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鄂閩攜手舉辦2025迎春送福活動【4】

2025年01月19日17:05 |
小字號

1月18日下午,武漢曇華林非遺廣場上人流如織,一場由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聯合湖北省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江海相遇,巳巳如意”2025迎春送福公益活動,在這裡精彩上演。

位於武昌中心老城區的曇華林,不僅是武漢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近代教育的發源地之一,有著“活著的武漢近代史書”之稱。中國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和圖書館學科在此誕生。在這塊承載著厚重歷史的街區,荊楚文化和閩南文化不期而遇,擦出了閃耀的火花。

活動現場,來自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寒假社會實踐隊的學子們帶來了精心設計的杯墊、鑰匙扣、帆布包等文創產品,他們運用AI加手繪等手段將荊楚文化和閩南文化代表性元素有機地結合在設計圖案上。黃鶴樓與福建土樓的相遇,是荊楚文化與閩南文化的浪漫邂逅。黃鶴樓承載著無數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福建土樓則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客家文化內涵聞名遐邇,兩者在文創中巧妙融合,創造出全新的文化符號。江豚與水母的相遇,則從生態保護的層面賦予了活動更深遠的意義。江豚是長江的微笑天使,水母是海洋的靈動舞者,它們的相遇是天人合一的生態保護觀念從江河到海洋的連接。學子們希望通過文創產品呼吁,讓長江與海洋的生態之美得以延續。曾侯乙編鐘與福建浮雕的相遇,讓古老的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設計者吳紫悠同學表示:“編鐘的雄渾激昂與浮雕的細膩精致相互映襯,如同兩地文化在無聲中交流,激蕩出震撼人心的文化力量。”

湖北本土書法家魏開勝筆走龍蛇,即興創作出一副副飽含新春祝福的對聯。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武漢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蔡驍龍展示“細紋連線”絕技,“靈蛇獻福”“春意盎然”等作品巧奪天工、活靈活現,博得陣陣喝彩……這場獨具特色、文化藝術韻味十足的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拿著散發著濃濃墨香的春聯、喜慶的剪紙和文創禮品,笑逐顏開,其樂融融。現場的市民紛紛點贊,稱活動不僅讓他們感受到了濃厚的年味,還對湖北、福建兩地文化的融合有了全新的認識。游客劉女士陪著孩子體驗了廈大學子現場手部彩繪,傳統楚式鳳鳥紋、惠安女形象讓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她說:“今天帶著孩子來逛曇華林,沒想到還有這樣意外的收獲,特別開心。孩子在寓教於樂、融學於趣中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傳統文化魅力無窮。”

長江湯湯,東海茫茫。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寒假社會實踐隊的學子們表示,這場活動以“長江與海洋的交融”為核心理念,寓意著荊楚大地上的長江文明與福建沿海的海洋文明跨越時空的對話。活動不僅讓民眾感受到了中國傳統年的獨特魅力,更讓人們看到了文明在傳承與創新中的無限可能。 (文/圖 程自邇 張笑陽 )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