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平衡數據安全保護和數據有序流動
筑牢數字安全屏障(專家觀點)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數字安全問題不容小覷。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侵害個人財產和隱私安全﹔網絡攻擊、網絡竊密等行為,給社會治理、國家安全帶來挑戰。
專家介紹,數字安全是指保護計算機系統、網絡及其數據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竊取、破壞、篡改和泄露。數字安全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計算機安全、網絡安全、移動設備安全、數據安全等等。科學平衡數據安全保護和數據有序流動之間的關系,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前提。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認為,把握好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安全的關系,應堅持“用”字當頭。“既要重視數據產權保護不力、數據不安全等問題,也要堅持用足用好各類數據資源,在數據產權保護和安全上守住底線。”劉世錦說。
數據是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具有非競爭性、無限供給、易復制、邊際成本極低等屬性。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看來,當前,數據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不動程序動、分享價值不分享數據等新的數據安全理念,有助於破解數據要素流動與隱私保護之間的矛盾。
方濱興說,以可信計算為例,“數據不動程序動”指的是把數據集中在固定的可信計算平台上,在對數據進行價值“挖掘”時,在可信計算平台上運行程序,最終隻能將結果帶走,個人數據等仍存留在平台上。數據使用權交易時則強調“可用不可見”——數據共享匯聚到可信計算平台后再進行數據交易,平台交易的是數據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
人工智能的發展,激發數字安全應用潛力。國家信息中心黨委專職副書記吳文化表示,從發展機遇看,人工智能給數字安全帶來了三個轉變:一是網絡安全防御由被動變主動,有助於提升網絡安全防御能力﹔二是網絡安全運維從高成本變高效率,有助於提高網絡安全運維的整體保障水平﹔三是網絡安全人才由長周期培養變短時間勝任,有助於緩解人才短缺問題。
當前,數字安全的理念、體系、技術等也在逐步發生新變化。杭州安恆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淵認為,在產業數字化過程中,數字安全要實現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面協同,筑牢數字安全屏障,在考慮產品功能同時,也要重視數字安全的能力建設。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9日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