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約4萬名建設者10天左右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

“兩山速度”彰顯中國力量

本報記者
2020年04月21日07: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與雷神山醫院相伴,永生難忘!”4月15日晚,中建三局員工章干抑制不住一整天激動的心情,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從建設到維保,他在雷神山醫院戰斗了79天。

  當天上午,雷神山醫院舉行休艙儀式,站在建設者代表隊伍裡,驕傲和自豪從章干的內心深處升騰:“時間作証,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為了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4萬多名醫護人員逆行出征,約4萬名建設者從八方趕來,並肩奮戰,搶建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

  他們日夜鏖戰,與病毒競速,創造了10天左右時間建成兩座傳染病醫院的“中國速度”!

  他們不畏風險,同困難斗爭,充分展現團結起來打硬仗的“中國力量”!

  武漢不會忘記,歷史終將銘記這個英雄的群體——火線上的建設者!

  速度——

  “早一分鐘建成醫院,就能早一分鐘挽救生命”

  “這是救命工程,早一分鐘建成醫院,就能早一分鐘挽救生命!”中建集團黨組書記周乃翔表示。

  中建三局牽頭火神山醫院建設。1月23日晚10時,隊伍火速進場,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戰斗打響。“我們進場時,圖紙還在爭分奪秒的設計之中。”中建三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衛國說。

  很快,寒風凜冽的知音湖畔,變成了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輪班作業,24小時施工。管理人員從160人增加到1500余人,作業人員從240人到1.2萬多人,大型機械設備、車輛從300台到近千台,快速推進局面迅速形成。

  作為火神山醫院安裝項目部總工程師,金暉白天在現場協調生產,晚上到設計院溝通優化設計方案,連續10天高強度作戰……

  湖北十堰的30歲小伙兒徐飛,剛到家3天,大年初一接到返崗通知,二話不說駕車4個多小時,直奔火神山醫院工程現場。他召集工友用三天的時間趕制出火神山醫院所需要的暖通風管……

  1月25日,火神山醫院激戰正酣,武漢市決定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中建集團獨立承建,開啟“雙線作戰”模式。

  “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專家表示,3.39萬平方米的火神山醫院,按照常規建設至少要2年,

  搭建臨時建筑都得1個月,更何況還有一個兩倍於火神山醫院體量、工期卻與之相當的雷神山醫院。

  陳應是醫院智能設備安裝的負責人,現場留給她的時間隻有48個小時,“醫院設計了大量基於5G和雲平台技術的診療信息化系統,我們運用BIM技術現場按編號拼裝,平時需要2個月安裝調試的工作我們48小時就完成了﹔36萬米各類管線、6000多個信息點位通過模擬鋪搭,現場一次安裝到位,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2月2日至6日,建筑工人鐘巍巍帶著父親、哥哥來到工地,每天連續施工20多個小時,吃飯蹲在工地上,困了靠在材料堆上打個盹,下雨時就鑽到管子裡睡十幾分鐘。材料一運到,馬上又爬出來干活。

  時間緊、任務重、人員物資有限、參與單位眾多,如何協同作戰?中國建筑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鄭學選介紹,制定“小時制”作戰地圖,倒排工期,將每一步施工計劃精確到小時乃至分鐘,大量運用裝配式建造、BIM建模、智慧建造等前沿技術,根據現場情況實時糾偏,使數百家分包、上千道工序、4萬多名建設者都能統一協調、密切配合,確保規劃設計、方案編制、現場施工、資源保障無縫銜接、同步推進。

  1月23日10時,連夜基礎施工﹔1月24日除夕,完成場平﹔1月25日,正式開工……2月2日,火神山醫院交付使用。

  1月25日16時,項目啟動﹔1月26日,開始場平等工作﹔1月27日,正式開工……2月6日,雷神山醫院開展驗收並逐步移交。

  在24小時“雲監工”的注視下,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這是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

  難度——

  “危難險重,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盡管有心理准備,進場施工時,還是發現困難遠超想象。帶著200多人的場地平整團隊進場后,中建三局的余南山倒吸一口涼氣:超過7萬平方米的場地上,高差最大處近10米,還有大片蘆葦蕩要清淤、魚塘要回填、既有建筑物要拆除,土方開挖、砂石換填量近40萬立方米,而這些必須在兩天之內完成!

