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小田並大田 “富民強村”新引擎

人民網記者 張雋
2023年10月15日08:14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尊敬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實行‘小田並大田’改革,是指在不改變農戶承包權的前提下,將零散的農田整合為大塊……”清晨,湖北省天門市蔣場鎮饒場村的村村通廣播裡准時響起村支部書記張業祥的聲音,他所宣讀的《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是今年9月天門市“小田並大田”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印發宣傳的重要內容。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總結地方“小田並大田”等經驗,探索在農民自願前提下,結合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

8月底,湖北省印發《湖北省“小田並大田”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堅持基層首創、試點先行、穩妥推進,優先選擇10個縣市區通過“小田並大田”有效方式,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推動農田“優質、集中、連片”, 探索適度規模經營模式,促進農田增產、農民增收。

從“堅決不流轉”到“堅決流轉”

天門市是《湖北省“小田並大田”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提到的10個縣市之一,但早在5月份張業祥就自主醞釀謀劃引進經營主體開展土地流轉工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天門市永輝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已經在集中流轉出來的800余畝田地上播下種子。

“小田並大田”改革把農民群眾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式的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是解決 “誰來種地”和“地怎麼種”問題的前置條件和現實需要。但在饒場村履行“四議兩公開”民主程序時,灣組會上有的村民發出了“堅決不流轉”的聲音。

“充分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我們盡全力把好事辦好。”改革推進過程中,面對村民的抵觸,張業祥一筆一劃地算出了經濟賬,“過去農田裡以水稻、小麥、黃豆等為主,水田基本上是一年一收,旱田一年兩季,收入也不高。小田變大田之后,我們把地交給合作社統一來種土豆、白菜、蘿卜和糧食等農作物,採用糧食和蔬菜和油料作物輪茬種植模式,可以一年收兩到三季,我們保守估計年底每畝田地產值約為2000元-3000元/畝,比以前至少高50%。”

從“堅決不流轉”到“堅決流轉”,改變的是大家種田的理念,收獲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據介紹,今年10月份饒場村的“小田並大田”改革試點工作進度將達到90%。

據介紹,湖北現有確權登記家庭承包耕地6193萬畝、902萬戶、4907萬塊,戶均耕地6.87畝、5.4塊,有的多達10余塊。“‘小田並大田’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破解了農戶承包地‘碎片化’的難題。同時,還有利於農機作業和規模經營,促進農田增收。”湖北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說。

隻耕“一塊田” 畝均產值增加5000元

9月15日,在潛江市竹根灘鎮外灘潛江大豆-樂事馬鈴薯種植基地,成方連片的田地裡機聲隆隆,數台播種機正往來穿梭播種,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隻用十來分鐘,一台大型播種機就一次性完成了整地、施肥、播種、鋪設貼片式滴灌等工序,輕鬆播完一畝地。

“這一季主要播種娃娃菜、白菜和白蘿卜,採用新型旋耕施肥播種機,基地6800畝地一周就能完成播種。”竹興合作社負責人陳鳳平介紹,“全機械化播種有效緩解了娃娃菜、白菜秋種季節緊的問題。”

與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陳鳳平,當初之所以流轉這塊地,就是看中了“小田並大田”的潛力。經過田塊拆零並整,1800多塊田並成了1塊地,有效耕作面積增加了近400畝。一年三熟的高效種植模式,使土地每年平均畝產值增加了近5000元。剛剛結束的秋收,基地種植的黃豆喜獲豐收,平均畝產380斤,平均純收益每畝達800元,連片種植實現降本增效、提產。

竹根灘鎮是農業大鎮,農業是第一抓手。近年來,該鎮聚焦糧食安全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大力推動土地流轉,實現“小田並大田”規模化連片耕作,為農產品品質優化和產業發展的結構調整打下了根基。目前,全鎮共流轉土地4.96萬畝,超過全鎮耕地面積的60%,1800戶村民自願將田塊交由鎮裡統一流轉。

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等方式,農民每年可增收6000元至26000元。村委會負責為簽約的農業主體提供相應服務,獲取一定服務費,去年楊林洲、王拐、沙街等村村集體收益均超過40萬元。

適度規模化 “富民強村”新引擎

田還是那塊田,但種田的理念徹底變了。

在通城縣北港鎮方塅村,湖北農田滅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流轉的3285畝農戶土地,從育秧、機耕、機插到收割全過程,提供社會化服務,帶動1190戶農戶實現增產、增收。

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事,在新型經營主體這兒“都不算事”。經營主體越多越強,適度規模經營的動力和活力越足。當陽市規模經營主體達6611家,集中流轉土地3.5萬畝,“1+N”水稻標准化種植試驗示范體系帶動全域糧食產業發展。

適度規模化,主要把握度。

赤壁市成立國企“兩山”投資公司,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權,將農民承包地經營權流轉過來。48家農業企業流轉土地8.14萬畝,佔全市耕地的15.4%﹔668個農民合作社、136家家庭農場、275戶種糧大戶流轉土地18.69萬畝,佔比35.4%﹔農戶自種土地25.95萬畝,佔比49.2%﹔分配聯農帶農度,建立“國企+村集體+農戶”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引導經營主體創新利益分配機制,赤壁鎮東柳村村民拿租金、賺薪金、分股金,去年人均增收8000元。

適度規模化經營,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集體經濟的輪子轉起來。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農民合作社11.77萬個,農戶入社率近50%﹔家庭農場18.04萬家﹔各類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3.4萬個,開展生產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多種形式社會化服務,服務小農戶348.1萬戶。

(責編:王郭驥、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