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湖北潛江:養蝦有“稻” 致富有方

2021年07月20日08:27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武漢7月20日電 (周雯)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盛夏時節,走在湖北潛江龍灣鎮瞄新村,蝦和稻“和諧”共生。綠油油的稻田成片,圍溝裡小龍蝦在水塘裡生長,有的農民還“見縫插針”在水塘裡養菱角、田埂上栽葡萄。

潛江龍灣鎮,稻和蝦和諧共生。人民網 周雯攝

一田多收,蝦稻共作。在湖北潛江,“水稻+”模式,讓農民增收做加法。

“這裡地勢低,以前逢雨就淹,眼看著田裡水稻絕收,都沒有辦法。”60多歲的瞄新村農民趙常操種了一輩子田,用他的話來說,現在趕上了好時候。2015年,村裡引入企業,集中流轉土地進行標准化改造,然后返包農戶實行蝦稻共作。

所謂“蝦稻共作”,即小龍蝦與水稻共作共生。沿稻田田埂挖出環形蝦溝,原來1米寬、0.8米深的小溝,改成4米寬、1.5米深的大溝。每到插秧時節,農民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龍蝦移至溝內生長。等秧苗長結實了,再把溝裡的幼蝦引回稻田裡。這樣一來,四五月份收獲一季蝦,八九月份又收獲一季蝦,當地人稱作“一稻兩蝦”。

潛江蝦稻共作基地,田成方,渠相連。人民網 王郭驥攝

“土地以1000元每畝賣給企業,改造好后以1100元每畝返租給農民。”趙常操介紹,他承包了25畝地,收益好的年份最高能賺20、30萬,一般年份也能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

同是瞄新村的農民趙甫銀苦笑著說,因為自己對小龍蝦行情判斷失誤,今年行情沒有那麼樂觀。去年養的蝦苗因為疫情滯銷,今年改養大蝦,但上半年蝦苗行情好,小龍蝦價格則有所下跌。

“養蝦不僅環節比較復雜,市場行情波動大,判斷不准還容易虧。”趙甫銀介紹,相較而言,種稻后,不僅管理容易,每年有補貼,村裡還能幫忙聯系加工企業收購,銷路不愁,收入有保障。

趙甫銀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稻田能產2000斤左右,干稻收購價格約1.3元每斤,他們家承包了蝦稻田30畝,其中稻田17畝左右,種稻的收入能保障租地的錢,養蝦的收入就可以全部算賺的了。

一隻白鶴正飛翔在潛江龍灣蝦稻基地之上。人民網 周雯攝

7月14日正午時分,一隻白鶴正飛翔在龍灣鎮稻田之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基地”的牌子立在田頭,在陽光下顯得熠熠發光。“通過土地標准化改成‘蝦稻共作’模式,農民種糧積極性增高,收入有保障,農村生態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龍灣鎮農辦主任楊明華介紹。

據悉,潛江市在浩口、龍灣、后湖等地,大力建設蝦稻種養高標准農田,平整肥沃的土地、配套齊全的水利設施、寬敞平坦的田間道路,大大提高了農民積極性。目前,潛江“蝦稻共作”面積達85萬畝,該模式畝平均純收入5000元以上。

潛江蝦稻共作基地。人民網 王郭驥攝

讓稻米增值,才能提高附加值。“蝦田裡種稻,更加綠色生態,稻米品質更好。”潛江市巨金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廣斌介紹,企業伴隨著潛江蝦稻產業同步發展,正全力打造優質稻米全產業鏈。

蝦稻自熱米飯、米糠油、蝦稻米粉、低糖稻米……一粒蝦稻米,產業鏈能延伸多長?李廣斌介紹,公司去年投資2820萬元建設年加工20萬噸優質蝦稻及功能性產品技改擴規項目,開發建設蝦稻自熱米飯生產線,目前正在試銷售,其余精深加工產品也正在研發中。

目前,潛江年累計生產優質生態稻米50萬噸,實現產值16億元,成為穩糧保供的重要之基,潛江蝦-稻產業鏈綜合產值已達520億元。

(責編:關喜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