  鄭學選說,建設者們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人力召集、資源調集、圖紙細化等工作,任何一個環節都絕不能出問題,每天都處於極限作戰的狀態。

  受疫情和春節假期的影響,工人、材料、設備不足,是施工面臨最大的難題。

  在火神山醫院工地協調人力資源的韓建英,每天要接打200多個電話:“必須調動一切資源幫助工友們來武漢上崗,很多時候要派車到外地一個個接。”

  “危難險重,首戰用我,用我必勝!舉全集團之力,確保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周乃翔率工作組從北京來到武漢,統籌解決人員、物資、資金等方面的關鍵問題,並組織協調11家下屬單位超4000人馳援建設。

  依托中建集團全產業鏈,2500余台大型設備及運輸車輛、4900余個集裝箱、20萬平方米的防滲膜,以及大量的電纜電線、配電箱櫃、衛生潔具等物資在短短幾天裡抵達武漢,為醫院建設的全面提速提供了保障。

  兩所醫院是應急工程,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雷神山醫院3次擴容,面積從5萬平方米增加到7.99萬平方米,火神山醫院前后經歷了5次方案變更。“記憶最深刻的是火神山醫院交付前一天,晚上8點多,根據防疫需要對功能分區進行再調整。”陳衛國說。

  傳染病醫院施工的精細度要求極高,配套建設污水處理站和垃圾焚燒池,任何有毒氣體、污染水源、醫療垃圾都必須全程封閉處理。“決不讓污水滲漏出去!”項目技術負責人閔紅平舉例,僅僅為了防止可能夾帶病毒的雨水滲入地下,醫院隔離區地面全部硬化處理,設置有混凝土基層、防滲膜和鋼筋混凝土地面層三道防護,確保了雨水全部進入院內調蓄池,經消毒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系統。

  4萬多名建設者大規模聚集在工地,疫情防控是一道嚴峻考驗。

  火神山醫院項目為此專門建立了“5+3+8”的防疫模式,“5”即在辦公區、工人生活區設置5處固定的紅外線測溫儀,“3”即在施工現場設置3處流動測溫點,“8”即8位管理人員隨身攜帶測溫儀現場巡查測溫,確保所有作業人員每天監測體溫不少於4次。

  陳衛國介紹:“我們從健全體系入手,實現測溫、消毒和安全衛生三個‘全覆蓋’,盡一切可能堵塞漏洞。”

  急難險重,黨員帶頭。工地上,14個臨時黨支部、14支黨員突擊隊、2688名黨員帶領3萬余名建設者日夜鏖戰。雷神山醫院項目臨時黨支部黨員先鋒崗負責人劉軍安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處處高揚的黨旗給了人們最大的鼓舞。

  溫度——

  “他們為這場戰斗拼過命,他們就是英雄!”

  “我們已經平安到家啦!感謝這段時間的悉心照顧!”3月22日晚上8點,湖北襄陽籍勞務工人譚永亮順利返鄉,在微信群裡向留觀點負責人張華報平安。

  譚永亮“暫住”14天的長江文創產業園項目留觀點,由工人宿舍改裝而成。每間宿舍內,床鋪被子、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工作人員將熱菜熱飯、水果、牛奶等送上門。同時嚴格落實政府疫情防控“雙測溫兩報告”制度,創新採取“臨時社區”管理模式,統一納入其所在社區的疫情防控體系。

  像這樣的留觀點,“兩山”醫院主承建單位中建三局共設置36個,安置了2489名工人,配備管理人員300余名,24小時提供服務。

  “我們專門對無線網絡進行多次擴容,還設立了‘讀書角’,購置工友們歡迎的報刊書籍。同時還提供上門代購、心理輔導、免費理發、集體生日等服務。”張華說。

  援建雷神山醫院的工友鄒秋隆,對14天的集中休整觀察生活,同樣感到滿意:“我們是被當做英雄對待的,吃、住、用,都安排得很好。”

  鄒秋隆隨著中建五局援建“兩山”醫院的工程隊返回長沙隔離。生活起居之外,隔離點增派了11名醫務人員,負責對留觀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心理疏導等服務。“生活各種需求一一滿足,還有醫療隊24小時在崗,給我們測體溫、熬中藥,退場前還給我們專門做了核酸檢測,讓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放心。”中建五局三公司援建武漢雷神山醫院現場商務負責人胡平說。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14天留觀期滿后,留觀點安排所有工友進行2次核酸檢測,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具解除留觀証明。為保証參建工友返鄉返崗順利,張華等留觀點負責人還要在與各方的溝通解釋上下功夫,幫助參建工友們取得社區接收等証明材料,隨后分批有序地安排工友們返鄉返崗。

  “按照財政部、國家衛健委對一線醫護人員的補貼標准,在留觀期內,為工友發放每人每天300元補貼。14天留觀期滿后,對按疫情防控部署總要求仍不能返鄉返崗的工友,考慮到他們仍沒有收入這一客觀事實,又每人給予了2540元的一次性臨時救助。”中建三局商務部經理田軍介紹。

  “你們和醫護人員一樣,都是抗疫的英雄!”2月28日上午,深圳市福田區工商聯黨組書記石佑君一行來到健康驛站,慰問21名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者及其家屬,送去防疫和生活物資。

  最近,一張張“兩山”醫院建設場景的定制明信片,陸續寄到建設者手上。有工友拿到明信片后直言:“這個比工資還重要!”

  “他們為這場戰斗拼過命,他們就是英雄!”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文健說。休艙儀式結束,章干和同事特意走到“武漢雷神山醫院”七個大字前合影。前排同事拉起紅色橫幅,上面寫著: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本報記者賀廣華、汪曉東、侯琳良、程遠州、鮮敢)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1日 01 版)
(責編:關喜艷、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