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3點49分,《白蛇:緣起》在上影永華店落幕。最后一位觀眾走出影院,影院工作人員還在進行收工前的消殺工作。“最后一場電影結束后,影廳會進行全面消殺。”上影影城永華店總經理鮑姚佩在接受人民網文娛部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通風換氣,影院開啟了新風系統,3D眼鏡也會全部進行紫外線消毒。
昨天,全國低風險地區部分電影院恢復開放。燈塔數據顯示,截至當晚18點,全國復工影城總數為835家,總場次接近萬場,觀影人次突破10萬。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首日上座率、觀影人次超出預期。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果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整體市場放映規模會逐步擴大,特別是首日的放映效果,提振了影院主動復業的信心,會加快影院復工節奏。”
院線:逐步擴大放映規模
昨天,上影集團首批影院復工。為了支持影院復工,上影集團貢獻《阿凡提》《大鬧天宮》兩部動畫電影“零分賬”放映。
“希望讓更多喜歡國漫的小伙伴回到影院。”陳果表示,經典影片復映有很好的口碑基礎和觀眾基礎,未來也很有可能成為一種特殊的放映模式,上影也會在此基礎上推進開展影展等活動,讓更多資深影迷走進影院。
與下游院線復工同樣重要的,是電影上游產業的復工,這關系到更加長遠的排片計劃和內容供需。
陳果介紹,今年下半年,根據日本小說《陰陽師》改編而成的電影《晴雅集》將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電影將為大家帶來一次東方志怪的探奇之旅,“這是一部后疫情時代的東方奇幻巨制,希望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感受到真情守護和人間摯愛。”
談及電影市場的未來,陳果信心十足:“整體市場放映規模會逐步擴大,首日放映效果提振了影院主動復業的信心,會加快影院復工的節奏。”
排片:頭部影片是恢復信心和活力的關鍵
就影院恢復開放首日來說,市場影片供應其實相當充沛。據燈塔數據顯示,20日全國放映總場次接近萬場。復工消息發布后即宣布定檔並曾在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國產新片《第一次的離別》排片最多。除《第一次的離別》《璀璨薪火3D》等少數新片外,供觀眾選擇的還有《戰狼2》《誤殺》《尋夢環游記》《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重映老片。
目前正在上映或已經官宣檔期的新片,多為中小成本的藝術片,高投入、大制作的商業大片相對較少。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在於影市恢復初期尚處於預熱階段,在正常經營秩序和觀眾觀影心態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高投入、大制作的商業大片還有所顧慮,一邊對市場進行觀望,一邊等待進入市場的絕佳時期。
但這個時期的到來,需要一批商業大片帶動觀影熱潮。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這正是影院恢復后電影市場面臨的一個矛盾,市場要真正恢復熱度,還要靠頭部影片的進入。因此,當前如何讓更多頭部影片進入市場,是恢復影市信心和活力的關鍵所在。
觀眾:零點場看見“龍標”歡呼
盡管新片不多,但在影院復工首日,從一線電影人到院線工作人員再到觀眾,喜悅和期待溢於言表。
“腦子裡蹦出倆字——終於!”導演、演員徐崢表示,今年電影人都特別不容易,對於院線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導演張一白也說:“我們沒有放鬆、也沒有放棄。電影院肯定有復工的一天,一定有大門打開、歡迎觀眾看電影的一天。”
“178天過去了,這一天終於來了!”天山電影院業務經理駱佳捷興奮地告訴記者,上海天山電影院復工后首場電影共放出27張票,1個小時被搶購一空,“第一位觀眾在早上8點一刻就到影院了,就是希望能領到第一張電影票。”
浙江杭州的奧斯卡電影大世界以一場特別的零點場首映禮迎接觀眾的到來。“我們一起倒計時,大銀幕上出現了龍標,大家都一起歡呼起來。”總店長趙曉花描述了首映場面,表達了對影迷的感謝之情。
“前兩天在幾個朋友的微信群裡聽說影院復工的消息,當時隻想立刻去買票!”董一驕是一名電影深度愛好者,雖然平時在家也能看電影,但她更享受在電影院觀影的氛圍,“很多鏡頭的魅力,要在影院的環境裡才能更好地感知。”
“觀眾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影院方面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備。”饒曙光表示,如何吸引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是影院開工復業后面臨的挑戰和難題,“業界期盼出現‘報復性’觀影,但要把願望變成現實,仍然需要整個電影行業乃至全社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