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蘄春長林村:“五彩”家園伴“春”來
風起長林,紅了烏桕,美了鄉村,醉了游人。
長林村是湖北省蘄春縣獅子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一個集庫區、老區、山區於一體的山村,毗鄰花園水庫,依山傍水,風光旖旎。全村面積約21.6平方公裡,轄6個村民小組,743戶2227人。
以“五共”發展理念為指引,長林村緊扣共同締造主題,堅持黨建引領,抓機遇、強優勢,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環境,發動群眾全程參與、齊抓共管,著力完善配套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培育文明新風、發展特色產業、傳承鄉風文化,描繪出一幅“五彩斑斕”的幸福家園。
長林村。
“紅色”引領,思當下謀長遠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9月8日,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總工會主席程桂君來到長林村,與村民同坐一條凳,同圍一張桌,共商共同締造活動推進方案,共話鄉村振興美好願景。
“共同締造目的是為了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過上幸福生活,大家伙有什麼需要,我們一起想想法子出出力。”
“這陣子,村裡的紅葉樹漂亮極了,蠻多人過來游玩拍照,我們是不是可以深度開發一下鄉村旅游?”
“我們村環境好,農家樂規模應該擴大一些,盤活經濟沒話說,大家都能借景生財。”
“游客們過來玩圖的是個舒心,我們村的基礎設施也要跟上才行,先把路網修好、燈安好、綠化環境整治好。”
垸場會上,村民們各抒己見,坦誠交流,獻計獻策,“心聲”逐漸變成陣陣“掌聲”。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面對共同締造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長林村強化黨建引領,以紅色為底色,堅持群眾主體原則,構建了“村黨組織+塆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框架,運用摸清底數、入戶走訪、征集問卷、群眾共議、建立清單的“五步”工作法,問民需、聽民聲,引導群眾出主意、想辦法,逐步形成長林村“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打造環境整潔、設施完善、綠色生態、安全有序、管理規范、和諧宜居的長林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長林村容村貌。
“橙色”服務,惠民生暖民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在共謀發展征集意見時,村民普遍反映希望提升村級基礎設施建設,走出鄉村振興“致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為實現“交通+旅游”融合發展,解決村級聚居點和產旅發展道路“最后一公裡”,在縣委統戰部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該村重點實施“四好”農村公路建設,村黨員干部帶頭上陣,挖基礎、砌石岸、填路面。鄧金書、鄧海軍等村民主動拆除自家牛欄、豬圈,讓出舊房、旱廁,沿線無職黨員戶自告奮勇出任“安全質量監督員”,日夜監守在公路上,規范公路施工,保障通行安全。
目前,長林村主干路實現切彎改直7.8公裡,拆除沿線牛欄、豬圈10余處,砌石岸1652立方,安裝涵管365米,景觀燈30盞,年底將再安裝路燈100盞,補齊配套短板,助推村級經濟發展。
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該村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四清四化五改”工程,完善供電、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委托武漢市一畝城規劃設計院對長林生態旅游區進行規劃設計,黨員干部帶頭干,村民群眾自發干,先后改房26所、改廁121個、改路10公裡、改水200戶、改線1200米,新修環庫游步道4.7公裡、刷黑道路8000平方米,新建長廊3處、景觀亭5個。
移步換景,道路潔淨寬敞,民房大氣美觀,亭廊蜿蜒別致,宛如一幅潑墨山水畫﹔連串的數字見証了長林村煥然一新的面貌,映照出長林人節節攀升的美好生活,村民們的精神風貌和道德修養也同步大幅提升。
據統計,長林村先后榮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湖北省森林鄉村”“黃岡市民俗風情示范村黨組織”等榮譽稱號,一項項榮譽見証了黨建引領、黨員帶頭、干群齊心的點滴付出和不懈努力。
兩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剝油茶籽。
“藍色”治理,美環境促文明
“散亂的菜園子沒有了,亂搭亂建的棚子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門口和道路兩邊各式各樣的小花壇,規整美觀,賞心悅目。”11月3日,村民鄧焱雲隨拍家門口的變化,分享的美景視頻,引得朋友圈如潮點贊。
如何“內外兼修”扮靚鄉村,摒棄陳規陋習,熏染文明新風?
