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做新时代的仁者、知者和勇者

赵龙

2020年12月23日15:36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蔓子将军,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乱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乱,诚许三城,将吾头往,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民族英雄巴蔓子的故事穿越时空,在湖北利川、恩施、重庆忠县、涪陵等地广为流传,其舍身保国的民族精神,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土家族儿女为保卫祖国和建设家乡而浴血奋战。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巴蔓子顾全大局,舍身保城,是为“仁”;国有内乱,借兵平叛,是为“知”;拔剑自刎,以头授楚,是为“勇”。

巴蔓子为巴国的安宁和百姓的福祉而挥剑刎颈,死不瞑目。巴蔓子的英雄壮举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仁、大知和大勇。因此,巴蔓子不愧为“仁、知、勇”的化身,是土家族精神的灵魂。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在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巴蔓子精神必将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巴蔓子精神,凝神聚力,既善作善为,也敢做敢为,做新时代的仁者、知者和勇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的仁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牢记党员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加强学习,开拓创新,做新时代的知者。强化政治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业务学习,用系统思维、辩证思治的理念和新知识、新思路、新办法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和驾驭复杂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实践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努力在实践中察实情、悟方法、纠偏差、求真知、搞创新。

敢于担当,不畏艰险,做新时代的勇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像巴蔓子那样,不推卸、不退缩,不说慌,真正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尽管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微不足道,但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磅礡伟力,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责编:周恬、张隽)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