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巨变

——湖北省军区对口帮扶革命老区麻城市乘马港镇小寨社区纪实

2021年02月27日10:34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暖阳下的小寨,芬芳四溢。

连绵起伏的山岗上,一株株油茶树已挂果。山坡下,一垄垄黑色大棚内,油茶苗长势喜人。大棚内还种植有杨梅、红美人柑橘、阿斯蜜柑橘等高经济价值水果苗。

“这种柑橘可贵着咧,十几块钱一个。”替儿子打理苗圃的老潘,话语里带着浓浓的江浙口音。

“皮薄汁多,口感嫩滑,被称为柑橘中的果冻。”扶贫工作队队长王连山补充道。

湖北省英山县人武部部长王连山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粟毅摄

这里是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社区,大别山腹地,孕育了黄麻起义的革命先烈,王树声、王必成两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杨泗寨战斗遗址就在不远处。

历史的硝烟早已从这片红色沃土散去,但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初心使命,在脱贫攻坚的战场赓续传承。

“我们是军人,要去最艰苦的点,帮最贫困的村”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作为红军传人,让老区人民尽早走上小康之路,是军队的宗旨所在。要拿出决战决胜的气势真抓实干、敢打必胜,下好‘绣花’功夫,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找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变输血为造血,切实在老区扶贫中立起标杆!”湖北省军区领导在动员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

当年底,省军区领导带着扶贫工作队,到麻城市乘马岗镇对接扶贫工作。地方党委政府给工作队推荐了王家堂村。实地考察后,工作队发现,该村地处高速公路边,交通区位、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相对较好。

“我们是军人,要去最艰苦的点,帮最贫困的村。”工作队提出。

经过进一步调研考察,省军区最终确定了位置更偏远、基础条件更落后的小寨村(后改为社区)作为扶贫点。

当时的小寨村,山地荒草灌木丛生,河岸崩塌,河沟淤塞,桥梁年久失修成危桥,仅有的几口小水塘也充斥着生活垃圾,成了臭水坑;绝大多数村民的住房为破旧瓦屋,全村人吃水仅靠一口古井。为谋生计,九成以上村民外出务工;村两委的办公场地为一所废弃的小学,设施破旧,房顶漏雨……破落的景象刺痛着扶贫队员的心。

工作队5名队员在时任队长、省军区战勤处副处长薛柏泉带领下,在破旧的村部安营扎寨,马不停蹄地挨家挨户走访调研,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家庭人口、收入来源、经济作物种植等情况。

省军区党委高度重视小寨扶贫工作,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小寨社区精准脱贫三年规划》《省军区年度帮扶工作计划》,确定了帮扶思路和重点任务。省军区领导先后20多次赴小寨检查指导,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

“工作队刚来时,工作生活条件确实艰苦,连生活饮用水都要靠自己担着两只桶去挑。山里冬天冷啊,可他们连洗个热水澡都难。”小寨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廖家松说。

村外小河整治前后对比图。白宗强摄

“解放军就是不一样,说干就干”

2016年,小寨村与相邻的凌家岩村、艾家河村合并,成立小寨社区。合并后的小寨社区715户,人口25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8户691人,贫困发生率27%,属于典型的偏远山村和深度贫困村。

“就来三五个兵,能干成啥?”穷了几辈子的村民们,一开始对扶贫工作队的到来,并不抱多高的期望,工作配合也不积极。

要致富,先修路。可小寨社区没有一条通组入户硬化路,仅有的一条通村水泥路也只有一股车道,且破损严重。别说出村出组,碰上雨天,泥泞的山路让村民们出门都难。

为改变小寨落后的面貌,扶贫工作队决定从解决村民出行这一最棘手的难题着手。深入调研、召开院组会、广泛征求意见,工作队与村两委最终确定,凡集中居住达5户及以上的,帮助修建通村入户道路。

按照这一原则计算下来,共需硬化的道路达26条,总里程为12公里。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极为不便的山区村落来说,每一包水泥、每一根钢筋要搬到施工现场,都很困难。

通组入户路修通了,工作队又对通村公路和危桥进行了改造、维修和拓宽。

路通桥通,人心连通。村民们对工作队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解放军就是不一样,说干就干。”

由于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小寨社区大量土地撂荒,水土流失严重。省军区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协调各方资金6000多万元,对河流、塘堰等进行清淤和岸线固化美化,整治国土面积5000多亩,协调建设江菜河水库,解决了100余户村民的饮用水问题;新建公厕31个,改造、整治村民旱厕200多个;修缮党群服务中心和乡村文化舞台,设置了谈心说事室、乡村图书室、党员活动中心、标准卫生室等,群众办事、调解纠纷、看病更加便捷。

“去年,我们又争取、协调资金9000多万元,建设小玉潭水库。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水库建设项目,明年动工。小玉潭水库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小寨社区及周边村村民的饮用水和灌溉问题。另外,通过工作队协调,拓宽后的进村公路刷黑施工已启动,春节前将投入使用。”扶贫工作队队员颜坚栋说。

“没有省军区连续五年的接力帮扶,就没有今天的小寨”

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小寨社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怎么让小寨富起来,又是一场不得不打的硬仗。

