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多樣化實踐教學 創新“大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記者 張沛 王郭驥
2023年07月01日08:09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洞中‘引力人’”三十年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逐步走向世界前沿的故事﹔華工激光千方百計實現國產化,努力實現從0到1突破和1到100跨越的追光故事﹔EDA團隊腳踏實地、仰望“芯”空,用一行行代碼、一個個日夜書寫中國芯片設計未來的青年故事……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星河燈塔——科學家精神》沉浸式思政示范課在會上首次展示。

近年來,華中科技大學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整合多方資源,把思政課堂搬到現實場景中,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社會、錘煉意志、積累經驗,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形成啟智潤心的育人整體氛圍。

挖掘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是優秀的課程思政素材。華中科技大學圍繞學校70余年的辦學歷史和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把生動鮮活的實踐成就和先進事跡等引入課堂,引導師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星河燈塔——科學家精神》沉浸式思政示范課由華中科技大學10多個院系20多位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歷經100多個日夜反復打磨,將於今年9月面向全體本科生開設。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相繼與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院,積極開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探索。學校“四顆明珠”及其它國家重點科學研究平台作為思政課實踐基地,將進一步豐富思政課教學形式,挖掘科學創新過程中的科學家故事,並將其作為思政教學案例素材,提高育人效果,講好華中大故事﹔思政課教師定期組織學生實地參觀,參與學院課程思政或學生思政工作研討,為教師隊伍和思政隊伍提供培訓或指導。

共建實踐教學基地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景教學現場——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的展廳裡,華中科技大學電信2207班班長劉嘯禹鏗鏘有力地朗誦。

該課程教研組充分利用“八七會議”會址這一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開辟“現場課堂”,三位學生擔當了“講解員”,創新、鮮活的教學形式讓同學們融入到了教學情景當中並收獲滿滿。

馬克思主義學院一直致力於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探索,精心設計實踐教學活動主題,打造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時間多段的“身邊的思政課”,強調在教育教學中,既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又加強對學生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的綜合素質的拓展延伸。

“紀念館所包含的紅色資源意蘊深厚,是廣大黨員錘煉黨性修養的重要陣地,也是青年學生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鮮活教科書。”在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合作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簽約暨揭牌儀式上,華科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劉雅然表示。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還與武漢市橋梁博物館、招商銀行武漢分行、國藥集團中聯藥業有限公司、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三公司和中國建筑科技館等單位簽約共建“大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依托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資源,樹立校企合作創新協同育人新模式。

到基層一線調研

深入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揮洒汗水﹔致力環境保護,為生態建設添磚加瓦﹔結合專業知識,為社會治理建言獻策……2022年暑期,1500余支隊伍,12000余名師生,從華中科技大學出發到基層一線。

針對思政課教學中社會實踐和社會認知的重要作用,華中科技大學從本科思政必修課中拿出單獨2個學分,開設“思政課社會實踐”,主題涵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科技自立自強、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等。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溯源華中裝備制造技術發展史,傳卓越華科大機械STAR精神”實踐隊探尋機床在城市裡的進化歷程,挖掘埋藏在歷史中的“STAR”精神。百人政務見習團的青馬學員分赴武漢市江漢區、漢陽區、青山區等地的百余個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開展“遇見武漢·與英雄城市一起向未來”暑期政務見習活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點土成金”團隊赴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實地調研當地主要陶瓷制造園區,回訪調研3D打印高嶺土陶瓷產線,在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採風中探索民族特色產品……

“馬克思主義學院設立專門的思政課社會實踐教研室,負責社會實踐課的理論講授、團隊組建和過程指導,校團委通過‘三下鄉’社會實踐備案立項的方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課’。”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沈昊駒介紹,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們是經過層層選拔精挑細選出來的,實踐完成后還要撰寫結案報告,學院還會將優秀的報告結集出版。

華中科技大學的社會實踐為華中大學子考量未來打開了新的維度,產生新的思考,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也是重新審視自己的專業與社會的融合的過程,對大學生思考未來發展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