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代表委員熱議兩高報告

捍衛公平正義  守護美好生活

2020年05月26日08: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公正高效司法 提振法治信心

  5月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代表委員表示,2019年以來,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

  2019年以來,人民法院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報告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各級法院審結一審商事案件453.7萬件。制定服務高質量發展意見,出台公司法、破產法司法解釋,發布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統一法律適用和裁判尺度,增強司法透明度和可預期性。

  吉林白山市委書記王冰代表對此深有感觸:“過去一年多來,吉林各級法院切實履行審判職能,推進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妥善處理了一批社會影響大、審理難度大的重大疑難案件,化解各類債務總額達千億元。通鋼集團及關聯公司整體破產重整一案,從立案到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計劃隻用了38天。”

  報告指出,依法審理涉“放管服”改革行政訴訟案件,支持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審結一審行政案件28.4萬件,助推法治政府建設,優化發展軟環境。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世界排名大幅躍升,其中“司法程序質量”指標領先,被評價為這一領域的“全球最佳實踐者”。

  天明集團董事長姜明代表表示,希望人民法院更加講求司法藝術,彰顯司法溫度,以優質司法服務營造企業發展“暖環境”。牢固樹立平等保護理念,努力縮短辦案周期,減輕企業司法成本,加強科技創新成果與審判執行工作的深度融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智慧法院大顯身手

  2019年以來,人民法院探索互聯網司法新模式,推動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深度應用。報告指出,智慧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大顯身手”,全國法院網上立案136萬件、開庭25萬次、調解59萬次,電子送達446萬次,網絡查控266萬件,司法網拍成交額639億元,執行到位金額2045億元。

  “智慧法院建設是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支撐。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山東法院把全流程網上辦公辦案作為應用的重點,實現全省法院辦案辦公系統一體化運行。不僅便利了當事人訴訟,而且促進了審判質效的提升。”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甲天代表說,智慧法院要堅持建設與應用並重,抓住應用這個關鍵。

  報告指出,截至今年4月,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文書 9195萬份,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向當事人公開案件2900萬件,公開信息15億項,讓公平正義經得起公開。

  “我在杭州互聯網法院調研發現,法院通過信息化建設推動司法公開,降低了監督成本。現在,所有的裁判文書都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在司法執行過程中實行網絡拍賣,杜絕了權力尋租。”江蘇省律師協會副會長車捷代表說。

  深化改革提升司法質效

  2019年以來,人民法院貫徹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意見,落實人民陪審員法,擴大參審范圍,全國陪審員參審案件340.7萬件。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在15個省份20個城市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通過制度創新激發司法效能,滿足群眾多元、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需求。

  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劉紅宇委員認為,面對民商事案件持續較快增長趨勢,我們既不能走不斷擴編增員的路子,更不能走限制立案、選擇立案、拒絕群眾訴求的路子,必須靠深化司法改革、建設智慧法院,加快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報告指出,2019年,全國法院法官人均辦案228件,同比增長13.4%﹔各類案件一審后當事人服判息訴率89.2%,二審后達到98.2%﹔涉訴信訪總量、涉訴進京訪同比分別下降13.3%和40%﹔互聯網法院案件平均審理周期42天,比傳統模式縮短57.1%。

  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代表認為,人民法院在改革中健全了有序放權、科學配權、規范用權、嚴格限權的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制定了審判權力和責任清單,明確了院庭長、審判組織、法官的權限和責任,壓實了院庭長審判監督管理職責。下一步,要加強改革“回頭看”,鞏固改革成果,認真落實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意見,提升司法質效,深化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

  司法為民增強獲得感

  2019年以來,人民法院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報告指出,全國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化解案件849.7萬件。暢通訴訟服務渠道,決不讓群眾無處申訴,決不許對群眾訴求置之不理。

  “現在走進訴訟服務大廳就可以辦理現場立案、跨域立案、財產保全、訴調對接、集中送達等除開庭之外幾乎所有的訴訟業務,同時還能免費打印復印、自助查詢,十分周到、暖心。”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新村街道梨樹園社區黨支部書記余梅代表說。

  報告指出,嚴懲暴力傷醫犯罪,對殺害北京民航總醫院醫生的孫文斌等一批犯罪分子依法判處並執行死刑,為醫務人員筑牢安全保障。針對高空拋物墜物嚴重威脅群眾安全問題,出台司法政策,加強依法懲治和源頭預防,公開審判一批高空拋物危害公共安全案件,守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樹江代表認為,報告聚焦社會關注的熱點、堵點、痛點,集中展示了人民法院強化司法為民所做的努力。一是群眾關注什麼就回應什麼,妥善審理保護英烈權益等案件,強化失信聯合懲戒。二是群眾需要什麼就保障什麼,在加強公民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涉民生權益保護的同時,重點加大對農民工、婦女兒童老人、軍人軍屬和港澳台同胞等特殊群體的權益保護。三是群眾期盼什麼就推進什麼,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機制,推廣網上立案、跨域立案,切實增強群眾的司法獲得感。

