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同样的仲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2016年、2020年,总书记还召开过两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三年来,武汉用快与慢、加与减、破与立、当前与长远的辩证法,奏出了一首动人的长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变奏曲。这座长江中游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有使命、也有责任,鼎力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延续和刷新长江中游璀璨的千年文明。
【快与慢】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青山江滩,在清凉的晨风中,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红钢城小学601班的52名少年,专程来这里观鸟。
“我看到了喜鹊、麻雀、八哥,还有棕背伯劳……”肖乐瑶仔细写下了自己的“观鸟日记”。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三年来,牢记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指示,武汉迅疾而动,没有片刻迟疑。
紧盯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点名武汉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逐一整改,全面排查,举一反三。目前,2018、2019年所涉武汉问题已全部销号或通过省级验收。
铁腕护长江。2019年,湖北武汉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空中探+地面查”,对长江、汉江、清江沿线两公里进行“拉网式”现场排查。预计到今年底,完成全部排污口溯源,“一口一策”进行整治。
利用“河道天眼”重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三年来,武汉河道新增30多个视频监控点。水务、公安、海事部门联动,从严、从重、从快打击水域出现的违法涉砂行为。
进一步优化沿江环境。仅仅两个月内,武汉就拆移103个港口码头,移除189艘趸船。两江核心区码头数量将减少61.2%,趸船数量减少63.5%。
“现在,终于能到江边亲水了。”天气好的时候,住在月亮湾社区的顾成武就会带着孙子到武昌江边漫步。“之前这里都被码头占着,昼夜马达声喧闹嘈杂,江边的水域也污染了。如今,成片码头消失了,江面开阔了,水面也干净了。”
目前,武汉还启动了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连接永安堂至汉水公园段、赫山段、龙王庙至武汉关段等9处江滩断点,精心打造3.1公里汉江汉阳江滩三期,最终实现100多公里长江生态廊道全贯通、全升级。
“保护生态环境,要用‘快思维’。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如果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总书记的话,启示着武汉在长江生态保护与发展中的辩证法。
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口的南岸嘴,融两江、瞰三镇。但20多年来,这块“喉舌之地”始终“留白”。
“武汉市曾就南岸嘴的规划进行了20多轮论证,但大家依然有较大分歧。既然没有想好,我们就让南岸嘴生态留白。”武汉市规划院首席规划师肖志中介绍。
经过生态综合治理,如今的南岸嘴已经成为市民休闲亲水的“生态岛”。武汉也拥有了一个与上海陆家嘴、重庆朝天门不一样的生态“城市之心”。
一快一慢、一张一弛之间,武汉这座“漂浮在水上”的美丽城市愈发生态宜居。去年,长江武汉段水质上升至二类,江豚也重现在长江武金堤段。武汉江豚追吃小鱼的视频,引来近百万网友围观。
今年3月,《长江保护法》开始实施,武汉也进一步织密母亲河的保护网,审议出台《武汉市党政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立下“军令状”。
心怀“国之大者”,在环境保护上决不能“大而化之”。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要求,把“清单”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对落实责任不坚决不彻底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加与减】
“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创新!”
今年2月刚刚履新中国信科集团董事长的鲁国庆,仍然记得3年前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场景。
牢记新旧动能转化命题,这支通信“国家队”努力磨砺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其中5G关键专利数量位列全球前八。
3年前,考察湖北武汉,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的是创新。当前世界局势风起云涌,回看总书记“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判断,更加意味深长。
3年来,武汉不断在创新驱动上“做加法”。
3月29日,武汉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全力以赴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以全城力量助力中国解决“卡脖子”问题。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落地七大湖北实验室,建设大科学装置,推进院士引领十大高端项目,公布首批总金额1.35亿元的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武汉不断自我加压。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率团队领衔“面向5G/6G光通信模块用微型半导体热电制冷芯片产业化项目”。
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西拉姆·拉玛克里西纳领衔在汉研发“智能控温胶囊”。
武汉大学牵头,联合10余家顶尖科研单位共同建设珞珈实验室,着力突破空天科技领域的世界前沿科学难题。
“现在,我们是充满了干劲。”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珞珈实验室主任李建成说。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武汉的高科技项目潮涌全城。
在光谷,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到今年年中运营,算力将达当今全球顶尖。
在临空经济区,中金武汉数谷大数据中心园区一期正分阶段投入运营,二期项目年底将动工,建成后将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安全等级最高、计算能力最强的大数据中心。
在车谷,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 “东风造”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总体性能已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价格却便宜一半,年产30万套功率芯片模块的生产线将投入量产。
创新底色愈浓,高科技企业发展愈盛。3月12日,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这已经是继四方光电后,武汉今年第二家登陆科创板的上市公司。
“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长期被跨国厂商所垄断,投入成本高、门槛高、周期长,但就是因为国内没有人做这个,我才要做!”菱电电控董事长、总经理王和平说。沉下心来搞研发十余年,菱电终于突破了核心技术,研发出汽车“国产大脑”。
在培育新动能上一往无前,武汉也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
3年来,曾经的老工业重镇硚口区全力腾笼换鸟。在“D+M”工业设计小镇,一排排旧厂房被改造成了形态各异的文创设计工作坊,数百种“黑科技”亮相;在汉江湾科创总部基地,化工厂已全部搬迁,正在建设一流科技园区。
曾经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全力拥抱新技术。在人工智能科技园,腾讯、百度、英伟达等领军企业入驻;在南太子湖创新谷,聚集了法雷奥中国技术中心、大唐-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村田电源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在经开智造产业园,引入了来自硅谷的孵化器,主攻智能制造和无人驾驶汽车等。
