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黃鶴去 滿園梅花香(跟著唐詩宋詞去旅游)

![]() |
東湖梅園內的插花盆景作品。 |
卜算子·詠梅
陸 游(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相比“爭春”,梅花更重要的特點是“報春”。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梅花以其花色雅麗、堅貞高潔深受人們喜愛,歷來是迎春報喜的象征。梅開五瓣,象征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所以又被稱為“五福花”。
若論賞梅的好去處,武漢東湖梅園不可錯過。這裡是我國四大梅園之一,也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東湖梅園坐落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名勝區磨山景區西南部,佔地800余畝,栽植梅樹2萬余株,三面臨水,風景秀麗。每年春節前后舉辦的東湖梅花節已成為品牌活動。早春時節,金黃的蠟梅花香四溢,紅色、白色的梅花爭奇斗妍,游人絡繹不絕。
“梅花觀賞之風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而到了南北朝,藝梅、賞梅、詠梅之風更盛,梅於是時始以花聞天下。梅花在武漢的種植由來已久。1984年,梅花被定為武漢市市花。”中國梅花研究中心管理辦公室主任、高級工程師江潤清介紹。
東湖梅園建於1956年,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俊愉的幫助下,經過我國著名梅花專家趙守邊等一代又一代園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通過引種、馴化、雜交育種等多種途徑,東湖梅園的梅花品種從上世紀50年代的74個達到了現在的340余個,其中自育品種60多個,登錄國際植物名錄的品種160個,佔全世界梅花登錄品種的60%﹔擁有蠟梅品種100余種,佔全世界的90%。園內還有一棵800歲的美人梅。
走進東湖梅園,可見一枝春館建筑群和中國梅文化館建筑群東西呼應。一枝春館館名取自南北朝詩人陸凱的《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梅花寫意盆景、樁景、插花、地景等琳琅滿目。
若想了解梅花的歷史文化,游客可以參觀中國梅文化館,展示有梅花的插花和寫意盆景作品,牆上還挂有與梅花相關的名人字畫、攝影作品等。“梅花自古以來就和詩畫分不開。”江潤清說,在中國繪畫史上,有關梅花的佳作難以計數,比較著名的有《梅花繡眼圖》《墨梅圖》《梅花圖》等。
梅花也讓古今詩人為之歌詠。在中國梅文化館內的連廊上,依次陳列著60首有關梅花的詩詞,進門第一首便是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相比陸游詞的淒苦憂傷,這首同調同題詞卻“反其意而用之”,抒發了充滿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
正是梅開時節,東湖梅園內暗香浮動,令人如痴如醉。這正是:“且喜東湖春早到,紅梅萬樹一齊開。”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25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