2017年7月,省军区对口扶贫小寨社区首批工作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撤回。第二批工作队4名队员在政治工作局副团职干事、队长王连山的带领下,进驻小寨社区,接续扶贫。

省军区扶贫工作队员积极为菊花、油茶产业发展做贡献。白宗强摄

省军区扶贫工作队员积极为菊花、油茶产业发展做贡献。白宗强摄

“靠山还得吃山。”经过深入调研、咨询专家,工作队发现小寨社区的土壤和环境特别适合油茶、板栗、福白菊、金丝皇菊、玄参等作物和中药材的种植。此前,这些作物也有种植,但要么品种差,病虫害严重;要么缺乏管护,种植面积少,不成规模。基本靠天收,村民们种植热情普遍不高。

工作队确定了“光伏分红巩固一批、菊花油茶板栗改良带动一批、苗圃中药材特色种植扶持一批”的产业扶贫思路,对小寨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探索“市场主体+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

队员们请来技术专家,引进新的板栗品种,嫁接改良板栗品种300亩;投资150万元建设2000平方米的菊花加工厂,流转村民土地230亩种菊,成立了小寨菊园农业合作社;投资90万元资金,配套建设喷淋灌溉系统,引进麻城潘巨人苗木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苗木基地;通过配套建设生产便道,引进湖北四季春油茶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600多亩的油茶种植基地;通过厂房配套建设及第一年免租金的优惠政策,引进富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2500亩,种植丹参、玄参、野菊花、白术、瓜蒌等中药材。

2017年,省军区以小寨入股形式,投资100万元,参建麻城市集中式光伏电站230千瓦项目。4年来,社区光伏分红收益共计96万元。

短短几年,在省军区帮扶下,小寨陆续发展了光伏、养鸡、板栗、菊花、中药材、油茶、苗木等7个主导产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从几年前的数十亩,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亩。村民年收入从几年前仅4100多元,到现在达到近万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逐年增长,现在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2016年、2017年、2018年,小寨村、凌家岩村和艾家河三个自然村先后脱贫出列。

“没有省军区连续五年的接续帮扶,就没有今天的小寨社区。”廖家松说。

“让村民更富、小寨更美”

艾家河村12组46岁的村民杨志华家,是扶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发生在他家的变化也是小寨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前,杨志华一家五口人,全靠杨志华和妻子常年在北京工地上做泥瓦工维持生计,两个年幼的孩子由老父在家照顾。

“拼死拼活,一年大概能挣个2万元左右吧。”杨志华说。2012年,老父因病瘫痪在床,为了照顾父亲和孩子,杨志华夫妇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家里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小寨菊园农业合作社成立后,杨志华夫妇作为贫困户,优先获得在菊园务工的资格。

“我负责管护菊园,每月有3500元工资,妻子在菊园打零工,工钱按天计算,每天也有70元左右收入。”杨志华介绍。既能照顾家人,又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和村集体经济的分红,杨志华家经济状况很快得到好转。第二年,他就还清了3万多元债务,之后又盖起一栋两层楼房,摆脱了贫困。

去年受疫情影响,菊花加工厂原来的承包人因为是外地人,退出经营返回老家。5月,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支持杨志华接手了菊园,他摇身一变,由管护工成了菊花加工厂的老板、菊园合作社新一任理事长。

“接手几个月,加工的菊花卖了5万多元,剩下的还可以卖2万多元。国庆节期间,扶贫工作队帮我联系销路,盆栽观赏菊卖了7万多元,他们还帮我筹集了20多吨肥。明年,赚个10来万元不成问题。”杨志华信心满满。

随着村里产业发展,务工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乡发展。

“有活干,有钱挣,全村原在外务工的村民大约回来了一半。”廖家松说。

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要跟上。

扶贫工作队利用村民的房屋外墙面,绘制了80多幅生动活泼的宣传画,覆盖社区所有自然垸和村小组,广泛宣传中华礼仪、村民公约和道德规范,筑牢精神扶贫阵地。为了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省军区还修缮了乡村文化舞台,设置了农家书屋,经常性组织直属队官兵送戏下乡,投入资金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每年进行“好媳妇”“好婆婆”“党员标兵”“脱贫之星”“致富带头人”等评选表彰,培育孝道文化,涵养纯朴民风,激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动力。

2018年,省军区投入300余万元,在小寨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在有条件的村组建起3个示范辐射广场,拆除村民乱搭盖的棚屋,整治美化环境,修建休闲文化长廊,扶持、推动村民对老旧危房进行改造,收集利用村民旧有的石碾、农具等,建设小型农耕文化景观园。

笔者在该示范点看到,这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健身器材、文化广场、步道等一应俱全。

“逢年过节,热闹非凡,村民们都爱来这里休闲娱乐。”廖家松说。

“示范点和多个示范项目的建设,旨在提高村民生活品质,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颜坚栋说,“我们还修缮了王必成将军故居,建设小寨历史文化展厅,下一步将充分挖掘小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红色旅游项目,聚力开拓‘红色+产业’多元化发展路子,促进小寨产业升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村民更富、小寨更美。”(田国松 何武涛 张泉)

(责编:张隽、荣先明)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