  (本報記者徐雋、寇江澤、李龍伊、劉新吾、肖家鑫、祝大偉)

       

  嚴格依法辦案 服務發展大局

  5月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所作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代表委員表示,2019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自覺履行憲法法律規定的檢察職責,積極參與、促進國家治理,扎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不斷提升檢察履職能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各項檢察工作穩步向前。

  依法戰疫顯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國檢察機關主動服務大局,筑牢疫情防控的法治屏障。今年2月至4月,共批准逮捕涉疫刑事犯罪3751人、起訴2521人,辦理涉口罩等防護物資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829件。

  最令人關注的是,最高檢自2月11日起,以每周一批的頻次,根據疫情防控不同階段特點,連續發布10批55個典型案例,為檢察機關辦案提供指導的同時,也向社會公眾以案說法,發出了明確警訊。

  “這是檢察機關的務實舉措,體現了檢察機關聚焦國家中心大局、依法履行職能的政治擔當、法治思維和檢察自覺,彰顯了社會公平正義。”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民進甘肅省委會主委尚勛武委員說,這些典型案例震懾了違法犯罪、強化了法治權威、維護了防疫秩序,“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在有可能導致社會秩序失范的風險情況下,最高檢及時發布典型案例指導司法實踐,對穩定社會秩序和社會預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會治理更高效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今年最高檢工作報告首次集中分析了1999年至2019年20年間的刑事犯罪變化情況,清晰反映了主要犯罪趨勢。

  報告顯示,1999年至2019年,嚴重暴力犯罪持續下降,新類型犯罪不斷增多。這些變化既反映了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的態勢,也表明社會治理進入新階段,人民群眾對社會發展內涵有新期待。

  “面對這些變化,檢察機關必須深刻把握刑事犯罪變化規律,從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高度,變革理念和措施,做好檢察履職頂層設計。”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賀恆揚代表表示,一直以來,檢察機關始終堅持把案件質量作為司法辦案的生命線,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提升司法能力,“接下來,檢察機關要把法律監督貫穿訴訟全過程,加強訴前指導,加大認罪認罰制度適用力度,通過高效的司法辦案讓當事人最大限度感受到公正和效率。”

  “作為一名律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檢察理念的轉變,強調落實檢察官客觀公正立場,明確提出檢察官既是犯罪的追訴者,也是無辜的保護者,這體現出對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深刻理解與積極踐行。”江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國浩律師(南昌)事務所主任馮帆代表說,2019年,檢察機關創設“案—件比”質效評價標准,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程序空轉,讓公平正義更好更快實現,體現了為民司法的法治情懷。

  服務攻堅更有力

  2019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扎實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起訴金融詐騙、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40178人,同比上升25.3%﹔起訴扶貧領域“蠅貪”877人,起訴惡意欠薪犯罪902人﹔起訴污染環境等犯罪50800人,同比上升20.4%。

  “檢察機關嚴懲‘偽創新’的金融犯罪,是真正有效支持金融創新的方式,避免金融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代表表示,最高檢提出運用“穿透式”辦案理念,採取實質判斷的方法,不讓借“金融創新”之名、行違法犯罪之實的犯罪行為逃脫法律懲罰,發揮了很好的效果,“建議檢察機關有效利用新興技術進一步提升辦案的技術含量,同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可靠的維權渠道和方式,處理好打擊犯罪與追贓挽損之間的關系。”

  貴州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傅信平代表表示,2019年以來,貴州省檢察機關積極投入脫貧攻堅主戰場,為貴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我們部署開展了專項工作,出台了相關意見,全省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妨害脫貧攻堅犯罪,依法正確處理涉脫貧攻堅的各類案件,積極化解社會矛盾,有效促進了貴州貧困地區治安環境、生態環境、營商環境、政務環境等各項環境建設。”

  護航經濟更穩健

  2019年以來,最高檢堅持依法保障企業權益與促進守法合規經營並重,持續落實服務民營經濟11項檢查政策,對1971名依法可不繼續羈押的民營企業負責人建議辦案機關取保候審,組織專項清理長期擱置的“挂案”,排查出2687件,督促結案1181件。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民營企業一旦深陷訴訟中,正常生產經營就會受到巨大影響。”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海代表說,既不撤案又不移送審查起訴、長期擱置的“挂案”讓民營企業承擔了大量不確定訴訟風險,涉案民營企業家因為案件沒有結論,無法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建議檢察機關加大對涉民企刑事訴訟‘挂案’的清查力度,集中攻堅處置剩余重大、疑難‘挂案’,不斷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全力護航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沒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民營企業就難以健康發展。最高檢反復要求平等保護民營企業,提出‘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用法治護航民營企業發展。這些舉措穩定了民營企業的預期,讓我們更有底氣、有信心創新創業、闊步發展。”新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瓊委員說。

  (本報記者彭波、汪志球、鄭海鷗、齊志明、孟祥夫、劉新吾)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26日 11 版)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