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路向“新”看交投系列報道②

從“人海戰術”到“無人作業” 智慧建設啃下項目硬骨頭

2024年11月07日09:34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電腦掃描3分鐘,機器人可自動焊接2小時﹔機械臂來回揮舞,激光器發射光束,鋼板就做了一次除鏽“美容”……電光火石,機聲轟鳴,這樣的場景不是科幻電影,而是湖北交投集團京港澳改擴建智能建造基地的日常。

.機械臂正在進行激光除鏽作業。吳迪攝

機械臂正在進行激光除鏽作業。吳迪攝

圍繞全交通工程設施建設,湖北交投積極打造智慧建設矩陣,一條條“耳聰目明”的路,一架架“筋強骨健”的橋,一座座“剛柔並濟”的隧道,在荊楚大地上書寫著一路向“新”的篇章。

俯瞰湖北規模最大的智慧化預制梁廠。吳迪攝

俯瞰湖北規模最大的智慧化預制梁廠。吳迪攝

智造構件筑牢交通基石

地處江漢平原的武天高速軟地基多,其天門西段、東段橋梁佔比分別達到73.1%、71.9%,箱梁是其關鍵部位,制梁至關重要。

制造一片重達70噸的巨梁有多難?武天西數智梁廠給出的答案是像“下餃子”一樣簡單。

在這座華中最大的預制件數智化工廠,鋼筋下料、綁扎、焊接、制模、澆筑、蒸養等工序全程由電腦控制,極大地解放了人工。在類似汽車流水線生產模式中,一片梁的工期由傳統的10天縮短至3天,每月可生產約600片預制梁,高峰期每天可產20片25米箱梁和4片30米箱梁。這個預制梁數字化“生產車間”和“供貨集市”,能輻射周邊150公裡范圍內的建設項目,為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

“每一片梁都有自己的身份証。”湖北交投建設集團項目經理楊建波一邊介紹,一邊拿出手機掃描梁上的二維碼,屏幕上立刻出現這片梁的全生命周期數據信息,“建立數字電子檔案可以有效追溯梁的信息,為路橋‘醫生’后期‘問診開方’提供可靠依據。”

技術人員正在調試焊接機器人機械臂。吳迪攝

技術人員正在調試焊接機器人機械臂。吳迪攝

先進制造,無焊不興。

京港澳高速改擴建工程有83座鋼結構橋梁,涉及對接焊、熔透角焊等40余種焊接工藝,焊接長度達200余公裡,技術標准高,作業難度大。智能又高效的自動焊接機器人派上了大用場。

“面對強弧光、熱輻射、煙塵大等不利因素,焊接機器人顯然比人工焊接更有優勢。”焊接工區負責人劉利介紹,“我們採用了三維視覺焊接機器人、協作焊接機器人、智能激光除鏽機器人等,既可以提高效率,避免人工造成的誤差,又可以保護工人的人身安全。”

目前100多台無懼“烤”驗的焊接機器人,正在全長157.79公裡的改擴建工地上“埋頭苦干”。與人工相比能提高3倍工效,施工質量也得大了極大提升。

鄂州花湖機場高速,是湖北首條智慧高速。吳迪攝

鄂州花湖機場高速,是湖北首條智慧高速。吳迪攝

智繪路網奏響高速樂章

“鄂W27XXX,歡迎您第11次來鄂州花湖機場高速!”10月27日,從武黃高速陳橋互通轉入鄂州花湖機場高速公路,抬頭看向情報板,司機楊師傅一臉驚訝,屏幕上還顯示花湖機場的航班信息。

不僅能將每台車的信息“印”入腦海,還能發布實時航標信息……這條13.2公裡的高速路為何如此神奇?答案就在38厘米的地下。

這是全球首條全時全域、全天候,並且可感知、可交互的智慧高速,湖北交投聯合武漢理工大學姜德生院士團隊全程布設了1.6萬個光柵傳感器,形成觸覺+視覺+聽覺多重感知。此外,惡劣天氣下,“神經元”能感知車輛的軌跡和位置,物流企業車輛可以通過手機APP預約編隊通行,從而將通行效率提升約50%,有效降低物流損失成本。

“如今通過鄂州機場,國內外生鮮產品平均2小時可到達湖北,讓老百姓的餐桌更新鮮,我們的動作也要更快些!”湖北交投科技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羅如意表示。

這種“耳聰目明”的特性,不僅體現在對車輛信息的精准捕捉上,還體現在對施工過程的智能控制中。

無人攤鋪機群作業。吳迪攝

無人攤鋪機群作業。吳迪攝

“無人攤壓開始!”日前,在武鬆高速仙洪段西嶺橋K27左幅施工現場,一聲令下,兩台數字化智能攤鋪機沿預設軌道進行攤鋪作業。四台數字化智能鋼輪壓路機依據實時路面信息智能調控碾壓力度與行進速度,對新鋪設的瀝青進行初步而有效地壓實處理。隨后,兩台智能膠輪壓路機進行多輪次、深層次的壓實作業。

“無人攤鋪運用了先進的傳感器、衛星定位和智能控制系統,實現施工全過程的自動化監控與精准調控。”現場技術人員於鐳介紹,“相較傳統駕駛員操控機器,可以顯著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風險,提升道路質量,增強施工精確度。”

路網如弦,一首科技攻關的交響曲正悄然奏響。

日暮中雙柳長江大橋。吳迪攝

日暮中雙柳長江大橋。吳迪攝

智建大橋挺起長江脊梁

僅用兩根主纜,拉起萬噸大橋﹔為除濕防鏽,主纜吹上“中央空調”﹔就連索股的鋼絲都植入了“神經單元”……為了守護大橋“生命線”,湖北交投雙柳長江大橋公司秀出各類科技與狠活。

