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與黃岡對口合作:甬黃相照 山海情深

浙江寧波,東南沿海,一座向海而興的國際港口城市﹔湖北黃岡,大別山南麓,一方薪火相傳的革命老區。
兩年前,革命老區與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從國家層面開啟兩地攜手同行的“九年之約”。
對口合作以來,兩地聚焦“中央要求、黃岡所需、寧波所能”,依托寧波開放優勢、港口優勢、市場優勢、渠道優勢和黃岡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產、好區位的比較優勢,以全方位、多領域合作共踐山海之約,走出一條“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合作共贏、注重實效”的對口合作新路徑。
全方位結對,“山盟海誓”擔使命
前不久,寧波高新區組織14家企業到黃岡高新區開展甬黃軟件信息產業對接,即將試運營的黃岡市大學科技園將與寧波市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建立科技、人才、運營等合作,擬引進生產性服務業項目10余個。
“雙方常態化的交流互訪,推進對口合作框架協議落地開花。”黃岡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說,黃岡市搶抓與寧波高新區對口合作機遇,推動兩地優勢互補、產業鏈協同、平台共建等破題開篇。
“隻要黃岡有需要,寧波便竭力支持!”
高起點謀劃,構建多級結對的合作體系。在強化省際戰略和市際合作對接的同時,全面推進縣際結對行動。按人文互融、產業互補、經濟互促、優勢互補的原則,明確寧波10個區(縣、市)和寧波高新區與黃岡市10個縣(市、區)和黃岡高新區的結對合作關系。
高規格推動,形成“四輪驅動”的合作機制。從黃岡與寧波黨政代表團互訪與考察,到兩地市級聯席會﹔從11對結對區縣簽訂對口合作框架協議,到兩地48個市直職能部門開展深入合作……兩地已形成黨委政府抓統籌決策、區縣市抓結對合作、市直部門抓行業條線、前方工作隊抓協調配合的“四輪驅動”機制。
高頻次對接,開啟全方位合作模式。寧波黃岡旅游包機航線開航,帶動寧波10萬余人次來黃旅游﹔寧波汽車零部件協會等30余家商會、行業協會積極開展80余次對接交流活動﹔開展黃岡-寧波高端裝備產業、農業產業專題、跨境電商產業等對接合作活動,產業協作不斷深化﹔吸納1400余名黃岡人赴寧波就業……
一次次人文交流接踵而至,一處處合作項目拔節生長,一個個共同願景如花綻放……
項目支撐,“山呼海應”固根基
走進英山縣草盤地鎮龍家坊村,修建一新的公路蜿蜒延伸,青翠欲滴的新茶園一派生機,新開發的紅燈籠辣椒基地挂滿碩果……
“村裡的項目快速建成達效,離不開寧波的對口支持。”龍家坊村黨支部書記劉選發說,去年,村裡項目建設資金最吃緊的時候,寧波市政公司捐贈了30萬元資金,使村裡安全飲水鞏固提升、新茶園改造等項目如期建成。
完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是國家明確對口合作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黃岡強縣工程16項重點工作之一。
寧波市設立對口合作專項資金,支持對口合作項目建設。2023年寧波市共安排對口合作資金3500萬元,其中市級1500萬元,10個縣(市、區)合計2000萬元,發揮對口合作資金撬動作用,賦能鄉村振興、農文旅融合、紅色文旅等產業發展,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推廣性的共富成果。
位於浠水縣南城的蘆河港流域,涉及該縣3鎮22個村13萬余人。去年以來,在寧海縣對口合作專項資金的撬動下,浠水縣投入3億元實施源頭水庫及河道清淤、城市污水管網改造、沿線產業配套等項目。隨著項目的收尾,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黃岡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充分發揮寧波市縣兩級對口合作資金的撬動作用,黃岡投入1.5億多元,實施34個對口合作項目建設,助力強縣工程。
優勢互補,“山歡海笑”強產業
如果說直接的經濟支持是“輸血”,那麼對工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的黃岡來說,更需引進產業項目進行“造血”。
一根根手指粗細的銅杆通過拉絲機,變成發絲般的銅絲,再在束絲機的作用下,銅絲穿上絕緣的五彩“外衣”,又變成規格不一的電線電纜緊緊地盤在一起……在位於麻城的湖北卡倍億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一派繁忙。
總投資5億元的卡倍億汽車線纜項目,投資方是上市企業寧波卡倍億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項目主營新能源汽車線纜,用在寶馬、奔馳等知名品牌汽車上。
“項目全部達產后,年銷售可達12億元以上,年納稅8000萬元以上。” 麻城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卡倍億項目落戶投產補齊了麻城汽車零部件產業鏈關鍵一環,助力該產業產值去年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一邊是產業轉移,一邊是產業承接。甬黃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逐步找准交匯點、對接融合處,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黃州區與江北區攜手打造首個“紅綠融合”生態產業合作項目——范家崗村月季花海基地,今年4月開園以來,累計接待游客約10萬人次,為村集體創收33余萬元。
寧海企業投資27億元的寧海綠色智慧產業園項目落戶浠水﹔寧波舟山港與武穴市共享資源、拓展鐵水聯運業務、發展港口經濟……
截至目前,涉及光電子信息、農產品加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綠色建材、新材料、汽車零部件和紡織服裝等23個產業項目落戶,總投資近67億元。其中,6個項目已竣工投產。
紅綠相映,“山恩海義”代代傳
當“大美黃岡”邂逅“海濱寧波”,注定會上演很多美麗故事。
“去年到黃岡旅游時,就對蘄艾、羅田板栗、紅安花生等農特產品印象深刻。沒想到,黃岡特產店就開在了家門口。”寧波市民吳舒在位於寧波市鄞州區會展路的黃岡地標優品館挑選黃岡好物產。
這裡有從黃岡地標優品名錄中精選出92家企業的600余種產品,蘄艾等產品在寧波走俏。
黃岡農副產品供銷“銷地倉”已開倉,20余款農特產品已入駐“832平台”寧波銷地倉。寧波三關六碼頭與黃岡地標優品開展共建供應鏈合作,讓黃岡好物產走出大別山。
寧波市委黨校組織69名青年干部在紅安開展培訓。
兩地探索打通“紅色資源”向“紅色文旅”的轉化通道。共建紅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平台,開發“大美黃岡·此心安處”系列研學路線,開通甬黃直航包機……目前累計接待寧波紅色旅游、紅色研學、職工療休養8萬余人次。
兩年來,甬黃兩地堅持人才引領驅動。
2023年7月,經組織選派,寧波市對口合作黃岡工作隊6名干部來黃岡挂職。
“寧波干部勇立潮頭的工作理念、敢闖敢拼的務實作風,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黃岡市19名赴寧波挂職的干部感嘆道。
雖相隔千裡,但心心相印。如今,山海情深的故事還在繼續,寧波與黃岡對口合作,正翻開新的篇章。(文/圖 沈紅星 郭斯 周鵬 夏小俊)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