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 三大主业齐发力

中冶南方追梦再出发

2020年11月29日11:13  来源:湖北日报
 

中冶南方外景。(中冶南方供图)

光谷大道高架。(中冶南方供图)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实施的九江线材1X100MW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项目。(中冶南方供图)

长江大保护重点工程——宜昌田田化工遗留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中冶南方供图)

中冶南方实施的印度克罗美尼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中冶南方供图)

2019年,恰逢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改制成立15周年。

15年,一步一个脚印。

15岁,恰青春正芳华。

风云激荡,大浪淘沙,只有踏准节奏,才能行稳致远。

保持发展定力,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冶南方钢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三大主业齐发力,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冶南方也将迎来建院65周年华诞。

65年,老牌设计院,深厚的国企根基。

65岁,老树发新芽,改革发展急先锋。

站上新起点,改革再出发。中冶南方将继续聚焦主业,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

“冶金建设国家队”砥砺前行

时间的年轮,镌刻下“冶金建设国家队”砥砺前行的足迹。

2019年12月,中冶南方采用自主技术设计的太钢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该项目设计污水处理规模5.8万吨/日,经数月试运行,实际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助力太钢工业废水处理提档升级,树立钢企综合污水处理超低排放新标杆。

这一技术突破,源于公司2013年起开展的技术研发,实现综合污水超低排放工艺和装置的集成创新。

中冶南方的前身是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历经65年发展,钢铁工程始终是核心主业,公司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地位,也从未撼动。

即使是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仍选择坚守,进一步明确钢铁主业地位,自觉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责任。

坚守,并不等于保守、死守。为了更好地坚守,必须在变革中求突破、谋发展,于创新中激发新动能、打造新供给!

2019年,是“冶金建设国家队”喜获丰收的一年:

看智能制造,中冶南方发布《智能制造白皮书》,确立智能制造总体框架和发展路径,推进钢企少人化、无人化生产;获得宁波、新钢等多个智能料场项目,将打造国内首个5G料场;武钢转炉自动出钢系统成功投运,“一键炼钢”被重新定义;测温取样机器人在宝武多个项目中广泛应用。

看绿色制造,中冶南方率先研发的亚临界煤气发电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抢占80%以上市场份额;自主研发的活性焦制备全流程关键技术,签下国内首座环保型活性焦制备生产线;凭借全球领先的混酸再生技术,抢占国内全部市场。旗下都市环保公司获批工信部“2019年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绿色发展模式获得国家认可!

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抢占海外市场:依托领先的混酸再生技术、小方坯高效化连铸技术,实现印尼市场多项突破;依托高炉长寿及系列核心技术,打开乌克兰市场;冷轧硅钢自主核心技术,首次实现海外输出。

在冶金领域,中冶南方绘就发展蓝图:以高端咨询业务为引领,以覆盖全流程、全产业链的大型钢铁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为驱动,锻造核心竞争力,为钢铁企业发展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全面彰显“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品牌实力。

中冶南方,以技术创新引领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基本建设主力军”锐意进取

时间的年轮,记录着“基本建设主力军”锐意进取的风采。

2019年9月,东湖高新区光谷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高架桥完工通车。从东湖隧道出发上高架,沿光谷大道向南直行,到达江夏流芳,一路畅通无阻。

光谷大道是东湖高新区“六横六纵”快速骨架路网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化改造分期推进。一期由喻家山北路至珞瑜东路,是东湖隧道配套项目,2015年底已建成通车。二期向南延伸至三环线附近。三期继续向南延伸至外环线。

其中,位于主城区的一期、二期改造均由中冶南方总承包施工,沿线车流人流大、商业活动多、管线错综复杂,施工困难重重。本次新通车的二期改造从珞喻东路至金融港四路,长5.56公里,采用高架桥与地面辅道形式修建。为确保通车目标,中冶南方项目部全力协调现场施工,战白天斗黑夜,最终实现高质量通车,既保障军运会,也方便市民出行。

除了光谷大道改造,东湖高新区另一主干道——高新大道综合改造,也由中冶南方以工程总承包形式承接,其中的三环线至光谷三路段在军运会之前顺利完工。

“这里要打造5G示范科技大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BIM模型做支撑,还将种植布满樱花、海棠的光谷绿廊,成为科技人文交融的城市道路样板。”中冶南方项目负责人介绍,高新大道两旁高新企业众多,交通量极大,既要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期间对交通的影响,还要保障工期,项目部提出多套低影响动态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既保障通行,又节省工期。

市政道路之外,中冶南方还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东湖、汤逊湖片区内12个居民小区海绵改造正在实施,将实现小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整体提升,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全面改善。据悉,这是中冶南方承接的最大体量海绵城市专项总承包项目。