主跨1430米、寬50.5米的雙柳長江大橋,設計壽命100年,共設2根主纜,對於長江上在建的最寬鋼箱梁懸索橋而言,主纜作為最核心的受力構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抽絲剝繭,主纜內部大有文章。

雙柳長江大橋創新採用智慧索纜。吳迪攝

雙柳長江大橋創新採用智慧索纜。吳迪攝

記者在主纜智慧索股的模型中看到,中央的85號索股替換為除濕通風管道,主纜內外結合送風,可有效避免鏽蝕。同時在13號、70號、157號索股布設光纖光柵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如同主纜的神經單元,實時監測溫度、濕度、應力應變狀態,確保了主纜的長期安全與健康。

在燕磯長江大橋建設現場,“建橋神器”也閃亮登場。

作為世界首座不同垂度四主纜體系懸索橋,該橋南岸主塔使用一體化智能筑塔機,讓“聰明的大腦”指揮建造巍巍主塔,助力大橋建設跑出加速度。

晨曦中的燕磯長江大橋。吳迪攝

晨曦中的燕磯長江大橋。吳迪攝

燕磯長江大橋離鄂州花湖機場僅5公裡,受航空限高、航道限寬、斷裂帶限位等因素影響,採用高強度超厚壁門式主塔結構,主塔更“粗壯”,承載力要求高。一體化智能筑塔機的應用,將橋塔高空現場打造成“豎向移動工廠”。

該筑塔機採用低位支撐系統+雙層智能養護系統,爬升時通過內置裝置實現整體上移,爬升速度可達到每小時5至10米,即使遇到大風等極端天氣,工人在百米高空仍如履平地,保障了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燕磯長江大橋的施工面臨諸多挑戰,從地理位置來看,我們相當於在最不適合建橋的地方建橋。而正是有了科技的進步,技術的突破,才給了我們啃下硬骨頭的底氣。”湖北交投燕磯長江大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小偉表示。

在建的十巫南高速興隆2隧道。吳迪攝

在建的十巫南高速興隆2隧道。吳迪攝

智通隧道穿越鄂西險阻

既要堅持生態優先,避讓森林、景區,又要應對岩溶、暗涌、突水突泥等不良地質,在鄂西山區建高速公路,架橋修隧成了不二之選。

三臂鑿岩台車、機械濕噴手、自行式仰拱棧橋等“八件套”隧道全系列智能工裝,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助力隧道順利貫通。

在恩施利川市與咸豐縣交界的崇山峻嶺中,利咸高速馬家井隧道如同一位在“豆腐塊”中穩健行走的勇士,面對軟岩圍岩佔比達100%的挑戰,它以科技的手段鑄成“銅牆鐵壁”。

湖北交投高路公司高創監理項目負責人孫賢能,這位經驗豐富的“老交通”,在面對初期支護施工時,形容其難度就像“豆腐裡插筷子”,稍有不慎,洞口便可能崩塌。然而,就是在這樣柔軟而脆弱的地質中,工人們操作類似游戲手柄的遙控設備,濕噴機械手自動往洞壁噴注混凝土,既均勻,強度又高,混凝土附著力大增,大大提升了建設的質量與效率。

“8件套”全工序成套機械化施工,取代大部分人力。吳迪攝

“8件套”全工序成套機械化施工,取代大部分人力。吳迪攝

而襄宜高速宜昌段的駐馬場隧道,不僅要面對軟弱夾層的挑戰,還要警惕瓦斯涌出的危險。

項目團隊為此裝備了隧道人行車行門禁系統、無線電話聲光報警系統、人員定位系統、隧道有毒有害氣體監測系統、LED大屏顯示系統、施工台車安全步距監測系統、施工區域手機信號延伸等安全生產八大系統,這些系統如同隧道的神經系統,時刻監控著隧道的健康狀況,保障著施工人員的安全。同時,在三臂鑿岩台車、機械濕噴手等機械設備的輔助下,挖掘、支撐、穩固,每一個動作都精確而有力,有效防范塌方和燃爆風險。

智能建造涌動著澎湃動力,推動交通建設向更優質、更高效、更環保的方向前進。

截至目前,湖北交投集團累計建成高速公路3346公裡、建設長江大橋15座。今年1—10月,完成高速公路投資758億元,建成孝漢應高速、宜來高速鶴峰東段兩個項目73公裡,全年預計完成高速公路投資900億元,新開工麻陽北延線、漢宜改擴建等13個項目,總裡程981.6公裡,總投資1877億元。還將建成武漢繞城改擴建、呼北鄂湘界段、十巫北、通武、武天天門東、武鬆仙洪段6個項目216公裡,全年建成8路289公裡,助力湖北省高速公路總裡程提前突破8000公裡。(周恬、盧家國、吳迪、張鈺妍)

相關閱讀:

從“鐵腳板”到“數智雲” 看一張圖紙的變遷

從“眼盯人查”到AI巡檢 “最強大腦”護航詩和遠方

從“獨奏”到“合唱” “油氣光電氫”描繪綠色高速新圖景

鍛造交通金融“鏈” 打通高質量發展“任督二脈”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鍛造交通金融“鏈” 打通高質量發展“任督二脈”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支撐。 湖北交投集團立足自身交通鏈、鍛強供應鏈、帶動產業鏈、塑造價值鏈,在供應鏈體系建設中,做好普惠金融、數字金融大文章,將鏈上中小企業“扶上馬”“送一程”,為發展交通產業新質生產力輸血賦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