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洲:金秋好“豐”光 市民趕大集

牌子鑼鼓震天響,豐收年裡笑開顏。9月23日,武漢市新洲區農民豐收節在三店街龍丘文化廣場舉行。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琳琅滿目的特色農產品、魅力非凡的非遺文化,吸引數千市民前來歡慶這豐收時刻。
在廣場上的特色農產品展銷區,來自十裡八村的村民紛紛亮出自己的優質土特產。宋桃桃膠系列產品、龍丘瓜蔞系列產品、雙黃蛋、龍丘豆絲、金絲皇菊等20多個特色農產品匯聚於此,一幅豐收畫卷徐徐展開。
“瓜蔞潤肺燥、降火、治咳嗽,老少皆宜”“桃膠富含有膳食纖維,美容養顏”“無公害雪梨,爽甜可口”……村民們個個笑容滿面,大聲吆喝,為自家農產品積極推銷,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趕集“掃貨”。來自新洲區邾城街的徐女士專程帶著兩個孩子前來趕集,“讓孩子們來感受下豐收的喜悅,也買一些豆絲、瓜蔞籽等農產品回去。”
山畔層林盡染秋,萬物蘊美待豐收。在新洲區三店街道,萬畝瓜蔞小鎮建設初見規模,隻見一人多高的瓜蔞藤架下,密密麻麻地吊著青綠色瓜蔞,大小各異,工人們穿梭在瓜蔞架下,正忙著採摘。路邊的大貨車上,裝好的青瓜蔞被一一搬上車箱,園內一片豐收的景象。“通過5年的發展,三店街瓜蔞種植面積擴大到了6800余畝,覆蓋11個村。‘三店龍丘’瓜蔞逐步成為老百姓眼中的‘金瓜’‘致富瓜’。”三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參與瓜蔞發展的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8家,形成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預計今年瓜蔞產值4000萬元以上,帶動農村勞動力務工人數580余人。
近年來,三店街結合街道和各村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建成三店詩李桃花文旅園區,帶動周邊村及農戶連片種植桃樹,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5500畝產業園區,年產值可達4500萬元﹔超拓萬畝生態循環基地完成基礎建設,建成種養循環標准化示范基地,延伸“豬+糧+沼氣”的種養循環生態農業產業鏈年可出欄生豬16萬頭。
此外,王河金絲黃菊、李河黃梔子、竹園梨子、蔡河坨坑金銀花、高富青梅等農業種植園漸成規模,徐紅斌家庭農場、郭秀珍家庭農場、馬菊香家庭農場等均迅速發展壯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慶祝活動現場,新洲區15所中小學學生還晒出了別樣的“農產品”:三店街第二初級中學學生種植的花生、紅薯、南瓜等農產品,李集街徐溝小學的編織工藝品,李集街張店中心小學的刺繡等也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觀賞。
當天,武漢市文聯“紅色文藝輕騎兵”以歌舞、戲曲、相聲等文藝形式,生動歌唱鄉村巨變,為三店街老百姓送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三店街省級非遺牌子鑼鼓,民俗舞蹈等當地特色節目也一一上演,讓村民們坐在家門口,歡聲笑語慶豐收。(文/圖 王林軍、葉東輝)
(責編:周雯、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