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 湖北省圖聯動15高校傳承千年文脈

2025年04月02日14:42 |
小字號
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 湖北省圖聯動15高校傳承千年文脈
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 湖北省圖聯動15高校傳承千年文脈

為進一步普及古籍保護知識,壯大古籍保護人才隊伍,4月2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湖北省圖書館(湖北省古籍保護中心)承辦,武漢大學等十五所高校協辦的“古籍薪火 十校相傳——湖北省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系列活動在武漢大學圖書館啟動。

活動現場,由湖北省圖書館主導搭建的湖北歷史文獻資源平台同步發布。該平台整合55萬條智慧圖書館的細顆粒度標引數據,通過數據庫展示省圖書館部分精品館藏古籍文獻資源原貌,所有上線書目均可在線閱覽、一鍵檢索,為研究人員、學者及大眾讀者提供一個便捷的古籍數字化文獻獲取渠道。

為了豐富在校師生體驗,湖北省圖書館聯合武漢大學圖書館充分調動省內特色珍貴古籍資源,在活動現場特設五大主題展區,包括湖北省古籍保護成果展、湖北省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武漢大學館藏珍本古籍展、VR數字體驗、古籍修復展示及雕版印刷互動體驗。其中,湖北省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湖北省古籍收藏單位整理研究成果八百余冊,珍貴古籍仿真影印本近百冊,含馮天瑜先生《東亞同文書院中國調查手稿叢刊》等珍貴資料,宗福邦先生《故訓匯纂》等古籍工具書。參與本次展出的“鄂圖藏珍”系列是湖北省圖書館聯動全省的古籍影印出版項目,通過有計劃、分步驟地對湖北省圖書館與湖北地區公共館所藏古籍進行整理並影印出版。目前面世的有《湖北省圖書館藏稿本日記四種》《民國時期預約樣本輯存》《鄂東王氏未刊稿叢編》《湖北省圖書館藏稀見明清總集選刊》《蒼虯閣詩稿七種》等10個系列300余冊,整理出版規模在中部地區位居首位,全國前列。

活動現場,武漢大學師生通過古籍修復技藝展示了解古籍修復過程,並參加古籍保護技藝體驗互動活動。參觀展覽的外國留學生,現場沉浸式體驗了雕版印刷技藝,制作了生肖蛇圖案作品。據了解,湖北省古籍保護中心團隊通過“湖北省歷史文獻修復項目”與省內多家單位建立合作,開展聯合修復、實訓及展覽覆蓋全省各市州,行業影響力逐步提升。

“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青年學子們從文化旁觀者轉變為傳承參與者。將古籍保護轉化為青年可感知、可創造的行動,培育新時代文化傳承生力軍。”湖北省圖書館主要負責人介紹,此次“湖北省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系列活動將在省內15所高校陸續開展,通過舉辦古籍保護專題講座、開展古籍保護技藝體驗互動活動,構建“政—校—館”協同機制,形成“理論+實踐”雙輪驅動模式,增強湖北高校古籍保護技能,培養古籍保護后備力量,為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注入青春力量。(文/圖 王麗穎 商林 宋澤宇)

(責編:周雯、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