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風格獨具 奇肆開張——魏開功書法評彈

2024年01月22日16:52 |
小字號
風格獨具 奇肆開張——魏開功書法評彈
風格獨具 奇肆開張——魏開功書法評彈

當代書壇,可謂群星燦爛,名家輩出。然受時代風氣之影響,風格接近、面目雷同者亦時有所見。

有一位書家,卻與眾不同,他以一手風格獨具、碑帖兼容的魏體行書和章草卓立於書壇,為人們所熟知,並牢牢記住,這個人,就是湖北武漢的魏開功先生。

知道魏開功先生,源於訂閱書法報刊。一來,是他長期供職於《書法報》,其名便時有所見﹔二來,是他的書法作品常刊布於書法報刊。那面貌獨具的書法作品,便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筆者的印象當中,魏開功先生是一個低調而不張揚的人。謙虛平和,溫文爾雅,全然是一副傳統文士的風范和作派。他是媒體人、書法家,也是一位詩人。作為媒體人,使得他具有廣泛的人脈和廣博的見識﹔作為詩人,使得他文心獨具,學養深厚,具備了很多人所未能具備的文化底蘊。因此,他的書法才具有了不同尋常的特殊意義。

蘇東坡曾言:“學書之法,見狹、識淺,學不足,三者終不能見妙。”學習書法而缺乏修養見識是不可想象的。學習書法絕非僅靠經年累月、對照某碑某帖描描畫畫即可湊效,這早已是書界之共識。

然,真正能身體力行,以古來賢士之訓導而塑造自身者,實屬鳳毛麟角。而魏開功先生能集三種身份於一身,長期浸淫於璀璨奪目的傳統文化之中,於時下這光怪陸離、浮躁喧囂、聲色犬馬、燈紅酒綠的現實生活當中,始終保持了一份難得的堅守和清醒。

故,有人雖在時下書壇暴得大名,卻很難經得住時間和歷史的考驗。更多的人,往往在時代風潮的裹挾之下,熱衷於名利的爭奪,進而名缰利鎖,最終還是被時代的滾滾洪流所淹沒,從而在時間的長河當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前段時間,魏開功先生贈送筆者兩本書:一本是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為他搞的義拍活動而印制的書法作品集《行方墨海》﹔一本是《書法報》社為他出版的《魏開功抗疫詩書作品展作品集》。收到圖書后,筆者時時翻閱拜讀,便有了寫點評論文字的想法。

奈何筆者正在持續撰寫反映近半個世紀以來的城鄉變遷史和底層書畫家的艱苦打拼人生故事的150萬字長篇小說《筆落無聲》,馳騁已久的形象思維一時之間很難轉換過來,便隻好擱置了一段時間。完成這部長篇長篇小說后,筆者便為魏開功先生撰寫這篇類似於讀后感一般的文字。

魏開功先生的兩本書並非煌煌巨作,雖是薄薄兩冊,卻素雅大方,很有份量,裡邊集中收錄了他近年來的很多書法和詩歌作品。

他的書法作品全都是素面朝天,在白色和仿古宣紙上寫就,絕無時下“展覽體”書法那種採用裁剪拼接、染色做舊的制作方法,從而搞得花花綠綠,使人眼花繚亂、頭暈目弦的不良習氣。有句俗話叫做:“內在不足,外在補充。”時下或者因功力不濟而依靠形式裝點,借以掩蓋﹔或者為迎合展覽而千種裝扮、萬般點綴。此風漸長,幾成惡俗。而看了魏開功先生的這批作品,反而使人如沐春風,倍感親切。

看得出來,魏開功先生的書法亦源於唐楷,顏筋柳骨,赫然在目。其康有為一路的行書,雖透著他多年來浸染康氏書法的心路軌跡,然卻與康氏書法頗有不同。康氏書法氣勢開張,奇崛雄肆自不待言,然多粗頭亂服,在正大氣象之體現上,卻有一偏之失。這是源於康氏為倡導“尊碑抑帖”,過度排斥帖學,所導致的結果。正如陸維釗先生晚年所講,他要是早點接觸帖學,其書法造詣,又將會是另外一番境界。

而魏開功學習康有為,卻不拘泥於康氏,對漢碑、唐碑、魏碑以及二王和其他歷代大家廣取博收,因此,他的書法便既有雄肆奇崛的一面,亦有細膩溫潤的一面,隻不過比例大小有別而已。

觀其所作,筆法不拘一格,結體因字賦形,章法渾融大氣,墨色變化豐富,時開時合,一任自然。信手寫來,沉著痛快。於他人以外,立自家門戶,實屬難能可貴。

他的章草,本於皇象、索靖而經意於王遽常,旁參顏筋柳骨,並融入二王筆意,瀟洒自然,拙朴典雅,面貌獨具,頗為耐人尋味。

然魏開功先生書法,亦非僅局限於這兩種書體,兩種面目。不但在行書方面能夠寫出多種感覺、多種面目,而且亦善篆隸,下筆淵源有自,古拙淡雅,文氣芊芊,均與他人迥然有別,此非心志高遠,見識廣博而學養豐富,功力深厚者,焉能為此也?

“封城漸斷行人路,欲鎖新冠斬惡魔。一夜關門千萬戶,艱難過后是歡歌!”

“號角聲聲赴疫災,生靈荼毒惡神來。江波滕浪猶吹雪,霧海翻雲似撣灰。微信銀屏傳大義,宏文消息誦英才。一片丹心存志遠,春風化雨洗塵埃。”

因此,這樣的書法作品,更值得大家多方關注。這樣的書家,更值得大家永遠記住。(傅德鋒)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