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浠水:新技術加持獼猴桃結出致富果

近年來,湖北黃岡市浠水縣在獼猴桃種植過程中運用現代智慧農業物聯網平台對土壤墒情、大田綜合氣象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實現了通過手機端指導園區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提高獼猴桃產量,提升獼猴桃品質。
金果飄香季,喜獲豐收時。走進浠水縣蔡河鎮汪家坳村獼猴桃園裡,成熟飽滿的獼猴桃挂滿枝頭,散發著淡淡的果香。果農們挎著袋子穿梭在獼猴桃地裡,熟練地摘果、運果、裝箱,現場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我們每天天沒亮就起來摘果子,每天要摘八九個小時,每個人每天要摘好幾百袋,今年水果品質好。”浠水縣蔡河鎮汪家坳村三組村民魯曉梅高興地說。
每年獼猴桃採摘前,為了確保它的口感和品質,技術員要先進行檢測。“我們在採收前一個月對果汁的硬度、糖度、甘物質進行檢測,大概每個禮拜檢測一次,達到一定的標准之后才能進行採摘,達到口感更佳。”
在分揀車間裡,成熟的獼猴桃被小型車運往這裡,村民們將獼猴桃進行分揀,經過分揀、篩選、打包等流程,確保最優質的獼猴桃送達市場。產業園釆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增加了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獼猴桃是第二批採摘,一天可能採摘到3萬斤以上,工人有60多人,今年的總體產量有35萬斤左右。”
近年來,浠水縣農業農村局持續開展科技下鄉、服務“三農”活動,通過面對面講解、手把手指導等方式,幫助農戶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為果農增產增收創造更好條件。
“運用農業綜合物聯網技術,坐在家裡通過手機端進行,就可以進行技術指導,通過這些技術的實施,提高獼猴桃的產量和品質。”浠水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張利平說。
“通過土地流轉每年為村集體和農戶帶來10余萬元的收入,對接農戶八十戶,人均增收2萬元。”浠水縣蔡河鎮汪家坳村黨支部書記周小鋒說。
目前,全縣已建成高標准獼猴桃種植基地4050畝,種植經營主體14家,以“金桃”“東紅”等優質品種為主,2023年,全縣獼猴桃產量1600噸,產值3200萬元。(文/圖 馮偉 楊慧麗)
(責編:周雯、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