村支書鄧小華說,“眾人拾柴火焰高”,要形成“事事有人想、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的村庄治理格局,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建設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凝聚思想共識,塑造共同精神。長林村以“治臟、治亂、治污、治破”為重點進行村庄整治。通過入戶走訪發放《致全體長林村民的一封信》,號召廣大村民主動參與到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行動中來,營造講文明、樹新風、美環境的濃厚氛圍。
以小組為基本單位,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開展入庫河道、河溝、垸組垃圾清運行動,全面落實“門前三包”和“門內五淨”,村民們自覺維護村庄清潔,革除生活陋習,用干淨美觀的“小家”扮靚長林“大家庭”。
環境整治不但刷新了長林的“顏值”,還提升了鄉村的內在“氣質”。目前,村民們積極參與“文明示范戶”“美麗微庭院”評選已形成長效機制,家家戶戶爭當村庄整治示范員、宣傳員、監督員,共抓共管共監督,主人翁意識由內而生。
“綠色”發展,興產旅共富裕
站在茶場放眼望去,花園水庫碧波蕩漾、綠野山川蔥郁環繞、島上紅葉色彩斑斕、壯麗亭台相得益彰,一步一景一畫卷,美不勝收。
長林村種植茶葉歷史悠久,依托域內島嶼多、岸線長的地理環境,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整合資源和項目優勢,發展“黨建+茶產業”聯盟,強村富民添動能。
生態富民產業興,綠色發展后勁足。
“我們因勢而動順勢而為,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恆心,將長林打造成產旅深度融合的宜居宜游名村。”程桂君如是強調。
該村探索出“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產業+文旅”發展模式,成立了“蘄春縣龍祥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仙泉牌”商標。鼓勵村民入股,將老茶園擴建升級,改造成集採茶、制茶、品茶、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綠色生態茶葉基地,總面積達1100畝,形成了7公裡的庫區茶葉觀光帶,帶動了100余戶群眾就業,人均增收3000到5000元,村集體年增收12萬余元。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
按照“玩樂在島湖、吃住在農家”的發展思路,長林村精心打造了七星島、茶園游步道、水上紅葉觀景台、網紅橋等一系列靚麗景點﹔創辦了星空客棧、靜心居客棧、湖畔山居等8家風格迥異的特色民宿,形成了“吃、住、游”一體化的全旅游產業鏈。據統計,村裡每年吸引武漢、黃石、九江等周邊城市和縣內游客10余萬人次,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生態旅游致富路。
“金色”傳承,譜鄉風奏和諧
鄉村文化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走進長林村,映入眼帘的便是隨處可見的鄉風文明文化牆。該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沿途農戶家立面牆上進行彩繪,建立傳播鄉村文化的新陣地,讓昔日斑駁裸露的牆體變為受群眾喜歡的政策明白牆、美德教育牆、文明新風牆,繪出了鄉村振興“精氣神”。
面對鄉愁記憶的傳承使命,如何更好更快更有力地宣傳鄉風文明,調動群眾建設鄉風文明的積極性?
長林村一方面通過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星之家,完善村規民約、黨員公約、文明戶評定標准等一系列制度,廣泛調動群眾積極開展孝善、誠信、扶弱助殘等傳統美德實踐活動,落實十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戶、最美家庭戶、孝善之星、黨員中心戶、厚德鄉賢等評選活動。另一方面,以“水上紅葉”為主題,精心設置議題,每年常態化舉辦廣場舞比賽、舞龍、拔河、籃球賽、寫春聯送福字等民俗文化趣味活動,吸引群眾在參與中獲得精神滋養,不斷增強鄉風文明聚合力,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文化盛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獅子鎮黨委書記王志勇說,長林村夯實產業根基、培育文化符號、創新活動載體,既涵養了文明鄉風,又促進了鄉村和諧,在蘄北山區村、庫區村中走出了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新路。(文/圖 張聰 陳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