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武漢承接產業轉移 紅安覓兒寺鎮:荒坡之地崛起現代產業城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省革命老區人民在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發揚“朴誠勇毅、不勝不休”的革命老區精神,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繪就了老區新時代發展的美麗畫卷。
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革命老區,走進工廠和鄉村,用手中的鏡頭和筆,講述老區振興發展的所見所聞。今起,本報開設“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專欄,敬請關注。
紅安縣覓兒寺鎮,因一座古寺“覓兒寺”而得名。
這裡是一片紅色熱土,走出了開國中將張天雲﹔
這裡是一片發展沃土,10余年間,背靠大武漢承接產業轉移,一座現代產業城“無中生有”,從一片荒坡之地崛起:近600家企業扎堆於此,總產值超過140億元,佔到紅安縣GDP的60%以上。
4月16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覓兒寺,感受產業勃興帶來的鄉村之變。
武漢弘美達:10年見証荒坡變產業城
走進位於覓兒寺經濟開發區3號公路的武漢弘美達幕牆建材有限公司,整個廠區除了車輛行駛的通道外,其余地上全都堆滿了待發的產品,猶如一個大貨場。
“每天有10輛大卡車的貨從這裡運出。”公司財務總監瞿學禮說,10年前公司落戶這裡時,沒想到發展這麼快,規劃有點滯后,當時規劃的貨倉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被改成了生產車間。
瞿學禮介紹,2012年,武漢弘美達選址覓兒寺,就是看中了這裡的交通區位優勢:離武漢僅1小時車程,武漢又是公司最主要的市場。
“剛來時,周邊都是山丘,一片荒蕪,長滿了雜草,連個菜市場都沒有。”瞿學禮回憶,“由於配套不完善,老是擔心停水停電。”
產業的發展,推動了覓兒寺配套基礎設施的加快建設和升級:2013年,開挖的3條主要道路全部硬化,路燈亮了起來,有了超市和農貿市場,高樓大廈越來越多……
2015年,在覓兒寺產業發展的浪潮中,弘美達將生產車間由最開始的8000平方米擴建到1.4萬平方米,產能大幅提升,2016年產值首次邁過億元大關。2019年,產值達1.94億元。
跨越式發展的動能一旦被激活,必將迸發出強大的力量。2021年3月,弘美達在覓兒寺拿地180畝,投資3億余元進行技改,實現產品升級和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該技改項目3年內分三期建設,全部建成投產后,產值將達到10億元。第一期將於今年5月8日試機。
弘美達10年來的發展是覓兒寺鎮快速發展的縮影。10年來,弘美達還帶動8家相關企業落戶覓兒寺工業園區。
薯糧集團:吃干榨盡“紅安苕”
如何讓革命戰爭年代的“救命苕”、“紅軍糧”變成老區今天的發展苕、致富苕?
薯糧集團董事長周德順的答案是,將一個“紅安苕”吃干榨盡。8年來,為了這個目標,已60歲的他從未停止過腳步。
2014年,緣於對健康食品的追求,“養魚大王”周德順在覓兒寺鎮注冊成立湖北根聚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3000畝土地種植紅薯。
看似簡單的活,但干起來並不容易。初期種出來的紅薯奇形怪狀,賣相不佳。周德順在國家甘薯體系良種實驗基地選了8個品種,請省農科院專家進行脫毒技術攻關,制定了紅薯規范化種植標准,解決了“紅安苕”的品相痛點,並將紅薯按個兒大小進行分類,2兩到4兩賣到超市,4兩到8兩賣到單位食堂,市場反應很好,但更大個兒的紅薯卻少有人問津。
“必須要走紅薯加工這條路了。”他引進設備,准備大干一場。但新的痛點又來了:紅薯儲存是一個大難題,傳統的儲存方法都是地窖式儲存,保鮮期短,儲存量小。
為此,他跑遍了全國,苦尋良方而不得。2016年,他決定建立實驗室,請專家來進行技術攻關。實驗室建成后,他放入100噸紅薯,進行反復實驗,4年后他獲得了18項關鍵數據,攻克這一難題。
儲存難題的解決,為周德順發展紅薯加工產業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從紅薯生全粉到紅薯專用粉,從紅薯面條到紅薯米飯,他的紅薯系列產品發展到60多個品類,讓一個“紅安苕”的“身價”翻了六七倍。
今年,他與一家投資公司共同成立了薯糧集團,將新上一條生產線,9月份投產,紅薯種植面積將在1.16萬畝的基礎上再擴大一倍,明年產值將過億元。
尚古山村:端好武漢的“果盤子”
左手邊是新洲,右手邊是黃陂,沿234省道從黃陂進入紅安縣境內,第一個村子就是尚古山村江家灣,這就是覓兒寺鎮尚古山村的位置。
走進尚古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葡萄酒生產車間,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扑面而來。酒廠共三層2000平方米,地下一層酒窖裡,儲存的葡萄酒琳琅滿目,頗為壯觀。
而在該公司的葡萄種植基地,新生的葡萄藤長勢旺盛,即將進入挂果期。
尚古山村六山一水三分田,曾是重點貧困村。2012年,村裡依托“一湖兩山”(木蘭湖、尚古山、紅界山)產業帶,發展特色水果農旅觀光產業,從武漢引進尚古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發展葡萄種植、釀酒、文旅產業,釀酒生產線年產葡萄酒25萬斤。除每年支付40萬元的土地流轉費外,村裡留守村民每年在該企業的葡萄園和酒廠務工,可年均增收2萬余元。
近年來,該村先后從武漢引進5家農業公司,總投資超過2億元,發展藍莓、櫻桃、蓮蓬、楊梅等特色水果近3000畝,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8年整村脫貧前的不足10萬元一躍突破4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萬元。
尚古山村黨支部書記董暢說,目前,村裡正在打通連接5個農業公司之間的道路,串起一個以水果種植為主,採摘、休閑、觀光、垂釣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帶,為武漢市民端好“果盤子”,建好“后花園”。(張泉、劉子靚、 吳月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