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香龍山鄉煙火暖 融合發展促振興

2025年08月24日08:36 |
小字號
香龍山鄉煙火暖 融合發展促振興
香龍山鄉煙火暖 融合發展促振興

香龍山麓,青山疊翠,一灣碧水輕柔地穿村流淌。沿河小路旁,一幢幢民居錯落有致﹔聚龍橋上,老人們悠然話家常,孩童嬉戲穿梭……步入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兩河口鎮香龍村,一幅山水田園畫卷映入眼帘。

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強化政治站位、狠抓責任落實,結合實際,與香龍村干部群眾攜手探索出的一條“資源活化、數字賦能、文化引領”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讓“涼資源”熱起來:喚醒沉睡的生態寶藏

香龍村位於秭歸縣西南山區,距縣城110公裡,距兩河口集鎮28公裡,過去因交通不便、產業薄弱,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村庄日漸蕭條。盡管風景優美,卻長期“藏在深山無人識”。2021年,香龍村被確定為秭歸縣局(營銷部)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村,秭歸縣局(營銷部)選派的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進駐香龍村后,經深入調研后提出:“生態是最大資本,文化是獨特優勢,關鍵是要把‘涼資源’加熱成‘熱產業’。”

一場資源重塑行動迅速展開:依托村內原生林,打造“香龍氧吧”康養區﹔盤活閑置農房、村小學,改造成“香龍山居”等特色民宿﹔同時,利用香龍村獨特的香龍山“祈福文化”和自然環境,在每年10萬余人進山祈福基礎上,推進建設集祈福、休閑、觀光、納涼等農旅綜合項目,形成以特色農耕文化為主題的“農業+旅游”融合產業。

“以前覺得山多是窮根,現在才明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村民李大姐感慨道。目前,香龍村已建成金葉路、金葉連心橋、香龍峽谷星空露營地等特色景點,成為游客打卡新地標,並不斷推動香龍峽谷“民宿+體驗+康養”微度假地提檔升級,使香龍峽谷景區於2025年1月被宜昌市文旅局評選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讓“流量”留下來:數字賦能轉化發展動能

景區建起來了,如何避免“曇花一現”?香龍村抓住湖北省秭歸縣兩河口鎮2025年“清涼一夏”旅游季啟動儀式暨香龍峽谷景區推介活動召開機遇,借助“百村千主播,帶貨助萬農”直播矩陣,推動“線上引流”與“線下消費”深度融合,真正讓“流量”變“銷量”,讓“人氣”變“財氣”。

活動中,16個直播助農試點村與部分直播達人,共計50余人組成3支直播隊伍,沿3條精品體驗路線探秘香龍峽谷,精准吸引城市家庭和年輕群體﹔在香龍集市,香龍村設置多展位推介特色農產品,並開展助農直播。秭歸山均艾草有限公司負責人吳蘇林介紹道:“以前艾葉只能拿來泡腳,現在做成艾灸貼、艾柱,游客搶著買,今天在現場已經售出快100單了,更別提線上銷售了。”她身后的展台上,臘肉包子、蘿卜餃子、高山炕土豆等特色美食,成為爭相品嘗購買的熱門選擇,“香龍味道”逐步打響。

讓“好故事”火起來:文化鑄魂留住鄉愁記憶

“一個村有沒有吸引力,不僅看風景,更要看有沒有故事。”香龍村深挖本土文化,讓“有故事”真正變成“有留量”。

村裡梳理出“紅色香龍”“祈福文化”“農耕記憶”文化主線: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利用革命烈士楊成平被捕遺址、香龍山剿匪記等開展紅色革命宣講教育和研學活動﹔結合本地香龍山祈福文化,打造精品體驗路線﹔深度了解村情村貌和當地農業發展歷史,建成村史館村史館和農耕博物館各1間﹔逢重大節日,舉辦村民鄉土聚會,游客可打糍粑、吃土菜,沉浸式體驗農耕文化,讓鄉村旅游不只是打卡拍照,更能觸摸到鄉村的溫度。

從“涼資源”到“熱產業”,從“有流量”到“有銷量”,從“有故事”到“有留量”,香龍村的綠水青山轉變成了“富口袋”的金山銀山。(文/圖 王怡丹 顏克鵬)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