一加一减之间,武汉进一步做好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做大做强“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朝着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奋力前进。
【破与立】
“长江经济带不是一个个独立单元,要树立一盘棋思想。”
前机身大部段为南昌制造,起落架系统在长沙整体装配,武汉航达航空科技研制供应专用拉杆。很少有人知道,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中,凝聚了多少个城市制造。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像“七巧板”一样,在产业方面互补协作。
“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定下了目标。
作为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地区唯一的核心城市,打破城市间的壁垒,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协作发展,既是武汉的责任,又是武汉的使命。
去年1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如约在南昌召开。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相聚赣江之畔,共谋发展大计。
这已经是四个城市连续第八年举办会商会。2013年,首届会商会在武汉举行。
从《武汉共识》到《长沙宣言》,从《合肥纲要》到《南昌行动》,近年来,四省会城市从“合作行动”到“协同发展”,从“各管一分地”到“共下一盘棋”。“同饮一江水”的兄弟城市共同推动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交通体系上实现互联互通互认,在全国率先打破公积金贷款管理的城市壁垒,开展省际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异地就医报销不必来回奔波,发动长江中游26个城市的工商联创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商会”合作机制,推进民间商会区域一体化新模式……
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产业协作创新上展开了更具有想象力的合作。
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研发机构战略联盟揭牌,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研发机构之间长期互派人员、互设机构、协同发展,加快了新型研发机构互融互通;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子平台上线,整合了各城市的科研仪器检测服务,专家资源等信息,有助于实现跨区域仪器资源共享。
唯有思想破冰才能发展突围。4月14日,湖北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考察,对标“长三角”,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有破有立,不破不立。利用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双节点”城市地理位置,武汉逐步建立起中国的“立交桥”,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4月8日清晨,随着风笛一声长鸣,满载600余吨汽车零配件、通讯产品、防疫物资的列车,从武汉吴家山站安全开出,驶往德国杜伊斯堡。2021年以来,中欧班列(武汉)已往返开行60余列,辐射34国。
3月26日,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投入试运行,武安段最低维护水深由5米提升到6米,这意味着万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长江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再次飞跃,长江黄金水道的“金色”成色更足,真正形成了一条“畅行鄂赣皖,通达苏浙沪”的“水上高速路”。
加快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稳步运行至日本集装箱江海直航,并计划开辟武汉至宁波舟山直达航线、武汉至东北沿海航线、武汉至韩国近洋直航航线、武汉至东盟国家新航线。
一破一立之间,长江经济带的“龙腰”正逐步挺起。而作为“龙腰”的重要支点武汉,正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与“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城市圈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辐射带动力还在进一步外溢。
【当前与长远】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不久前,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再次震惊世界。而位于武汉的盘龙城遗址此前出土的兽面纹尊、有领玉璧、玉戈等,与三星堆出土文物高度相似。这也将璀璨的长江文明再次推到世人眼前。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观,从文明与文化的高度来关照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
对于长江文明的保护与延续,总书记一直挂在心间。他不止一次提及,“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
三年来,湖北武汉不断加深认识自身在长江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并以这种文明长河中的定位为依据,锚定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
2020年12月,由武汉大学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的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正式成立。为何罕见地以整个“长江文明”作为研究视野?院长刘礼堂说,从远古到现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文化文明都有某种“共性”,上中下游之间有很强的联系,需要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探寻。
而在整个长江文明中,以湖北武汉为代表的长江中游文明格外耀眼。
“长江中游曾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曾如此判断。
“长江中游是持续千年的文明中心。”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组组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认为,湖北石家河遗址的规模、祭祀场和陶作坊,都昭示着这里曾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文明中心,具有文化引领与文化辐射的重要地位。
重新发掘发扬长江文明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武汉认识到自己使命在肩。着眼现在,做好长江文明大文章,打好“长江牌”。
不久前,位于武汉园博园内的长江文明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座在2015年开放的博物馆,填补了我国长江流域文明博物馆的空白。
2018年10月,一场全球大河文明对话在长江文明馆开幕。来自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恒河等19条大河流域、28个国家的嘉宾们,共同探寻大河及其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重新延续和刷新长江文明的这种引领和辐射作用,武汉更放眼百年,久久为功,让长江文明在发展中永续永新。
2017年,武汉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区和武汉长江主轴,致力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
“我们是用50年、100年的眼光去规划建设长江新区,确保经得起全球城市横向的比较、经得起武汉发展历史的检验。”长江新区规划建设负责人说。4月21日,武汉市成立长江新区建设工作专班,加快推进申报国家级长江新区,全力推进长江新区规划建设。
当前与长远之间,武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
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武汉以“领唱领舞”带动“合唱共舞”,以使命担当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让千年的文明中心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长江日报记者蔡木子