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分擔當 多一件“戰袍”(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實地探訪仙桃市抗擊疫情工作
因盛產無紡布,湖北仙桃市享有“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美譽。作為武漢城市圈的成員之一,仙桃疫情防控面向兩個“戰場”,經受雙重考驗:除了正面抗擊疫情,還得組織復工復產、開足馬力供應醫用物資。
2月9日,記者一行驅車來到仙桃實地探訪,一下高速便直奔彭場鎮的裕民防護用品公司。戴上帽子,穿上防護服,雙手酒精消毒,做好層層防護措施后,再往裡走。車間門口一位隻露出眼睛的工作人員站得筆挺。
推開車間大門,眼前藍、白、紅三色分明:工人穿著藍色防護服,戴著口罩,緊張干活﹔一件件白色衣服堆積成山,正是當下最緊缺的醫用防護服﹔牆上挂著的“全力以赴保生產”紅色橫幅特別醒目。
“這是大年三十那天臨時改造的一個車間。”公司總經理孫愛民解釋,裕民為深圳穩健醫療用品公司做代工,從這裡出去的衣服只是半成品,送至穩健湖北崇陽的代工廠經過消毒等流程,最終投放市場。
就在8日深夜,仙桃這座小城醫用防護服日產量達到3萬件,終於兌現了向省政府立下的“軍令狀”。“仙桃幾乎是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駐守裕民公司的彭場鎮黨委書記胡常偉說。
這個“軍令狀”,分量到底有多重?
仙桃市雖然盛產無紡布,但能夠全流程生產醫用防護服的廠家很少,有的企業隻能提供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當下全國特別是武漢缺口那麼大,省政府下達命令后,仙桃市委書記周志紅話語堅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疫情面前,我們沒有退路,隻有使命和擔當。”
質檢員姜愛平告訴我們,醫用防護服生產標准極其嚴格,尤其是衣服布料之間的縫隙,必須通過貼條,才能保証嚴實,起到防護作用。姜愛平特意把記者拉到一個工位前,解釋什麼是貼條。鋪開,抻平,放置在機器探頭下,再一拉,從探頭牽出來的藍色布條就貼上了白色衣服。
“看上去簡單,熟練的貼條工可不好找。”站在一旁的孫愛民說,“趕上春節當口,招工難,招貼條工更難。”
胡常偉對此深有體會。由於全市醫用防護服的主要產能在彭場鎮,尋找貼條工的重擔就落在了鎮上。
大年三十那天,生產醫用防護服的號角吹響,全市全面摸底排查,熟練的貼條工隻有70人,貼條機器隻有40台。一名熟練的貼條工一天滿負荷工作,最多完成200件。這和日產3萬件的目標相比,差距太大!
胡常偉沒有選擇,隻有硬著頭皮上。從設備廠家打聽,哪些地方買了設備,順藤摸瓜去找哪裡有熟練貼條工,打電話邀請,開出三倍工資,派出專車去外省接。最終從湖南、江西、河南等地陸續接來150多人,同時組織培訓本地200多名新員工。貼條機不夠,通過多方努力,從廣東江門等地迅速採購了190多台。
在車間,記者和一位來自江西的貼條工聊天。大年初一那天,他坐車到湖南岳陽,鎮裡派車專門接過來當天就上班了。剛開始,貼條工每天天亮上班,一口氣干到深夜,整個車間都是開足馬力加速生產。
為增加產能,仙桃全城動員,科學調度,爭分奪秒,全力以赴,並對定點企業實行“六統一”:統一調劑採購設備、統一原材料供應、統一員工防護食宿、統一檢疫檢測、統一裝箱運輸、統一撥付資金。同時組建工作專班,分別駐廠組織生產。副市長顏志超告訴記者,市裡目前已組織10家企業,其中一家供應原材料,另外9家制成半成品,全部交付穩健公司。
一件醫用防護服,就是醫護人員的“戰袍”,從布料變為成衣裝箱出廠,制作工序多達近20道。每一關都馬虎不得,稍有不慎,就成了廢品。穩健公司為此派出了20多名質檢員,“針眼大的縫都不行!”質檢員馮丹睜大眼睛仔細地手檢著每一件醫用防護服。質檢員通常不敢多喝水,生怕跑廁所浪費時間。
透過一組數據,能夠看出仙桃人的擔當和付出:除夕組織復工,正月初五生產7000件,正月初十達到1.5萬件,元宵節,日產量突破3萬件。
1月29日,有一家企業生產了1.1萬件防護服,其中將近4000件不符合要求。第二天,他們重整旗鼓,改進流程,組織工人繼續生產。
日產量達到3萬件后,周志紅還是有些焦慮:“穩住產量還要克服許多困難。”
從外省採購原材料,車輛通行不暢,是眼下的大難題。“想想重症病房裡拼命的醫生護士,我們必須迎難而上,克服種種困難,多給他們披上‘戰袍’,才能盡快戰勝疫情!”周志紅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0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