光谷大道改造、高新大道改造、小区海绵改造、外立面整治、九峰明渠综合整治、玉龙河综合整治……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冶南方首推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强化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突出设计引领作用,统筹规划,协同运作,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的衔接,减少采购与施工的中间环节,并将业主方从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

这一模式,与其首创的“综合设计”异曲同工,旨在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痛点”,如重复施工、交叉施工、效率低下、材料浪费等,在业界获得充分认可,引起强烈反响,一大批城建项目纷至沓来。

2019年9月,中冶南方中标谌家矶还建房项目,这是长江新城的启动项目,将打造成为重大民生工程的样板。2019年10月,中冶南方成功中标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核心区市政道路工程(一期)总承包项目,将新建道路17条,改造道路1条,助力商务区提档升级。

立足大武汉,开辟新天地。作为城市基本建设主力军,中冶南方参建光谷多个城建项目,助力打造精致武汉,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也铸就企业在本地的品牌优势。

中冶南方,继续创造城市建设新模式。

“新兴产业领跑者”追逐梦想

时间的年轮,见证着“新兴产业领跑者”追逐梦想的旅程。

2019年11月,中冶南方承建的广州市李坑综合处理厂正式建成投产,日处理厨余垃圾1000吨。这是截至目前,国内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

该项目由中冶南方以“设计+项目管理”方式实施,处理居民生活垃圾中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农贸市场的有机易腐垃圾,每年可消灭城市厨余垃圾35万吨,日产沼气6.5万立方米,实现年发电量4800万度,为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创建更加干净、更加整洁的城市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为配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中冶南方聚焦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抓住环保行业发展机遇,发挥环境治理综合优势,坚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结合驱动市场,全方位拓展固、土、水、气市场,业务比重稳步提升。2019年,在建筑垃圾处理、污泥干化总承包、矿山修复等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领跑市场,最终还是要靠核心技术。固废处理方面,中冶南方自主研发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成功实现应用;污水污泥处理领域,掌握水体治理的关键技术,形成以“水生态污染梯级控制及健康水生态系统重建技术”为核心的专有专利技术;环境修复方面,自主研发的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即将实现工程应用。

2019年底,由中冶南方完成的“冶金低热值燃气高效清洁智能发电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将其纳入钢铁联合企业整体能源体系。

这一项科技成果,获得授权专利28项、PCT专利2件、发表学术论文8篇、主编行业标准3项、软件著作权3项,荣获包括冶金科技一等奖、湖北省专利金奖等在内的诸多荣誉,被誉为“冶金行业煤气发电领域的革命”。

依托在能源环保运营项目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冶南方旗下都市环保公司年产值超2亿元,实现由产业链到价值链的延伸。共抓“长江大保护”,宜昌田田化工土壤修复项目顺利完成;共建城市生态,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麻城、竹溪PPP污水处理项目投入试运行,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高质量“走出去”,首个海外运营项目——大马关丹联合电厂投运以来,已达到行业标杆水平,并成功续签运营合同。

中冶南方,正在能源环保领域深耕细作。

领跑的动力来自于创新的活力

“在中冶南方转型发展中,我看到了创新的力量。”

2018年10月,五矿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唐复平来汉调研中冶南方时表示,中冶南方做到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坚持钢铁工程主业的基础地位,企业发展有稳固的根基,有创新的活力。

两个月后,中冶南方成为中冶集团乃至五矿集团首个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的设计类企业,一年以后,中冶南方营业收入再度实现快速增长,涨幅达20.96%,盈利能力高于中冶集团同类型设计单位,成为市场的领跑者。

领跑的动力,来自于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来自于技术领先。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和“新兴产业领跑者”,中冶南方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央企担当,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梳理“卡脖子”的环节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方向,组织编制冷轧、精炼、方坯连铸领域的科技攻关重点规划方案,确保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新成果,不能躺在档案袋里睡大觉,要加快技术与市场的对接,大力推广研发成果转化。

这些,需要前瞻的顶层设计,久久为功,一以贯之。

按照自身战略部署,中冶南方梳理科研开发体系,建立完善以国家钢铁能效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多层次研发平台;坚持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坚持骨干人才和核心技术团队的打造与培育。2019年,中冶南方党委书记、董事长项明武通过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提名公示,将与该公司另外两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一起,领衔科技创新发展。

一项又一项成果,一项又一项创新,铸就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激情跨越的坚实基础。

从传统国企,到现代企业;从青山一隅,到光谷热土;从单一业务模式下的传统冶金设计院,到以工程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工程公司……多年来,中冶南方不断求新求变,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典范。(马岚)

(责编:张颖、关喜艳)

微信公众号
有多少事非得总理说了才能解决?
近来,还有许多事情记挂在总理心间,在他的敦促下也正逐步得到解决。但仍应反思:本应给群众方便的事情,为何非得总理说了才能解决呢?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内容|每日为您展现更多有料内容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