾個小時后發現是一家早已停工的磨料企業的循環池發生了泄漏,當晚就約談企業負責人,連夜進行了整改。”劉枝勇說。
在丹江口市,由市長任組長的庫區綜合執法領導小組,整合環保、水務、公安、水產、交通等多個部門每日對庫區巡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 近50萬百姓自覺擔當“護水員”,緊盯各類涉水問題,不讓一滴污水流進庫區。
數據顯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5年來,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符合或優於Ⅱ類水質標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05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