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的罗田县,曾是集山区、老区县为一体的全国重点贫困县。2013年,罗田县被国家确定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现中国宝武武钢集团)定点帮扶贫困县。
8年里,中国宝武武钢集团向罗田县派出2批共4名职扶贫干部,累计投入资金3225万元,罗田县也于2019年4月正式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消费扶贫:小食品带动大产业
2020年5月27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通过抖音平台为宝武集团定点帮扶的10个贫困县直播“带货”。罗田县推荐的“楚天绿叶”牌大别山香米和土榨菜籽油一夜之间成为“爆款”,在中国宝武内部销售达100多万元。罗田手工油面俗称“喜面”,是罗田县的十大名吃之一,也是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中国宝武派驻罗田县扶贫挂会干部、罗田县委委员、副县长王成超(左一)在考察消费扶贫产品。(王学东 摄)
每每谈起自己家这几年的变化,六十石村10组村民裴春娇的眼角总是挂着幸福的泪花。
今年62岁的裴春娇曾是六十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岁的儿子有严重的精神障碍,丧失劳动能力,属于因病致贫。以前,裴春娇每天挑着自家制作的油面,步行3公里到罗田县城走街串巷地叫卖,一天忙下地,收入还朝不保夕。如今,在罗田县恒顺商贸有限公司的帮助下,裴春娇和丈夫张伯军一起,依靠自家的油面制作手艺,每天制作油面35公斤左右,都由恒顺商贸有限公司包销。裴春娇家不仅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而且每年还有近3万元的收入。今年,恒顺商贸有限公司向中国宝武集团职工销售油面5726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145200元。
凤山镇六十石村10组村民裴春娇(左二)依靠自己的油面制作手艺实现脱贫。(王学东 摄)
为了实现消费扶贫的可持续发展,王成超组织相关部门考察并确定了14家市场主体专门对接中国宝武的消费扶贫。这14家市场主体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通过收购农户的农特产品,再进行挑选、加工、包装,最后通过快递直接发到宝武集团职工手中。
今年疫情以来,宝武集团已通过直购和帮销带动罗田县消费扶贫2300余万元。
“木耳、香菇、贡米、山野菜成为中国宝武扶贫消费的热门产品,几乎都是整村的农特产品全被大自然食品公司收购。农特产品的俏销,促进了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如凤山镇长源冲村、白杨冲村的香菇、大河岸镇花银岩村的贡米、九资镇邱家垸村的山野菜等等,通过党员、专业户带头,行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经济。
教育扶贫: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要说起武钢集团对罗田教育事业的帮扶,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武钢九小就为罗田县希望小学捐赠过教学设施。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
从2013年7月武钢集团正式定点帮扶罗田县以来,先后投入或引进扶贫资金615万元,用于兴建或改善教育基础设施。
2019年底,武钢集团青青教育管理公司利用青青教育的师资力量,为罗田县培训幼儿教师,提高罗田县学前教育的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今年疫情期间,122名罗田县幼儿老师和青青教育的老师们一起参加了25节线上培训课。
转变观念,摆脱贫困,从娃娃抓起;斩断穷根,奔向小康,还得依靠就业。从2019年9开始,武钢集团陆续招收了33名罗田籍大学毕业生就业。住进宽敞明亮的职工公寓,操作着现代化的炼钢炉和轧钢机,走出大山的罗田籍大学生毕业生在武汉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岗位。
党建扶贫:胡家冲的老槐树和小白杨
老槐树和小白杨是武钢两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微信名。村民都说“中国宝武在胡家冲种下了两棵树:一棵老槐树、一颗小白杨。”
春闻油菜香,夏看谷子黄,秋品红薯甜,冬烘柴火旺。“老槐树”坚持每天拍一张图片,并配上一段小诗发到朋友圈。几百幅“每日一图”成为了胡家冲村精准脱贫鲜活的图标,也记录下“老槐树”扎根胡家冲精准扶贫的每一滴汗水和付出。
“小白杨”说罗田话,吃罗田饭,做罗田人,办罗田事。虽然穿着宝武工作服,但“小白杨”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哪家有个红白喜事,都会叫上“小白杨”去捧个场;邻里之间有点扯皮拉筋的事,也会到“小白杨”这里来评个理。
老槐树和小白杨先后带领村两委和全体党员,精准施策,产业助推,使这个昔日“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夜路基本靠摸,通讯基本靠吼;小病基本靠扛,旱涝基本无收”的贫困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
中国宝武选派湖北罗田县的扶贫挂职干部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他们扎下根来、扑下身去、蹲到村里,摸清底子、找准路子、迈开步子,为罗田人民办实事解难题。他们和全国各条战线上几百万扶贫攻坚的战友一起努力,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履行着中国宝武的钢铁担当。(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