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熟,天下足。”
魚米之鄉的湖北,是我國農副產品生產大省。眼下的荊楚大地,疫情漸次消退,生活正在“重啟”,武漢即將解封,田頭地間處處是勞動的身影。
可是,就在湖北人民農事正忙時節,一些疫情與農產品的謠言泛起,一些缺乏科學常識的人們,想當然地把“湖北產”與新冠病毒畫上了等號。
湖北農副產品攜帶新冠病毒嗎?諸多專家和媒體出面辟謠,斥之荒唐!
人民日報發聲:放心買吧,湖北農產品等你下單!
央視新聞表示:湖北農產品不帶毒,帶的是荊楚好味道。
《新京報》指出:“一刀切”式規避的結果,隻能傷害市場的正常流通,阻滯疫情過后生產生活的快速復蘇。
一、急急急!優質春茶、好吃龍蝦、上品香菇……湖北時令農產品大量積壓
往年的這個春天,潛江小龍蝦早已走上食客的餐桌,恩施玉露春茶早已滌蕩在品茶者的心尖。
而今年的春天,因為一場疫情,湖北不少的優質農副產品面臨滯銷困境,洪湖蓮藕埋在塘裡發爛,京山雞蛋、秭歸臍橙、十堰和隨州香菇等眾多名特產品也困在家中。
交通限制,外地採購商進不來。湖北秭歸縣的臍橙,疫情高峰時,僅有順豐速運一家保持運營,走貨量僅有以往的1/8。
作為扶貧主要產業的茶葉,正常年份,春茶產量佔茶葉總產量的40%以上,春茶收入佔全年茶葉收入的70%以上。因疫情影響,茶葉的生產和銷售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恩施潤邦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的張文旗表示,公司旗下的茶葉品牌“恩施玉露”待銷數量1000噸。如今,湖北哪種類型的茶葉,價格都在下降,直接經濟損失預計達8.38億元。
餐飲門店關閉,批發行暫停營業,好東西也沒地方賣。《湖北省小龍蝦產銷情況》報告,全省預計繁殖生產可出規格蝦苗300億尾,已銷售2億尾,不足去年的1%,去年蝦苗上市時開盤價格為38元/斤,今年開盤價僅為8元/斤,最低價甚至隻有5元/斤。
在成品蝦的出售上,3月27日,全省成品蝦共銷售1.82萬噸,銷售量僅為去年同期的35%,每斤價格同比下降11元至25元。湖北萊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鄒聖碧說,他們已加工待銷售的成品蝦數量有2萬噸。
受到國外疫情的影響,香菇也滯銷嚴重。2019年,湖北干香菇出口到歐美、東南亞、韓國,出口額4.86億美元,佔全省食用菌出口額的72.5%,佔全省農產品出口總值的24.6%。湖北荊門鐘祥市興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程世倫說,目前他還有300噸干香菇待銷。目前,湖北春季干香菇還有15.5萬噸待銷,初步估算因價格下跌減少收入4億元以上。
根據一畝田平台數據,對比春節前后1月農產品成交數據發現:湖北地區農產品供貨量下降了90.5%,平台交易撮合數下降了89.2%,銷售商對湖北地區農產品的關注熱度顯著低於其他地區。
二、買買買!各大媒體平台齊聲吆喝,助湖北農產品走出疫情之困
連日來,中央和各地媒體紛紛成立“帶貨平台”,助力湖北農產品銷售。
人民網·人民健康發起建立了“人民優選·助農信息共享”服務平台,採購商可以點對點地在平台上了解農戶滯銷的農產品情況,以及農戶的基本信息。
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聯動新華社湖北分支機構,聯合京東發起“買光湖北貨”行動,4月1日起,請全國人民在京東App搜索“春雨行動”買湖北貨。
澎湃新聞聯合趣頭條旗下的資訊和電商平台等,共同發起“買鄂”助力湖北農產品推廣月活動,從即日起至整個4月全力宣傳推廣湖北農副產品。目前,已有湖北稻香米、武漢熱干面、麻辣小龍蝦、秭歸臍橙、西瓜紅紅薯、恩施富硒茶 、泡椒藕帶湖、新鮮綠殼翡翠雞蛋等近40種湖北農副產品上線電商專區。
楚天都市報攜手北京日報、天津日報、廈門日報、南方都市報、揚子晚報、錢江晚報、今晚報、瀟湘晨報、三秦都市報、河南商報、貴州都市報、河北新聞網、廣西新聞網等13家兄弟省市主流媒體,聯合淘寶、京東及拼多多等電商平台,共同發起“為鄂拼單”湖北農副產品推介月活動。
在一些直播平台,我們還看到院士和湖北一些縣市的領導直播帶貨。3月15日,被譽為“柑橘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和秭歸副縣長宋俊華在拼多多直播間為秭歸臍橙帶貨。鄧秀新向網友介紹秭歸臍橙,從種植、口感到食用價值,事無巨細。末了,他還特地強調:水果沒長腿,不會傳染人。那一場直播,他們收獲了16萬份訂單,每個訂單是3-5斤起步,一共有125萬網友助力。
此外,湖北省還主動銜接中茶、中糧集團等國企,在助銷湖北茶的同時及時向國內、國際市場發布湖北茶葉開園和開市信息,組織湖北茶企參加中俄在線視頻會議,籌辦湖北省茶葉國際貿易視屏洽談會等。
3月29日,湖北宜都市清峰園茶業有限公153噸茶葉外貿訂單裝車發貨,運往武漢港,最終通過海運抵達非洲國家乍得,這是該市春節后,茶葉自營外貿出口第一單。
以上這些愛心行動,給予了湖北人民共克時艱的信心和力量。其實,幫助湖北人民,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是幫助全社會更快地走出疫情之困。
三、激發全社會善待湖北、善待湖北農產品,離不開湖北自身努力
疫情期間,6000萬湖北人民閉戶家中。如今疫情緩解了,離鄂通道暢通了,湖北人民歸隊了,復工復產、春種春收的號子吹響了。湖北人民有信心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有信心與全國人民一道攜手打贏脫貧攻堅戰、邁向全面小康社會。
面對來自全社會的愛心訂單,面對各大媒體平台及時發聲為湖北農產品“正名”促銷,湖北人民理應珍惜,心懷感激。
當前,湖北仍需繼續落實好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不鬆勁、不厭戰,堅決防止疫情反彈。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隻有疫情防控做到位了,省外境外的人才會放下芥蒂,願意過來做生意。
再說,農產品銷售說到底是商業行為,苦情牌、同情牌不能一直打下去。湖北農副產品要想贏得失去的市場,歸根結底在於提高市場競爭力,要在嚴格保証質量的同時,盡量精簡包裝,多做優惠﹔要在講誠信、價低質優基礎上,通過直播、社交電商、私域流量的助力,讓人們願意買,正大光明地為湖北“帶貨”,進而吸引更多的回頭客,完成疫后的品牌逆襲。
總之一句話,“善待”的背后,是湖北人的自身努力。
加了油,還得爭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