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秦嶺—淮河”線,是條什麼線?(把自然講給你聽)

李君軼
2022年01月11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要確定一條地理界線並不簡單。通過降水量、溫度和植被這3個主要指標,才能基本確定“秦嶺—淮河”線為我國的南北分界線

  

  駿馬秋風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南濕北干、南米北面,南北差異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這,就不得不說起一條著名的“線”——“秦嶺—淮河”線。

  秦嶺山系橫亙於我國中部,東西長約1600公裡,是我國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秦嶺向東延伸就是長約1000公裡的淮河。

  要確定一條地理界線並不簡單。首先,要考察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氣候指標和植被,如區域的植物物種及其分布規律、多年觀測記錄的氣候數據(溫度、降水等)。其次,需要科學家對這些區域開展綜合的科學考察,具體包括地形、植被、河流、土壤、作物種植及民風民俗等。最后,地理學家會綜合分析這些數據確定界線。

  具體到“秦嶺—淮河”線,它是通過哪些指標確定的呢?這裡主要有3個指標。第一個是降水量,通過對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析發現,“秦嶺—淮河”線與我國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基本重合,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指標。第二個是溫度,“秦嶺—淮河”線也基本上是我國1月份零度等溫線,零度等溫線的意義決定了河流冬季是否結冰,“秦嶺—淮河”以南區域1月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而在“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低於零攝氏度,冬季一般結冰。第三個是植被,“秦嶺—淮河”以南主要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北則是溫帶落葉闊葉林,這也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指標。通過以上3個主要指標,才能基本確定“秦嶺—淮河”線為我國的南北分界線。

  在秦嶺南北,自然和人文景觀變化也比較顯著。如從糧食作物種植類型來看,“秦嶺—淮河”線以南以水稻為主,以北則以小麥為主﹔從油料作物來看,“秦嶺—淮河”線以南以油菜為主,以北以花生、大豆為主。

  那麼,“秦嶺—淮河”線能劃出一條非常精細的界線嗎?這個問題已經討論了多年,目前也沒有統一的認識。為什麼呢?這是由於秦嶺山系南北跨度超過100公裡,地形非常復雜,因此不管是綜合什麼指標,都不能劃出一條十分具體的界線。或許,稱之為“南北過渡帶”更為准確。

  最近幾年還有人提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下,“秦嶺—淮河”線是否不再是南北分界線?但事實上,作為一條“帶”,其在一定時期內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但是這些都要通過多年的降水和溫度指標以及植被的變化幅度來確定。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秦嶺—淮河”線仍然是我國的南北分界線。

  (作者為陝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教授,本報記者原韜雄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1日 14 版)
(責編:王郭驥、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