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上汲取成長的力量(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聽5位“00后”講述戰疫故事
工作中的孟迪。 |
聶保旭(右)在醫院。 |
王詩雨為居民送菜。 |
趙天宇在方艙醫院。 |
羅明近照。 |
穿上防護服,他們是戰士﹔脫下防護服,他們是“大孩子”。在武漢抗疫一線,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身份不同,有護士,有志願者,有輔警,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00后”。
疫情凶險,他們無懼風險﹔面對挑戰,他們敢於應戰。經過抗疫一線的戰火淬煉,他們成長了很多。這幾天,我們在武漢採訪了5位“00后”,聽他們講述戰疫故事。
孟迪
“該上的時候不能當逃兵”
“我是2000年5月出生的,希望生日之前,疫情能結束!”3月2日晚,剛下班的孟迪略顯疲憊,但言語堅定。
去年9月,孟迪進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漢南醫院工作,如今剛轉正沒幾個月。1月24日,白天報名參加救治,晚上就進了病房。“回家收拾行李的時候,還偷偷哭了鼻子。”孟迪說,她心裡其實也怕,但爸媽鼓勵她,“你學的就是治病救人的專業,該上的時候不能當逃兵。做好防護,我們等你回來!”
第一天晚上,孟迪給病人打針、輸液,一直忙到凌晨4點多,“進去之前很緊張,可穿上防護服,看著病房裡的患者,我就不怕了。”孟迪和另外一個同事負責七八個病人的護理。有的病人每天要輸液五六瓶。手上3層手套,護目鏡又起霧,打針時很難找到血管,“病人很理解,一直讓我慢慢來。”做霧化、量體溫、測血壓和血氧飽和度,孟迪忙得團團轉。“一個班下來,手背汗出疹子,手指泡得發白。”
許多病人都記住了她。“有爹爹非要送我水果。”孟迪說,病人對她說得最多的是“謝謝”。
聶保旭
“她說,我是她的英雄”
3月5日下午5點,華中科大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1—4F重症發熱病房,19歲的聶保旭走出污染區,脫下防護服,准備下班。一個護士姐姐連忙叫住他,塞給他一大包零食。
聶保旭是河南南陽人,原本在武漢一家壽司店工作。看著確診人數增長,聶保旭很著急。他首先想到做志願者。上網一搜,第一眼看見了同濟醫院急招污染區保潔員的信息。“我猶豫了一天才報名。”聶保旭坦誠地說。思考再三,他下定決心,去!
2月11日,他去醫院報到,參加培訓。12日上崗。“要管17個病房的保潔,還要給整層樓拖地。”聶保旭說,“我年輕,這點活不在話下。”
勤快的聶保旭得到了所在病區所有醫護人員的喜愛,護士張曉樂在工作群裡寫道:“聶保旭小帥哥非常勤快,不怕臟、不怕累、不怕病毒,很感動,為他瘋狂點贊。”
每天下班后,聶保旭都給家鄉的父母,還有女友小聞報平安。“她非常支持我,她說,我是她的英雄。”聶保旭羞澀地笑著說。
王詩雨
“每個人都有責任”
“爺爺,您別急,錢我幫您墊上。”3月5日,在武漢市江岸區台北街桃源社區,看著年近80歲的李爺爺不會用手機支付,前來送“愛心菜”的志願者王詩雨連忙墊付了錢。
跟著社區工作者送“愛心菜”到各個樓棟,是王詩雨的兩大任務之一,另一項是每天打電話排查居民健康狀況。王詩雨說,她每天要打上百個電話,“有些爺爺奶奶心裡害怕,接到電話會問東問西,我就要安慰他們。”
王詩雨是荊楚理工學院大一的學生,看到媽媽報名參加社區志願者,也跟著報了名。“抗擊疫情,每個人都有責任,我也希望能出一份力。” 王詩雨說,在社區服務很累,但很開心。“每當我把蔬菜和藥送到老人手中時,就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她說。前天王詩雨跟著社區工作者為一位獨居的聾啞人送去了蔬菜,看著對方用手語表示感謝,眼淚一下子出來了。
如今,王詩雨已經開學了,她每天晚上上網課,白天還繼續做志願者。
趙天宇
“年輕人要為國家出份力”
一位輔警趁工作間隙,發動幾名護士和患者一起打太極——這是不久前發生在江漢方艙醫院的一幕。這名輔警叫趙天宇,2月5日主動申請加入江漢區輔警入艙突擊隊。
不滿20歲的他,是江漢方艙醫院30名輔警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治安巡邏、維護秩序、消防檢查、心理輔導……他們都要負責。
有次大型燒水器壞了,趙天宇發現后第一時間報告相關指揮部、通知維修部門,不到半小時就讓患者喝上了熱水。
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是他牽挂的事。有次巡邏,兩名患者因為早餐加熱先后順序發生口角,趙天宇理解大家是因為壓力大心情不好,耐心勸慰,還打氣說“武漢加油,中國必勝”。患者一聽就冷靜下來了。
“年輕人要為國家出份力!”入艙以來,每天看著牆上的黨旗,看著面對困難往前沖的黨員,趙天宇很受觸動。2月中旬,他正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羅明
“作為大學生,要有所作為”
“本來想過個美好的寒假,沒想到疫情打亂了計劃。”1月8日,羅明參加完期末考試,從吉林長春回到了老家武漢市漢陽區。
未滿20歲的羅明還在上大二。看到很多醫療機構急需志願者,2月中旬,在同學的介紹下,他如願加入了志願者隊伍。“一開始,爸媽不同意,他們擔心我被感染。”羅明回憶,“我勸他們說,全國人民都來幫武漢,我是武漢人,有什麼理由不去幫忙?”
醫院的倉庫有兩個籃球場大,堆積了大量社會各界捐贈的物資。羅明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它們分發給各個科室的物資負責人。最忙的時候,羅明一天分發了1000多套防護服、數不清的口罩和護目鏡,十幾噸礦泉水和幾噸酒精。“剛開始有些吃不消,渾身酸痛,路都走不穩。”羅明笑著說,但適應了就好多了。
“社會各界都在努力。作為大學生,要有所作為。”羅明說。
(本報記者李昌禹、田豆豆、付文、程遠州、申少鐵、張遠晴、吳姍)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6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